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精讲激疑 1.吃透教材,明确目标,确定导学内容是精讲激疑的关键。教学中,教师只有在明确课标要求、洞悉教材特点、把握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才能整合出教材的知识点、重难点,梳理出学生需要点拨的相关内容,准确确定精讲的内容、分量、思路。如,课文《荷花》从“闻”花香写到“看”荷花,再围绕“活”字展开想象,荷花之美让读者“赏心悦目”,荷花之韵让读者“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2.
《煮书》是一篇指导学生读书方法的应用性课文,于老师创造性地组合教材,课前让学生自学《煮书》,课上让学生运用“煮书”的方法“煮”读《荷花》,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把发现留给学生”,使其在创造性的阅读中展现个性。学生“煮”中见悟、“煮”中得法、“煮”中怡情、“煮”中显能,“煮”活了《荷花》。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练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听、说、读、写的练习。练习,要在精讲的基础上进行,要让学生能在课堂内有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课堂成为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阵地,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如何去设计课堂练习呢?具体地说,设计练习时必须坚持以下“五性”:1.激发兴趣如《荷花》一课,教师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在讲完第四段后,设计这样的练习:录音播放恬静的音乐,渲染荷花静态的美景,让学生听录音,想象“我”变成一朵荷花,并以“我是一朵荷花”为题说一句话,学生对此很感兴趣。2.…  相似文献   

4.
《荷花》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通过描写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课堂上,在带领学生从课文中欣赏满池荷花如诗如画的美景之后,我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变成其中的一朵荷花,创作小动物与“我”嬉戏的场面:生:蜻蜓愉快地飞过来,对我说:“荷花仙子,你可知道清早飞行有什么好处吗?让我来告诉你吧!清早飞行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观赏优美的风景呢!”生:我认为称呼“荷花姐姐”更亲切。小鱼游过来,对我说:“荷花姐姐,我是个孤儿,我昨夜美美地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有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啦。”师:称“…  相似文献   

5.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极其实际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关键一点是教师教学时应大胆“放”。教师“放”得开,“放”得恰当,学生就学得好、学得牢固。一、“放”开让学生尽情地问在教《荷花》一课时,有这样一段话: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学生提出“…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语文课的发言中往往暴露出一些语言缺陷,这是正常现象,而且可能是好事,教师据此开展的教学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成为发展学生语言的良好契机。如果处理得当,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一位教师,在《荷花》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荷花的样子,一个学生说:“有一朵荷花很像一个羞耻的小姑娘。”“羞耻”一词,显然运用不当。这位教师没有采取简单纠正一下的做法,而是对全班学生说:“这位同学把荷花比成小姑娘,比得很好。什么样的小姑娘呢?她说是‘羞耻’的小姑娘,谁能帮她找到一个更恰当的词语呀?”学生…  相似文献   

7.
《荷花》“九义”六年制第六册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优秀的散文,这篇文章短小精炼,文词优美。如何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能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如何把文章含蓄的美,形象地展现于课堂教学之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板书设计。一、纵向理清文章的结构引入课文时,老师可先画出荷花的简笔画:‘“请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花?”老师在荷花下板书出“荷花”。“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16”(板书)课,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为了使板书简洁、匀称,课题用荷花图形代替,读题可看图,读下面的“荷花”。学生初读课文时…  相似文献   

8.
向承凤 《湖北教育》2003,(17):23-2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采取相应的学习方式,促进其主体发展呢? 一、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荷花》一文的教学,老师布置学生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学生自读课文后,提出:作者为什么说这幅画是“活”的画?为什么说荷花会“冒”出来。而不是“长”出来的呢?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让学生带  相似文献   

9.
以形入境,激发情感。《荷花》是一篇欣赏价值较高的文章,文中对荷花的各种姿态描写得栩栩如生。如何让学生一开始就进人情境,进人角色呢?我首先用幻灯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一幅色彩艳丽、立体感较强的荷花1习,并提出“你认为荷花美吗?美在哪里”的问题供学生讨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培养了学生看、说能力,使课堂气氛顿时热烈起来。以形导读,培养情趣。欣赏荷花的美是本课的重点。为了既能保持活跃的课学气氛、又能有效地突出重点,我又运用了多种电教手段。荷花幻灯片帮助学生从直观上去欣赏荷花美的颜色、美的姿…  相似文献   

10.
《荷花》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语言优美、感情纯真的记叙文 ,文章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 ,是一篇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感情的好教材。我主要采用朗读为主 ,以读代讲的教学法 ,让学生在读中激情 ,读中体会 ,读中感悟。运用多种形式 ,各种语调反复朗读 ,让学生充分地有感情地朗读 ,把荷花的美和对荷花的爱表达出来 ,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受到美的熏陶 ,并在熟读的基础上 ,背诵课文 ,抒发情感 ,迁移情感。一、初读感知 ,萌发情感课前 ,我在黑板旁边悬挂一幅放大的课文插图 ,图…  相似文献   

