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同礼与美国国会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同礼为图书馆的一生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24年至1948年,这二十多年是袁同礼献身中国图书馆事业的阶段;第二阶段为1948年至1965年初,这十七年是他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从事治学和著述的阶段,袁同礼一生的主要著述多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本文主要论述、评析了袁同礼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主要事迹。  相似文献   

2.
韬奋离开我们已经四十年了,我们大家心里都还时时怀念他。这说明,一个从爱国主义走上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他一生为人民、为祖国作出了贡献,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韬奋一生,为之奋斗的民主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的建立,在今天都已经是活生生的现实了。特别是在今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整个社会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的国家正在逐步摆脱落后贫穷的境地,  相似文献   

3.
新书推荐     
★《一生守候》作者:马季团结出版社2007年2月定价:28元马季先生以自传形式写的书,在他逝世之前不到一个月才得以最后定稿。这是马季最后的文字,他把许多从来不说的话写到了书里。  相似文献   

4.
<正>"乌台诗案"是北宋时有名的文字狱。它的打击面之宽,涉及范围之广,实属罕见。而这桩公案的主要受害者,就是蜚声文坛的苏轼。祸因诗起苏轼(1036~1101年)四川眉山人,是我国北宋时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一生在政治上多不得志,常年外放任地方官。1079年4月,苏轼从徐州移知湖州(今浙江吴兴)。正当他雄心勃勃,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暴风雨倾泻到了他头上:他在湖州任职仅仅三个月,就突然被朝廷派人逮捕了。  相似文献   

5.
“他一生坚守自己的信仰,所以他一生有爱;他一生有爱,所以他一生喷涌”——《穆青传》开篇这句话,凝练地概括了2003年去世的新华社老社长穆青的精神特质,也定下了这部传记的情感基调。作者张严平用饱蘸激情与诗意的笔触,描述了穆青这位新闻界旗舰人物的生命历程和心灵历史,从而  相似文献   

6.
鲁迅著作的版本武德运(摘自《中华读书报》1997年2月19日)著作等身的鲁迅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他的著作,是留给中国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鲁迅写作的小说共33篇,分别收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个集子里。从1923年《呐喊》出版开始,三个集...  相似文献   

7.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4,(32):68-68
★《往事回首录》 (全三册) 周而复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4年10月  定价:88元     这是周而复先生临终封笔 之作,他一生经历了左联、抗 战、延安整风、解放战争、三 反五反等历次政治运动,始终 身处风口浪尖。周而复今年1月去世,最有影响的作品是《上海的早晨》。★《贝聿铭谈贝聿铭》(德)盖罗·冯·波姆  文汇出版社2004年8 月  定价:24元    世人熟知贝聿铭的建筑,却很少了解他这个人。与德国记者及纪录片制作人波姆的对话,是他首次详细地谈论自己的作品和人生。中文版还收录了本书译者——…  相似文献   

8.
<正> 鲁迅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辛勤工作,为祖国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的一生。据统计,他写有小说集3本、杂文集16本.散文诗集1本、回忆散文1本。现已搜集到的书信1400多封,1912年5月5日至1936年10月18日的日记(其中1922年已佚),总共400万字。翻译了14个国家将近lOO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著作,印成33个单行本,共250万字以上。辑录、校勘古籍18种共lOO余万字。1938年蔡元培《鲁迅先生全集序》中指出,鲁迅研究的方面较多,“蹊径独辟,为后学开示法门”。目录学就是他成绩卓著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5,(2):68-68
★《一生的学习》 群言出版社 (印)克里希那穆提 2004 年10月  定价:20元     克里希那穆提是印度的著 名哲学家,在西方有着广泛而 深远的影响。他的40本著作全 部都由演讲和谈话集结而成, 已译成47国语言出版。在这本书里,他谈的是如何为人父母以及教育的意义。★《钢琴教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奥)耶利内克2005年1 月  定价:20 元    200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女作家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的代表作品之一,描写了一位钢琴女教师与她的年…  相似文献   

10.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5,(9):68-68
《格格不入:萨义德回忆录》三联书店(美)爱德华·萨义德2004年12月定价:22元一个生于巴勒斯坦的非阿拉伯人,一个国籍是美国的"非美国人",一个说英文读英文的反英斗士--这就是萨义德。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把这本自传命名为"格格不入",他一生都因为身份断裂而像个局外人。  相似文献   

