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鉴于当前文坛的创作现状,有必要重温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对现实主义的研究经历四十余年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反对抽象的善恶观念,强调历史具体性;第二阶段强调真实地表现现实关系;第三阶段思考典型环境、典型人物、二者关系以及细节真实等问题,并形成系统理论。这一理论在创作方法的基本原则层面上强调真实地表现现实关系,在思维方式层面上强调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在特征性手法层面上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和典型。三层面形成不可分割的结构体系。这一体系有着科学性和历史感,不仅能从分类学上区分各种创作方法,而且对当今的创作亦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细节描写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训练内容,细节描写训练要经历三个阶段:追求描写的真实和生动,追求描写的典型与真挚,追求描写的理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3.
论新写实小说及其创作--以池莉、方方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时期文学,本质上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但它充满了苍凉的悲剧色彩。新写实小说属于现实主义,但它在淡化政治之后,以还原生活的写实手法表现普通人的生存状貌和精神状态的接近自然主义的一种写实主义,可以说新写实小说是现实主义传统的变异和发展。新写实小说派有许多重要作家,池莉和方方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她们以描写庸常生活中的庸常人生为己任,以最富有七情六欲的小人物和“民间”为题材,描写普通人的凡俗生活及喜怒哀乐,注重生活的还原和人物生存背景、生活状貌、生命搏动、性欲望的描写,从而显示了普遍的人生意义,令读者咀嚼到历史、社会和生活的深厚况味。  相似文献   

4.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优秀的文章往往少不了精彩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功能主要有三个:细节之中显特点,细节之中见真情,细节之中有情趣。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文学创作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蔚为大观,可是在女作家所谓的“个人化”写作大潮中,对女性生命意识的发掘更多地指涉身体欲望,倾向于个人“性”的解放或性欲的放纵。与此不同,铁凝小说没有对性场面、性行为细节赤裸裸的生理描写,也没有与历史疏离的纯粹躯体欲望言说,更找不到男权话语意欲窥探的欲望对象。铁凝的小说着力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环境中,表现女性集体无意识的性心理和性行为,  相似文献   

6.
谈简·爱女性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洛蒂·勃朗特的自传体小说《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一部经典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新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描写了她为追求女性独立和爱情平等而进行的坚强不屈的斗争。本文着重从四个层面,即她的自强反叛、向往自由、追求精神平等和完整意义的爱情观对其女性形象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著名小说中,《嘉莉妹妹》的读者众多。在19世纪的美国文坛,任何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都被认为不能登上大雅之堂而遭到抵制。德莱赛在此时推出现实主义小说《嘉莉妹妹》无疑给这潭死水扔进了一块巨石,也造成了这部小说的坎坷命运。尽管这样,德莱赛独特的写作特色仍然使得《嘉莉妹妹》成为了一部广为流传的不朽之作。本文从人物的心理描写、对比手法和现实主义写作手法三个方面分析了《嘉莉妹妹》的写作特色,从而再次证明了德莱赛在《嘉莉妹妹》这部小说中使用的独特的写作特色和深刻的揭露性。开辟了美国文学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8.
新写实小说以写实的手法描写出了现代人生存的悲剧,虽然新写实小说作者取材各不相同,但从其悲剧产生的原因,我们大致可分为生存条件的匮乏和都市中小市民小人物的毁灭,前者的悲剧形式作者采用的是以原生态的描写赤裸裸的再现了平凡人生存困境的细节,而在描写都市小市民生活的新写实小说中,“几乎无事的悲剧”给小市民的生活和命运蒙上了强烈的悲剧色彩。这种原生态描写手法以及悲剧情节的“几乎无事”是新写实小说悲剧意识产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长篇讽刺小说,它代表了我国古代讽刺艺术的最高水平。原著中多种讽刺手法的熟练运用历来为中外学者所称道。《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主要分为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对照手法、悲喜交融法、适度夸张法以及细节描写法等五种。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女性文学扫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的女性文学 ,从“无性文学”中走出 ,走进女性独有的“黑色意识”,进而 ,又浮到生活层面 ,展开“新写实”的描写 ,然后 ,又沉下水面 ,开始了“女性自传体”的写作。从时间看 ,这是一种顺序。从艺术法则看 ,这是一次开垦与建造。女性文学 ,开垦着另一种真实 ,建造着另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11.
萧红是现代文学史上典型的“自传型,抒情型”的女性作家,她的文章多出自于亲身经历,其中童年时期的经验对她的影响很大,这表现在,童年经验一方面给予其创作汩汩不尽的源泉,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她作品的情感倾向。  相似文献   