11.
《煮书》是一篇指导学生读书方法的应用性课,于老师创造性地组合教材,课前让学生自学《煮书》,课上让学生运用“煮书”的方法“煮”读《荷花》,还学生以真正的“读”地位,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把发现留给学生”,使其在创造性的阅读中展现个性。学生“煮”中见悟、  相似文献   

12.
[案例] 在上古诗《小池》时,我让学生就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荷”是荷花还是荷叶呢?接着出现了一段比较有意思的“争论”:“是荷叶,因为书上画的是荷叶。”“我有意见,不一定书上没画荷花,作者那时就没看到荷花呀!也有可能是荷花。”“可是老师刚才说写的是初夏,荷花还没开呢。”“不一定没开呀。”“荷叶都才露出一点点呢。”……[感悟] 这个问题是我没有想到的,教参里的解释是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它。我不知道是不是该和学生说那是荷叶,我怕那样…  相似文献   

13.
优化师生关系。情感融于教学中就能产生驱动力。因此,教师要深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学困生”,要让其感受爱的温暖,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创设教学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画面、幻灯、音响等,就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的感觉。如教《小猫钓鱼》时,可播放与课文意境相符的乐曲,激起学生情感。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教学中,教师要努力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教第六册《荷花》一课时,我指名让学生朗读,请几个学生头戴荷花,手拿荷叶,充满激情地进行表演。通过扮演角色的情感体验,学生自然…  相似文献   

14.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执教《荷花》一课时,让学生给课文写批语。交流时,一个学生为“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作的批语是:千岩竞秀。于老师没听清楚、没听明白,便耐心地让其重复了三次。在这三次的重复与等待中,于老师在思考,在揣摩,在降下“柜台”,把自己融入儿童的视野,终于明白了学生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设计意图 :《王冕学画》是第二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元朝著名画家王冕小时候学画荷花的故事 ,表现了王冕刻苦学习的顽强意志和好学精神。通过学习课文 ,要让学生体会做什么事都要下苦功夫的道理。《王冕学画》第二自然段有五句话 ,把雨后湖面的美丽景色描写得淋漓尽致。“粉红的、碧绿的、清水滴滴、水珠滚来滚去”等词语 ,会让人联想到雨后荷花的样子十分美丽。王冕正是因为看了这美丽的荷花之后才产生了画荷花的愿望 ,后来经过刻苦努力终于成了一位著名的画家。我们在教学时 ,可以“荷花美 ,爱荷花”为主要线索…  相似文献   

16.
我让学生自学《荷花飘香北海夜》,有什么心得可以敞开来谈。一女生站起来说:“‘一朵朵的荷花像文静的少女——不知是羞怯呢还是矜持’,我认为这句话写得好。”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目标方面提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就要求教者在学生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阅读。一、放手自读,读出韵味 在教学写景类的散文时,由于学生缺少实践的经验,没有亲身地去感受过美景,因此“读”就显得特别重要。“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外化表现,因此教者应鼓励学生自主读悟,这就为学生体验、感悟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因此,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时,我作了如下的设计。本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凭借多媒体画面,我让学生边看边思,从形象到抽象,理解词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确。于是,学生认认真真地朗读起来。从学生们动人的书声、陶醉的神情中可以感受到,映入学生眼帘的,不仅是黑白的文字,更是荷花的婀娜多姿和别样的韵味。学生深情朗读之后,他们心中对美丽的荷花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紧接着,我提供一些词语和诗句,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词句,说一说心里的荷花。学生们有的说:“我觉得荷花昂着头,挺着胸,像一个哨兵站在那儿一样。”有的说:“荷花躲在荷叶背后,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还有的说:“荷花舒展着自己的双臂,好像在晒着温暖的太阳。”……  相似文献   

18.
《荷花》是一篇看图学文。全文的重点是对满池荷花静态美的描写;难点是引导学生想象、体会“我变成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情景。文中着力描绘了荷花的静态美,又用“冒、展开”等一系列动词,写出了荷花的勃勃生机。接着,作者由观景渐入佳境,以至把自己联想成一朵荷花,达到了“物我合一”的效果。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认识的规律,紧扣“美”字进行训练,使课堂教学得到了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放大一些力透纸背的细节描写,能够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使语言和表象建立联系,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荷花》一课中有这样的描写:“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冒”字是许多老师教学时处理的重点,往往运用换词法让学生体会课文用词之妙。我则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想象荷花冒出来想干些什么,使学生领悟了课文的神韵。  相似文献   

20.
《荷花》这篇抒情写景的文章,是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在接到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时,通过研读文本,我发现它的语言文字美,描写的景物美,产生的意境也美。因此教学本课我紧扣“美”字进行,通过感情朗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悟,让学生感悟荷花是鲜活的画、流动的诗,并展开丰富想象,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