11.
张红伟 《大观周刊》2011,(2):53-53,22
每天阅读15分钟,这意味着你将一周读半本书,一个月读两本书,一年凑大约20本书,一生读1000或超过1000本书。这是一个简单易行的博览群书的办法。从你一生的心理成长规律、空闲时间安排、以及普遍的需要出发,你的一生至少需要深读1000本专业外的书籍,包括文学、科学、医学、哲学、历史、艺术以及其他方面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欧阳予倩(1889-1962)是我国杰出的戏剧表演艺术家、剧作家、导演,也是位戏剧教育家、戏剧理论家、电影艺术家.他一生当过六年业余演员,十六年职业演员;创作过二十多个话剧剧本,三十个戏曲剧本和一个舞剧剧本;导演过话剧、歌剧、京剧和地方戏曲七十余个,编导过九部影片,前后主办过十三年戏剧学校,出版著作十余种.欧阳予倩为建设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戏剧艺术,艰苦奋斗了一生,为中国艺术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新华社有位同志名叫邓岗,全社同仁都叫他“邓老板”。“邓老板”是人们对他的尊敬的美称。他为人正直无私,忠心耿耿,全心全意为党的新闻事业服务;他政治锐敏,组织工作能力强,善于团结五湖四海的同志一道工作;他对人热情坦率,平易近人,作风民主,坚持原则;他一生廉洁,严于律己,不争名利,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领导。邓岗同志的一生,是为党的新闻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从1939年算起,到他的终年,共奋斗了52个春秋。邓岗同志在新华社领导岗位上的四十年间,为把新华社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通讯社,为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新闻干部队伍,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以及在行政管理、基  相似文献   

14.
小八角、红五星,这极具特色的中国工农红军军装伴随者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的脚步,传遍了全中国,闻名于全世界,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象征。 它的设计者赵品三的名字,现在已经鲜为人知了。他是大冶兵暴的主要领导人;第一套红军军装的设计者;他主持创建我军第一个专业剧团——八一剧团,他还是我军第一个专业电影机构——延安“西北电影社”的创建者。他创造了党史、军史上的多项第一,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宣告成立,同时建立了工农红军学校。赵品三任红军学校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本大部头书,900来页——《李普曼传》,写了美国一个新闻记者的一生。我深深被作者生动的叙述所吸引。它虽然不是小说,但却有文艺作品的味道,所以读来饶有兴味。沃尔特·李普曼的一生,横跨了一个世纪。他生于1889年。从他1910年开始为《波士顿平民报》当见习记者起,到他逝世前三年即1971年为美国《新闻周刊》撰写的最后一篇文章止,他一生写了总数达一千  相似文献   

16.
王建辉     
1958年,陈翰伯转入出版界工作,被任命为商务印书馆的总编辑,这一年他44岁。虽然是半路出家搞出版,可他是一位老资格的革命者,又是从新闻界跨到出版界的,所以思想起点应该说是很高的。从这一年起他就与出版连接在一起。他曾经说过他一生有两个阶段,叫做“青春办报,皓首出书”。他在商务的  相似文献   

17.
潘国彦是新闻出版战线的一名老兵,潘国彦也是我的表哥。表哥在3月21日早晨去世了,享年七十五岁。我失去了表哥,新闻出版界失去了一名军龄五十八年的老兵。老兵是不会死的,老兵只会慢慢凋零。我想起表哥的一生,真可谓“为书籍的一生”,这也是他新书的书名,现在竟成为他的遗作,他没有来得及看到新书,就永远离开了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图书事业,也离开了他收集的心爱的图书。  相似文献   

18.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走完了他伟大而光辉的一生。邓小平的一生儿乎与20世纪相始终,他的革命实践几乎与中国共产党整个历史相伴随,他的人生经历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世纪史诗;他的革命活动和传奇经历折射出中国共产党80多年奋斗探索的英雄历史。邓小平的传奇经历可以概括为“四个  相似文献   

19.
尽管早有准备,仍然难以接受。因为我们目睹了人生最残酷、最惨烈的一幕。一个如此结实、健壮的身躯倒下了,一个如此智慧的头脑停止了思维,一个与他的事业血肉相连的人被从他的事业中活活剥离出来……目睹斯人其萎,医学回天无力,亲友一筹莫展,椎心之痛,痛何如哉! 卫平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短暂的一生,特别是生命的最后5年,波澜壮阔,华光四射。他身后不仅留下一张名播楚天的报纸,还留下一笔精神财富。 卫平是我们身边的一员,他有许多明显的弱点和缺点而绝不是十全十美,这是不成问题的。评价人物必须而且只能看他的本质和主流。…  相似文献   

20.
捷尔任斯基——作为十月革命的领导者之一,作为苏维埃国家的初期领导人之一,他的名字,他的形象,他的业绩,是我们十分熟悉的.捷尔任斯基是列宁老近卫军中的一位不屈的战士,当他1926年逝世时,斯大林同志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概括了他非凡的一生:“现在佇立灵前,回忆捷尔任斯基同志所经历的全部历程——牢狱,苦役,流放,肃清反革命非常委员会,恢复被破坏的运输业,建设年轻的社会主义工业,——就想用两个字来形容他这沸腾的一生:燃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