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生受其年龄特点、心理素质和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养成诸多不良行为习惯。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共同矫正、预防、挽救青少年不良品德行为或违法犯罪行为,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提供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
当前职业学校中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相当多.本文从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自身这几个方面分析了目前职校生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并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探讨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3.
当前职业学校中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相当多。本文从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自身这几个方面分析了目前职校生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并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探讨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4.
控制学生体育课堂教学中不良行为习惯是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民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习惯是一个人长时间养成的一种行为,当习惯养成时想要再改变是比较艰难的一件事,而习惯的形成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主动,另外一种是被动,主动去养成习惯、改变不良习惯远远超越于在他人“强迫”下被动的转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对学生的了解,能够看到学生身上的问题及不良行为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加强管理力度,一方面需要去积极引导并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改善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可见好的习惯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了探究,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苏飞 《中国德育》2006,1(5):64-67
近年来,农村小学生中出现不良行为习惯的现象在增多。究其原因,在于农村“家庭教育场”、“社区教育场”、“学校教育场”的不良影响。为此,要进行学校沟通、对话,形成教育的合力;持之以恒,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营造氛围,构建良好的学生集体。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大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行为现象是加强大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现实依据。中外高校、近现代高校大多十分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这是历史依据。高校的中心任务是育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这是理论依据。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的程序和内容均有法可依,这是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8.
试论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存在学习习惯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差和不良行为突出等问题。在分析造成学校学风建设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之上,提出改善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举措:完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加强学生管理,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建设良好的教风,建立健全学风状况预警机制和观测制度,营造和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9.
所谓劣迹学生是指由于家庭、社会和学校诸多因素导致学生养成了厌学、打架等不良行为习惯,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最大特点就是“破罐子破摔”,严重缺乏上进心和责任感,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大难题,也是班级管理中的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犯罪的教育预防,指通过教育和管理的一些手段抑制、消除导致大学生犯罪的消极因素。这要求我们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真正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教育,减少大学生心理障碍,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科学引导大学生的合理需求,防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不当交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预防体系,形成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合力。  相似文献   

11.
我校地处移民搬迁混居区,这里的居民在混居发展建设的同时形成了独有的地域文化背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习俗和习惯。这些产物,与学校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背道而驰。笔者通过多方观察、调查思考,结合教育经验和班级管理经验摸索出了一系列矫治不良行为习惯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陈培协 《考试周刊》2015,(2):173-174
礼仪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文明礼仪教育是关怀一生的教育,良好的礼仪习惯的养成,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将影响青少年一生的发展。加强礼仪教育,不仅能有效加强学校管理工作,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升华,而且能够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农村初级中学的多数学生长期生活在农村,存在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思想状况比较复杂。因此,校园内常会出现一些不文明、不礼貌的言行举止,不服从学校管理、出口成脏、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巨大压力。文章围绕培养农村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的策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问题行为是指那些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不良后果的行为,我们通常把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叫做"差生"或"后进生",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上把他们叫做"问题学生"。这些学生学习成绩滞后,道德品质差,现实表现不佳,令老师头疼,家长烦心。对学校和班级来说,如不加强教育引导这些学生,其不良行为习惯会影响其他同学,影响到正常教学秩序,影响优良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到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如何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活动,尤其是对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进行教育,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中职学生的不良行为具有普遍性,给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由于中职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这就决定了中职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正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学校、家长、教师及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班集体是高校根据教学管理,行政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基层行政单位,学生参加的大部分活动是通过班集体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的。良好的班集体对于纠正每个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习惯、促进每个成员进步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于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思想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高等学校在抓好主旋律教育,特别是在加强集体主义教育的同时,必须充分重视良好班集体的建设,抓好学校这个最基层的单位。  相似文献   

17.
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会对其他学生产生影响,如果不适时加以引导,甚至会影响整个班级的风气,形成恶性循环。必须加强个别教育,有针对性地矫正学生不良品德行为。  相似文献   

18.
教育网瘾学生改变不良行为和习惯,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新时期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普通学校对网瘾少年的说服教育、处分教育两种方式很难使网瘾学生转变。戒除网瘾学校的教育又极易复原。自然+特殊的矫治模式是系统教育、转变网瘾学生的不良行为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9.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中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正确进行人际交往的必修课程,也是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的基础。再加上中学阶段又是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可塑性比较强,所以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让学校真正成为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乐园。为此,文中从要有良好的开端,及早培养习惯;要引导学生不良习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要正确引导学生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要避免管理误区,教育局学生长期坚持等方面着手,探索了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加强一年级学生寒假后的教育熊水金(九江市星子一小)一年级新生从分散的家庭走到许多小朋友集中在一起的学校,由个体活动转向了群体活动,许多独生子立在家里形成的以我为中心的优越感,在学校失去了存在的可能,更不要说由于种种原因在家里养成的不良行为习惯与学校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