12.
女性叙述声音是女性意识和表达方式的结合体,“半自传体”个人叙述声音真实地虚构了叙述者、作者、主人公三位一体的客观自传和精神自传,体现了女性写作对话语权威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的心理小说经历了一个从超我情结到自我的尴尬 ,再到本我欲望的书写过程。“超我情结”是一种个人欲求对社会规范的认同 ,是一种高蹈的救世情怀的体现 ,“自我尴尬”是本能欲望在与社会道德规范的冲突中 ,主人公的精神处于一种被围攻的尴尬境地。而“本我欲望”则是对“超我情怀”的颠覆 ,是个人化欲望的直接书写。在现实的生存原则中体现出的人的本真存在 ,才是文学的使命 ,作家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本篇系于“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双年大会中一场演讲的内容,所以不采纯粹科学方法研究报告的形式,写成严肃的学术论文。心态尽管认真,愿书之以轻松笔调,俾可轻松读之。以宏观视野觅寻探究自古至今“女性书写”成长的轨迹,凡有阶段性前行的变化,便是我所说的跨越。题目虽大,不拟纵思跑马,跑遍每个角落,只以有限的资料作有限的事,观察历代文坛大势与女性书写在各时代的定位。论文由“从一本书鸟瞰中国文学史长河中的女‘流'”、“跨越的符码——抽样人与事”、“笔触情欲世界”三方面切入。昔往的男性中心社会常称女性为女流之辈,语势轻蔑,但在文学史长河后浪逐前浪的洪流中,“女流”并未缺席,以《中国古代女作家集》做为主干,探讨女子文坛的大势与在整个文学界中的地位;成为跨越的符码,当然不是一般的文学女子,能与众文学男士相提并论,或在各文类有开创性成绩、特殊造诣的女性是所选的抽样;对于以往隐讳暖昧而今天似为小说中必然的情节的情欲书写,文内展述历史也抒出己见。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文学启蒙人性意识渐进体现三个方面:本能欲望描绘、情感抒写与理性思考、主体自我人格建构。随着人性意识的不断渐进,新时期文学人性意识启蒙内涵在中国文学进程中愈来愈显示其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私小说"产生于日本特定的社会环景.田山花袋的《棉被》则是日本"私小说"的先河.《棉被》是作者"人性"的自供状,是田山花袋灵与肉的内心搏斗过程.简单地把"私小说"斥为作家个人感情的无病呻吟是不公平的."私小说"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影响.《棉被》写出了道德战胜肉欲,强调了人的社会道德与责任,维护人伦与家庭,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在开始流行“代际”命名之前,最后一个有特色的命名就是“个人化”写作。而从1993年之前的创作情况看“,个人化”写作与“新写实”小说交叉互动,占据了当时文学创作主流。后来“,个人化”写作的代表人物陈染的写作日益陷入困境,而“新写实”的干将都纷纷投诚影视。仔细考量,陈染与“新写实”小说之间的现实联系、与现代作家郁达夫的历史联系千丝万缕。“个人化”文学思潮成为反思当代文学批评、反思当代文学史书写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8.
自传是自述的传记,是叙述自己的生平经历的传记式文学体裁。自传一般包括:个人成长经历和个人思想演变过程。西方自画像艺术史上,有些艺术家年轻时就开始描绘自己的形象,而且一直持续到老年。依据自传的定义,从青年到老年的所有自画像可以说是艺术家用视觉图像描绘的一部个人自传。因此,这种忠实记录艺术家个人成长经历和个人思想演变过程的自画像类型称,即"自传式自画像"。从自传的形式来看,自传式自画像主要有日记体、编年体和内省式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下半身"诗歌创作与身体写作都是以身体感受为写作源泉,以身体感受为内驱动力,表达来自内心深处的欲望。女性用自己的身体为武器,从女性自身的感受中寻找女性特有的话语,抗拒男性话语权。而"下半身"诗人则是对主流意识文化的抗拒,但是"下半身"诗人没有将身体写作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没有使身体写作完成文学性的诗学转换,而最终滑向了纯粹的肉体写作。  相似文献   

20.
"下半身"诗歌创作与身体写作都是以身体感受为写作源泉,以身体感受为内驱动力,表达来自内心深处的欲望.女性用自己的身体为武器,从女性自身的感受中寻找女性特有的话语,抗拒男性话语权.而"下半身"诗人则是对主流意识文化的抗拒,但是"下半身"诗人没有将身体写作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没有使身体写作完成文学性的诗学转换,而最终滑向了纯粹的肉体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