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趣味驿站     
《出版参考》2010,(3):28-29
犯罪 有一天,牢里来了一个新犯人。旧犯问新犯:“哎,你犯了什么罪啊?”“哦,没什么,我只不过在一个禁止钓鱼的地方炸鱼,后来水面上就浮上来几条鱼。”旧犯说:“这样就坐牢了?”新犯说:“我还没说完呢,接着又浮上来几个潜水员。”  相似文献   

2.
《中国图书评论》今年第五期刊出周伟先生《由新“青岛版”(毛泽东自传)所引发的三个问题》:一、“《毛泽东自传》与《西行漫记》孰先孰后”;二、“《毛泽东自传》有无英文单行本”:三、有无“新建版”的《毛泽东自传》及毕正其人。他认为,青岛版的“代序”有“重大作用”。“尤其是所附《<毛泽东自传>的问世与版本之研究》一文,搞清了一个重大  相似文献   

3.
渠冉 《湖南档案》2013,(7):10-11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9天内连续发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共商国家大计”,对于蒋介石的意图,毛泽东、党中央十分清楚。要不要理他呢?中共对争取和平有着真诚的愿望,对时硒也有清醒的认识,但是一般善良的人们特别是旧统区的老百姓,是不了解蒋介石的真实意图的。1945年8月22日《大公报》发表评论说:“口前得知蒋主席致毛先生的寒电(指8月14日第一电报),大家为之兴奋,希望由此启开政治解决之门。  相似文献   

4.
突出其“专”力求其“新”王晓晶标题的观点看上去有些陈旧:作为报纸的专栏,不“专”,便不成其为专栏;不“新”,非报纸之所为也。但实际操作起来,真正做到“专”与“新”的和谐统一却十分不易。我们吉林江城日报围绕培育农村市场经济和引导农民闯市场的主题,设立了...  相似文献   

5.
陈世高 《湖北档案》2014,(12):32-33
在大跃进的1958年和1959年,我担任共青团应城县委书记,两次见到毛泽东主席.1958年11月中旬赴武汉参加共青团湖北省委召开的工作会议.团省委书记陈扶生,请来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在湖北省医学院会议室连续两天给我们作报告,他一开始就说:“我来武汉参加中央在此召开的会议,下飞机后,我去看望毛泽东,我说毛泽东好,主席说:耀邦同志好.”这样,我们始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党中央八届六中全会在武昌召开,毛泽东在武汉.我们立即写条子和口头向胡耀邦提议,要求见毛泽东.胡耀邦说:“我去向主席回报.”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爆发时,巴金正在成都外专读书。巴金说:“五四运动象一声春雷把我从梦中惊醒了。”“面对着一个崭新的世界,我有点张惶失措,但是我已敞开胸膛尽量吸收,只要伸手抓得到的新东西,我都一下子吞进肚里。只要是新的,进步的东西我都爱;旧的、落后的东西我都恨。”  相似文献   

7.
特别推荐     
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中国历史上的一代伟人。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已是出类拔萃的。这一点不仅今天的人们在说,当年他的老师和同学也有口皆碑。毛泽东的老师、岳父杨昌济曾称赞他“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在一师读书的陈赞周也说:“润之气质沉雄,确为我校一奇士,但择友甚严,居恒鹜高远而卑流俗,有九天傍视之慨,观其所为诗文戛戛独造,言为心声,非修养有素不克臻此!直谅多闻,堪称益友!”这就是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中国历史上的一代伟人。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已是出类拔萃的。这一点不仅今天的人们在说,当年他的老师和同学也有口皆碑。毛泽东的老师、岳父杨昌济曾称赞他“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在一师读书的陈赞周也说:“润之气质沉雄,确为我校一奇士,但择友甚严,居恒鹜高远而卑流俗,有九天傍视之慨,观其所为诗文戛戛独造,言为心声,非修养有素不克臻此!直谅多闻,堪称益友!”这就是《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8.
赫鲁晓夫问我:“毛泽东刚才是不是在骂我?”我不便直译.只好说:“毛泽东说的是生气的话,但他不是骂您。”他半信半疑地看着我.又看着毛泽东。也对我低声说出一句难听的俄语  相似文献   

9.
何渭“勾推法”?毛泽东同志1958年11月间在和吴冷西同志的一次谈话中说:“唐朝有一个太守,他问官司,先去了解原告被告周围的人和周围的情况,然后再审原告被告。这叫作‘勾推法’。这就是比较,同周围环境比较”。在比较之中探求、考核,在探求与考核之中深究、推论。毛泽东同志中肯地告诫记者“要善于运用这种方法”。采访是全部新  相似文献   

10.
4月的北京,万树葱笼,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的评选,就在这一片清新、一片翡翠的氛围中开始了。这次共收到35家参评单位选送的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36个。评出一等奖4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4个,获奖数占送评数的70%。北京广播学院副院长任金州看完这组节目后称赞说,总的不错,与去年(1996年)比较,应是形势喜人。喜从何来?纵横一蔽,乃以“新”和“专”为其最大特点。先说“新”。新闻专题的“新”构成了与社教专题的一道分水岭。“新”包涵着新闻记者追逐时代关注的问题要新,包涵着追随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进程要快,而且尽可能缩短新闻…  相似文献   

