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古代君子之辩强调以公心辨(辩),以追求真理为目标。先秦典籍中的许多寓言,如盗跖为君子所唾弃、孔子诛少正卯等即鲜明地反映了他们的这一立场:辩论不能是无原则地狡辩,而必须坚持道德至上的原则。古人的这一辩论原则对于我们当今盛行的辩论赛有诸多启示,无论是辩论赛的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应该为真理而辩,为追求人格的高尚和社会的进步而辩。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君子在辩论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以公心辨(辩)",以秉持道德和追求真理为价值取向。先秦典籍中的许多寓言,如盗跖为君子所唾弃、孔子诛少正卯等即鲜明地反映了该立场。古代君子辩论的这一价值取向对于当今盛行的辩论和辩论赛有诸多启示,无论是辩论的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应该为追求真理而辩,为完善人格和推动社会发展而辩。  相似文献   

3.
百家争鸣是墨辩产生的基础和作用对象,研究《墨辩》的辩论止缪原则和论式,有助于理解《墨辩》作为辩论工具的实用价值。章从分析《墨辩》“诺”的表述含义入手,论证了三类“诺”的辩护特征、功能及作用。  相似文献   

4.
教学性辩论是完全可以做到为真理而辩的,因为任何命题都含有一定的真理性,并且只含有一定的真理性,没有绝对正确,也没有绝对错误,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同时,也有为真理而辩的必要性,因为这类辩论是起着示范作用的,它肩负着我们民族思辨能力全面提高的重任,肩负着理论创新的重任。我们不应该,也决不能仅仅把它当作游戏来对待。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5,(9):85-91
荀子十分重视言辩思想,提出"君子必辩",其中不仅讨论了君子之辩与小人之辩的不同,还涉及论辩之技艺、辩说之困难等具体方面。在"君子必辩"的同时,荀子还言"虽辩,君子不听",认为言之不当礼义时莫若不语。在重视言辩的同时,荀子又说"君子至德,嘿然而喻",这一论断超越言辩而直指言辩主体自身的德行,从而与"虚一而静"等命题一同突出了修德这一面向。从"君子必辩"到"君子至德,嘿然而喻",荀子讨论"言辩"的声音越来越小以至于冥冥默默,这个大的趋向也暗示着,为学之关键仍在于学以为己。  相似文献   

6.
辩论不仅是语言之辩,更是逻辑之辩,逻辑是辩论的核心。辩论以逻辑思维为前提,逻辑思维是辩论的思想基础,辩论是逻辑思维的外在表现。辩论是由立论和反驳两个基本环节构成的,立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辩论的成败。辩题是双方争辩的对象,对辩题的逻辑分析又构成了全部辩论准备的出发点。论题是辩论的核心,论题是否清楚明晰、独特新颖,是辩论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辩论中要取得主动权。必须讲究逻辑策略:要坚守己方的逻辑底线,注意恰当使用描述和定义的方法,保持攻守平衡.必要时要善于运用诡辩。  相似文献   

7.
孟子的雄辩有其技巧,如抬高倾听者的心理预期、在漂亮的语言中蕴含逻辑思辨以及用常识来纠正时代、个人的偏见等。同时,孟子辩之“雄”更体现在他的辩论并不是“为辩而辩”,而是“为用而辩”,并在“为用而辩”中始终凸显“仁政”“王道”的价值观。学习孟子,不仅要理解他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更要去发掘他沟通、传递这些价值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实录摘要: 主持人:队员们,临近期末,又到了我们复习迎考的时候了。今天,我们就“临阵磨枪”这一话题展开辩论。参辩双方为……辩论现在开始,首先有请双方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理不辩不明,人不辩不智”,“真知灼见往往是在辩论中产生的”,组织小学生进行辩论活动的意义还远不止这一点。现行小学语文课本在“口语交际”训练项目中安排了不少辩论题;生活中,学生口语交际的资源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辩论的主题俯拾皆是。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使我深深体会到了它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一、辩论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积累“积跬步以致千里,汇溪流以成江海”、“厚积而薄发”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辩论中,孩子的内心都有一种取胜的欲望。为了使自己掌握辩论的主动权,并取得胜利,他…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开展辩论好处多银川十中支书华让中学生了解一些有关辩论的知识,在教师指导下,适当搞一些现场辩论,对学生学语文有很多好处:一、辩论能使学生明辨是非曲直,学会全面客观地看问题比如,结合中学生渴望友情的心理,辩一辩"哥儿们义气算不算友谊"的问题,可使学...  相似文献   

11.
辩论话题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辩论活动的展开。好的话题,容易引发矛盾,激起学生辩论的兴趣,学生往往有话可说,有理可辩。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如何选择辩论话题呢?  相似文献   

12.
"主题引领·五环互动"卷入式教师培训模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的"同行辩课"环节,更以其独特的形式令受训教师回味无穷。辩课的目的在于改良课堂教学,给参训教师提供一个独立思考并充分发表个人见解的时空与平台;辩课时要做好理论积累,紧扣辩论主题,遵循"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原则,优化基本流程,这样才能发挥辩课的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辩论式庭审方式的实现,以控、辩双方的地位平等、权利对等为必要条件。但现刑诉法的某些规定必然造成控、辩力量的严重失衡、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给庭审方式的转型造成极大障碍。本对影响刑事诉讼中控、辩平衡的若干因素逐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辩论是阅读对话的一种有效形式,能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零距离对话。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顺应文本所需,借题而辩、因异而辩、借谜而辩、依理而辩,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发他们多元理解文本,发展他们的思维,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使阅读教学的效率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鉴赏》2002,(4):51-51
一是“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就是向他提出矛盾的观点,看他的辨别能力; 二是“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就是同他反复辩论一个问题,看他的辩才和机智应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辩论式教学是近几年新课程实施以来多数教师用到的一种教学方式之一,但纵观课堂多数只是重形式而轻效果,重表现而轻实质,因而出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而笔者认为要让辩论真正焕发其自身的魅力,关键是: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辩;选择恰当的“论题”使学生“能”辩;恰到好处地引导,使学生"善"辩。  相似文献   

17.
孔子一向非常重视君子的做人风格,所以在与人的交往中总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但有时,当别人误解自己时,孔子也会向别人辩解。《论语》中有记载的孔子三次向别人辩解自己的行为,并不是在为自身而辩,而是为"礼"而辩,或因"礼"而辩。  相似文献   

18.
辩论风云录     
“我们辩论队进入复赛了!”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们四个人兴奋地跳起来。在学校举办的辩论赛中,琪琪是一辩,廖天是二辩,我是三辩,小雪是四辩,四个人合作无间拿下了初赛。“非常对不起大家,我没办法参加了。”小雪突然一脸沉重地宣布。  相似文献   

19.
辩论的本质源于博学、智慧、涵养、推理与口才。大凡有人群的地方总少不了辩。中国自古就有推崇辩论的传统。辩是为了认识和掌握真理;论则是为了诠释和捍卫观点。辩论的目的是辩真伪、论是非、究事理。从春秋战国的术士游说到东汉的清议,从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目前,社会上关于青少年自尊心的讨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下面,我们将围绕“青少年自尊心太强好不好”展开一场辩论。首先请正方一辩立论陈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