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王姝 《大观周刊》2011,(49):13-13,11
《神学政治论》是17世纪荷兰的杰出哲学家斯宾诺莎的主要著作之一,他通过介绍其独特的以《圣经》历史解释《圣经》的方法阐述了他的神学政治观,通过对"上帝即自然”结论的研究分析了神权与统治权的关系,是对传统意义上的神学政治的超越,为神学和政治找到了新的平衡点,对后世唯物主义,自由主义、理性主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赵琳 《新闻窗》2010,(3):33-34
"公共新闻"又称"公民新闻"、"公众新闻",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的一场新闻改革运动。这一运动是新闻界面对社会批评和信任危机而发起的改革运动,是继社会责任理论提出之后的又一自我反思,其主旨是改善媒体与公众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帮助公民参与到公共政治生活中来。以话语讨论而非暴力的方式推进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张晓雨 《大观周刊》2011,(16):19-19
近年,"解放神学"正成为国内研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宗教之间关系的突出课题,本文试从"解放神学"这一概念的不同界定与阐述上,扼要地对比了基督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媒体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受新闻价值、媒体社会责任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儿童伤害案"和"灭门案"等恶性伤害事件的报道上,对报道与否的争论反映了新闻理论在实践中的矛盾与模棱两可。新闻专业主义体系、强调对新闻自由的尊重的自由至上主义新闻理论和突出媒体责任的"社会责任论"对媒体的性质、功能和责任进行了表述,但却没有也无法为所有新闻事件确定具体的报道标准。在缺乏实证研究以证明报道比不报道更影响媒体社会责任的履行的情况之下,笔者强调媒体对此类事件进行报道的意义,并指出理论困境的解决无法一劳永逸,客观、智慧的报道是媒体规避社会责任风险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虚拟演播技术因其特殊的系统构建、工作原理,在实践应用中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文通过麦克卢汉的三个重要媒介理论"媒介即信息"、"媒介即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从"术"到"论"的层面对虚拟演播室做简单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6.
传媒业必须从国外吸收五彩缤纷的激励理论,并成功运用到传媒业人力资源管理上,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传媒业运用公平理论,注意到传媒人纵向与横向比较,努力贯彻"公平"原则。借鉴挫折理论,传媒业对不思进取屡造事故的人有必要推行惩罚性的负激励措施,使其在挫折中吸收教训,避免类似行为发生。传媒业也可以践行ERG理论,引导传媒员工向...  相似文献   

7.
金石 《东南传播》2010,(3):86-88
目前,新闻学概论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名称多为"新闻学概论"或"新闻理论",实际上新闻学概论并不能等同于新闻理论。本文通过辨析本领域内的部分教材,试图对"新闻学概论"课程与"新闻理论"学科作出合理区别。在实践教学中,新闻学概论与新闻理论应当作为两门独立的课程存在,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对新闻学学科的全景式了解,又是对新闻理论学科地位的尊重。  相似文献   

8.
于衍叶 《新闻世界》2011,(5):234-235
20世纪90年代,部分学者在传媒以"二次售卖"为主的赢利模式下提出"注意力经济"的媒介经济理论,但注意力经济理论在发展应用过程中暴露了很多的弊端。针对这些弊端,有人提出了"影响力经济"理论,试图为媒介产业的经济发展找到一个合适的理论引领,最终却发现影响力经济理论只是注意力经济模式的补充,而非替代。笔者认为,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只有当传媒出现了新的赢利模式,才会产生新的具有替代性意义的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9.
甄西 《出版参考》2011,(36):47-48
三、放弃"产业梦",走好"事业路",才是重新振兴之希望所在 实际上,与欧美大学出版相比,二战之后的日本大学出版,可以说从来就没有"风光"过,更没有"巅峰"过。在日本大学体制的框架内,日本大学出版仅仅是教学科研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0.
《理想信念的理论支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基石,以理想信念为主线,深入浅出地阐述人的精神家园、人的社会生活、人的价值追求和"中国梦",为广大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提供理论支撑和精神之"钙",是不可多得的优秀通俗理论读物。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始终强调:"坚定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永不动摇信念"、"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何斌 《新闻世界》2012,(4):9-10
日本学者林雄二郎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提出了"电视人"这一术语,将电视带来的以画面和音响为中心的感官刺激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未成年人社会化、个性和人格的影响。本文具体分析了"电视人"理论的提出背景与理论基础,对其意义及局限性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在当前网络时代"电视人"向"网络人"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袁睿 《新闻世界》2011,(7):102-103
从"芙蓉姐姐"到"天仙妹妹"再到余热尚未褪尽的"凤姐",一些平凡的人借助网络平台迅速走红。但是所谓物极必反,这些网络红人在昙花一现之后逐渐被民众淡忘,于是"网络虚拟人物"粉墨登场。  相似文献   

13.
最近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不再需要编辑了吗?"看完之后,错愕! 传统媒介的特点及编辑的价值 在互联网、数字化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有介质的内容产品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那些传统出版机构在内容产品的生产中,  相似文献   

14.
孙艳 《新闻世界》2013,(5):155-156
媒体根据自身的定位,为受众进行信息的筛选,在某种程度上有舆论引导的意味。事实上,一个真正的社会舆论热点的形成,应该是受众自己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的过程。公民新闻的发展,受众对新闻信息参与度的提高,使议程设置的主体逐渐发生变化;同时,议题的内容和传播的流程也有了新的发展。本文从议程设置理论在融媒时代的变化、公民新闻的特点以及公民新闻中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三个部分,来认识议程设置理论逐渐从"权威议程设置"到"大众议程设置"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3G时代传播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当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已无法解释3G时代一些新的传播现象时,出现了一种新的议题理论——"议题融合"理论。"议题融合"理论是对"议程设置"理论的拓展与丰富,能够有力地解释3G时代的传播现象。3G时代的"议题融合"呈现出三大特点:议题融合的速度加快,"个人议题"与"媒介议题"的融合更加直接,以及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将逐渐衰弱抑或消亡。  相似文献   

16.
洛维特认为德国的思想路径最终是选择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而屏蔽了歌德的"自然观",从而导致了尼采所面临的虚无主义问题的出现。在基督教神学中,世界历史就是有关末日审判的救赎历史,充满着目的论意味,而由此可推断,近代的历史主义就是基督教历史神学的一个世俗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破窗理论"内涵及其对管理工作的启示分析,论述了这一理论介入档案管理工作的可能性与优越性,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施价值。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组织理论起源于美国传统的分类编目,后来发展为"认识地图"、"思想基因"和"网格"等。对知识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过劳死是一种过度劳累而死亡的社会现象,然而我国的相关法律却没有对"过劳死"的性质和地位作出明确的界定,所以本文在对"过劳死"的性质以及现状进行分析之后,立足于我国的立法现状对我国完善"过劳死"相关法律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网络环境下“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润权 《新闻世界》2010,(9):159-160
"沉默的螺旋"理论描述了在传统传播环境中舆论的形成模式,而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那么在网络环境下,"沉默的螺旋"是否会消失?本文从诺依曼"沉默的螺旋"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假设出发,从网络的匿名性入手,在网络环境下探讨"沉默的螺旋"理论是否依然有效的问题,并通过对网络事件中网络舆论呈现情况的具体分析,得出在网络环境下,"沉默的螺旋"理论正在逐步失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