11.
特别推荐     
仇鳌没有直接上过毛泽东的课,但毛泽东一直把他尊为自己的老师。建国后重逢,仇鳌深情地说:“老朽让毛主席费心了!”毛泽东用浓厚的湖南口音风趣地说:“哦,与先生一别数年,您老人家怎么忘记了我的名字,我是毛泽东,毛润之,可没改名叫毛主席呀!”《师友情深》深情地讲述了毛泽东与仇鳌几十年亦师亦友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2.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2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等在中共中央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见国民党原“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副司令邓宝珊等,为绥远和平解放做准备。毛泽东说:“有过北平的和平解放,绥远问题就不用兵了。可以先放一放,等待他们起义。……绥远问题可采取‘绥远方式’解决。”  相似文献   

13.
三座大山     
毛泽东概括自己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他说的第一件事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得了全国政权。第二件事就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对此,著名历史学家胡绳有不同见解,他将毛泽东的一生概括为:“第一件大事是,领导党和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第二件大事是,以带有中国特色的方法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努力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这里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旧中国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相似文献   

14.
有一种论调曾经一度在知识分子中颇为流行。这种论调叫做“先专后红”论。据我看,这种论调的持有者之中,至少有这样一种人,在他们看来,所谓“先专后红”也者,实际上是想把“专”作为“红”的资本,而把“红”作为“专”的装饰。你很难说这种人的主要的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他只不过是想把这“专”与“红”当作两笔赌注,用来在他所想象的人生的赌场上押宝;他既不想真的“专”,也不想真的“红”,他无非是想用这两者互相辅助,作为他攀登他的“进身之阶”的两把拐杖而已。丁玲的“一本书主义”和艾青的“国际声望”,不就是被她或他当作资本和装饰的吗?然而这些据说是由于她或他带着其固有的荣誉参加了共产党而使党增加  相似文献   

15.
层次说——我们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绪引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历来颇存争议,概有“实体说”、“要素说”、“矛盾说”,“关系说”、“规律说”、“原理方法说”种种。从讨论的情况看,各家之说俱有己理,但要统一他说似也难。这种僵持状况本身已经暴露出旧的科学规范、旧的科学思维的局限,能否摆脱旧规,探索一条新的认识途径呢? 现代科学的新贡献是,认为科学本身是  相似文献   

16.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他刚刚在韶山宾馆住下,就问韶山公社书记毛继生:“四嫂呢?她在不在家里?”毛继生说:“她到长沙儿子那里去了,我们已派人去接她回来!”毛泽东说:“对,应该请她回来。她回来了,就有人帮我待客了!”  相似文献   

17.
资耀华同志是我国金融界耆宿。一代金融巨子陈光甫说他“才学兼长,服务精勤”,蒋介石说他“抗战有功”,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与之握手曰:“做了有益的工作,很好,很好。”他从1926年开始投身金融界,从业金融近七十年,实践经验丰富,理论造诣高深,在海内外金融界声望很高。解放前他曾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金融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作为公私合营银行副董事长兼总管理处副总经理,他为国家新金融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9天内连续发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共商国家大计”,对于蒋介石的意图,毛泽东、党中央十分清楚。要不要理他呢?中共对争取和平有着真诚的愿望,对时局也有清醒的认识,但是一般善良的人们特别是国统区的老百姓,是不了解蒋介石的真实意图的。1945年8月22日《大公报》发表评论说:“日前得知蒋主席致毛先生的寒电(指8月14日第一电报),大家为之兴奋,希望由此启开政治解决之门。现在又读到蒋主席致毛先生哿电(指8月20日第二次电报),更感到一片祥和之气,真使人既感慨、又兴奋。”评论称蒋介石的电报“蔼然诚坦,溢于言表”。又说:“我们相信全国同胞的心情都与蒋主席相同,殷切盼望毛先生不吝此一行,以定国家之大计。”上述言论,反映了人们的良好愿望,期望中共顺从民意;如果不去,无以揭穿蒋介石的阴谋,这是促成毛泽东应邀前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叶介甫 《档案天地》2009,(10):22-27
周总理指着天空对毛泽东主席说:“领头的那架大飞机是刘善本开的。”曾为“关龄”号机长的刘善本是第一个驾机起义反对内战的“领头雁”。毛泽东风趣地作了一首打油诗:“刘善本,性本善,驾着飞机反内战。”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是现当代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对文史博大精深,多专多能,成就广泛,饮誉中外。特别是他与毛泽东诗词有着多方面的关系,结下了深受人们称赞的不解之缘。概而言之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和毛诗  诗词唱和在中国历代诗坛上历久不绝传为佳话。郭沫若与毛泽东的诗词唱和更为中国当代诗坛上的盛事,广为人们传颂,奉为诗词唱和的楷模。郭沫若和毛诗最早可追溯到抗日战争胜利后的 1945年底。当时毛泽东应国民党元首蒋介石之邀赴重庆谈判,其间“横空出世”发表了震撼全国的《沁园春·雪》,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一片恐惧惊慌。其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