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师生发展为本、让教育充满智慧"的理念通过不断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为巴东一中的办学思想。坚持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的思路,把教师作为核心人才资源,大力实施人才战略。教以师为本,与时俱进,把学生、教师的共同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石和根本,把教育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出"以师生发展为本,让教育充满智慧"的学校教育理念。"办学理念含义丰富,既说明了学校要发展学生,首先要发展教师,最终促进学校发展,教育是一种大智慧,让教育充满智慧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学校的"三节两活动"正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2.
刘香 《中小学电教》2012,(12):105-105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由郭思乐教授创设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他认为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它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而不是单纯的学生的成绩给予评定.在高中计算机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生本教育是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全力倡导、推广的一种教育理念。我国传统的教育设计以教师为中心,我们称这种教育模式为“师本教育”。而生本教育的主要特征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主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篇关于生本教育的文章,笔者通过对自己在计算机教学中实践生本教育理念的探讨,写了一些自己心得体会.传统的师本教育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教,学生被教;而生本教育强调是全面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自发学习.  相似文献   

5.
生本教育注重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以生命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生本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引导着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贯彻落实生本教育的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效率,打造更加精致的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陈介孚 《考试周刊》2014,(62):166-166
<正>生本教育理念最初是郭思乐教授率先提出并主持开展的。生本教育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化教学相对立,生本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人学习。静待花开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学习管理者,向知识的促进者、学习的引导者转变;而学生也由传统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教科所郭思乐教授倡导并主持实验了一种全新教育理念——“生本教育”。它的特点是以生为本,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从而使教育教学在实现解放学生的同时,也使教师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相似文献   

8.
朱红霞 《学周刊C版》2023,(22):154-156
生本教育理念作为在新课改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真正意识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要想实现师本位向生本位的转变就必须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展学科教学。文章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以及教学经验,提出了初中历史教学的具体路径,以为一线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促进生本教育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9.
<正>引言生本教育理念就是要一切以学生为主的高质量教学,目前生本教育模式已经在全国上百所学校中得到开展,并且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效果,得到了教育界的较好回应。与传统教育理念相比,生本教育理念有所不同,它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它让教师们在生本教学模式中充分领会到教育的真谛,深切体会到教育事业的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改变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文化,而教师是落实理念的关键。为了实现教育文化的转变,教师需要:改变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把教育理解为有教师介入的一种学习,把学生当作教育主体;奉行教育走在发展后面的教育规律,将以社会为本的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以"过程与方法"打通三维目标,内在地实现教育的道德目标;走进学生,从心理学、...  相似文献   

11.
生本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理念.是一个以学生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理念的教育体系。提出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学习,使学生活泼、健康地发展,把教育和人的生命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在美术教学中融人“生本”的理念还处于尝试和摸索阶段.在生本理念下根据学校的教学特点和美术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不只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依靠教师的教,主要转变为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它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相似文献   

13.
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展创造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涉及的方面很多。本文仅就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进行初步探讨。一、树立符合创造教育要求的教育理念中小学教师作为创造教育的实践者 ,要真正把创造教育贯穿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 ,必须抛弃传统的教育观念 ,树立符合创造教育要求的教育理念。1 .明确教师职责的新要求。在传统观念中 ,教师的职责被定位在传授文化知识上。相应的教育模式就是以知识为中心 ,上课老师讲知识 ,下课学生背知识 ,考试考知识。学生接受这样的教育后 ,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  相似文献   

14.
马丽群 《学子》2014,(7):18-19
幸福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们对幸福的追寻,并在追寻中获得幸福。幸福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学会体验幸福、感受幸福,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为实现其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学校实施幸福教育,应构建具有幸福特色理念的课程,并将其作为实施"幸福教育"理念的核心载体和重要途径。在这一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把"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相似文献   

15.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理念下,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生本理念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方面的练习,需要学生进行实质性的练习。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浓厚的学习氛围,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建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6.
正幸福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们对幸福的追寻,并在追寻中获得幸福。幸福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学会体验幸福、感受幸福,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为实现其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学校实施幸福教育,应构建具有幸福特色理念的课程,并将其作为实施"幸福教育"理念的核心载体和重要途径。在这一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把"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以  相似文献   

17.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主持开展的,由课题研究带动的大型教育改革实践。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方式。广大教师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感受到学生生命力量的神奇,也得到良好的专业发展。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而生本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更注重学  相似文献   

18.
新的教育理念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先导和灵魂。有一位教育专家说:“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效果。”因此,课程改革呼唤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在新课程背景下,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主导下,教师应该具有教育即服务、教学即交往、生活即教育、合作即发展、学习即生存等现代教育新理念。一、教育即服务在传统教育中,由于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有限,教师是知识的重要拥有者和传授者,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绝对的权威,始终以施教者的面孔出现,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工作近十年来,我一直信奉和践行着一种教育理念,那就是以生为本,快乐教学。我认为,以生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具体来讲,就是将学生作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以关心、关怀、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的,从学生的立场和  相似文献   

20.
当今幼教改革非常重视“以儿童发展为本”.作为教育管理者则应具备“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宏观规范下。允许并鼓励教师主动探索.创造出一种富有使用意义和价值的教育构想。只有当教育理念在教师心中渗透、深入到师幼的互动中时才会实现真谛。当我园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教育行为方面提出“创造现代教育的艺术”的目标时.教师们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其中.为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糅合赋予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