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任晓锋 《文化学刊》2011,(1):151-154
以"礼坏乐崩"形容春秋社会剧变,不利于正确认识评价礼的作用与价值。春秋社会频频僭礼、违礼的现象背后,孕育了礼的重大变化,内容上与仪相区分,地位陡然隆升,备受社会瞩目,成为统治者治国定邦和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关于孔子的鬼神观念,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对孔子生活时代的社会制度、思想文化观念以及由"礼"与"仁"所构架的整个儒家思想体系进行分析可得知,孔子一方面是借鬼神祭祀来恢复"周礼",进而维护周代上下有别、长幼尊卑有序的等级秩序;另一方面,孔子又将鬼神祭祀转化为了一种不需服从于神的个体的人格自觉、道德完善与社会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3.
太岁坛与先农坛分别是我国古代农业社会对"时"神与"农"神祭祀崇拜的体现,其祭祀时间、活动等都有所差别。太岁坛在明清两代的地位一直比较稳定,而嘉靖以后先农坛地位上升,逐渐包括其他坛壝。明清遵循追"诸神不罪"和坛壝独立的原则处理两坛差异,并形成融洽的关系,是明清两代认识和处理"农"与"时"关系的集中体现,也是对太岁神特殊神格的尊重。  相似文献   

4.
保留民间风俗仪式,并不是不分良莠,什么东西都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过分强调"原汁原味"并不是科学的态度,客观上也办不到。比如口承文学的各种样式和一些形态类文化事象(如民间舞蹈),原先大部分体现在祭祀仪式之中。而这些祭祀仪式又往往是娱神祭神、祛邪禳鬼活动,其舞蹈和巫术也是围绕着这些内容而展开。时代发展到高度文明的今天,仪式应该是以娱人为主,祭祀娱神只是让人获得精神安慰,达到心理平衡的一种途径。因此,就不能老强调"原汁原味"而把一些陈旧的观念和意识传给广大受众。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明皇陵共建有18座,位于湖北省的显陵是最鲜为人知的明皇陵,但却只有它,与清东陵和清西陵于2000年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明显陵坐落在湖北省钟祥市城东北7.5公里的纯德山间,建于16世纪中叶,明正德十四年至嘉靖四十五年,历时46年,其占地面积达183万平方米,是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单体陵墓。显陵按功能结合自然环境,被划分为保卫、朝祀、神陵3个区域。以纯德山为界,四周为保卫区,建有护陵位、种植园、更铺和巡山铺等服务性设施。陵区及朝祀区,按天子五门的规制,设新红门、正红门、龙凤门、陵恩门、陵  相似文献   

6.
高国藩 《文化学刊》2015,(2):30-43,2,241
本文从三方面论述敦煌唐人祭祀鲁班神风俗与《周易》的关系:敦煌道教行业保护神——鲁班祭祀风俗及其巫术流变,敦煌道教行业保护神——鲁班与《周易》卜卦,敦煌唐人祭祀鲁班崇尚其德与《周易》及瑶族信仰鲁班之比较。这些研究有助于推进敦煌鲁班神文化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明代赋役制度涉及烦琐的文书和复杂的计算,而衙门吏员和乡民的文化水平却普遍较低,因而衙门和基层均不得不雇佣书算人员辅助完成赋役任务。书算是书手和算手的合称,主要协助吏员处理文书和会计工作,他们掌握的技能具有一定特殊性,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整个赋役制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正是依靠自身的技能和掌握的册籍从而使用各种作弊手段大肆获利,在基层可以直接蒙骗乡民,在衙门可以通过大量的册籍混淆官吏视听,他们欺下瞒上,对官府和民众均造成相当大的影响。通过研究书算群体在赋役制度中的舞弊现象,可加深对明代基层社会的了解与赋役征收方面的认知,不仅对研究明代社会史、社会经济史方面大有裨益,而且对当代基层社会的物资管理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中国十二生肖中的蛇年。蛇作为爬行类动物,人们既熟悉,又惧怕。因为它的形态给人的印象是丑陋、狰狞,让人害怕。毒蛇咬人后有剧毒,会要人的命,更让人害怕。所以,蛇便成了阴险、凶恶、狠毒的代名词。在成语如"佛口蛇心"、"牛鬼蛇神"、"蛇蝎心肠"、"毒蛇猛兽",歇后语如"蛇和蝎子交朋友一一毒上加毒"等词语中,蛇都是丑恶的象征。然而,先人却把蛇列入十二生肖之中,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9.
陈光标 《职业圈》2010,(31):22-24
10月5日,"巴比慈善晚宴"在北京"闭门开宴",由于谢绝一切媒体入内,会场拉斐特城堡酒店被笼罩上一层神秘的外衣。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没有比他们含金量更高的组合:这是世界富豪排行榜上的"老大"比尔.盖茨和“老二,’沃伦·巴菲特首次携手与中国成功商业人士、慈善家展开交流,进行中西慈善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风格独特的子恺漫画,自上世纪20年代问世至今已80多年,但始终深受读者喜爱。很多作品第一眼即能引起读者共鸣,从此留下深长的记忆。子恺漫画因其大众化和通俗性,赢得了民众最普遍的喜爱和赞赏,也引来了不少学习、摹仿和继承者。其中成就出众者前有次恺(本名李毓镛)、鲍慧和,后有毕克官、胡治均等。丰子恺的家乡——浙江桐乡,则成立了"丰子恺研究会"、"桐乡市漫画家协会"和浙江省科普漫画创作基地,有一大批学习和研究子恺漫画的后辈,故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漫画之乡"。令人欣喜的是在丰子恺先生的后裔中也出现了两位"丰画"传人,这就是丰一吟和宋菲君。  相似文献   

11.
《荀子·赋篇》不作于齐国,而是荀子居楚多年以后浸染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从语体上看,它是庄重典雅的仪式性话语,不同于文献记载中君臣之间实际进行的说隐。《赋篇》带有明显的问卜遗迹,很可能是巫觋以时下流行的娱乐活动说隐对先王、先师举行的娱神祭祀。篇末《佹诗》和《小歌》相当于楚辞乱曰,是祭祀仪式的赋诵结束语。荀子虽是旗帜鲜明的唯物论者,但他并不一味反对巫卜,而是将祭祀、占卜等宗教活动纳入其礼学体系的构建当中。荀子居老兰陵讲学多年,将当时发生在楚国的某一次娱神祭祀仪式笔录下来,即为《赋篇》。  相似文献   

12.
在长沙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多次出现有关四方的词汇,它们绝大多数出现在巫方中。研究表明,这些四方词与商周以来出现的四方神、四方风、四象、四门乃至八卦等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与季候四时、睡虎地秦简《日书·病》中的五方,以及《黄帝内经》中的八风无明显瓜葛。它主要是延续了商汤以来流被中原和楚地的巫鬼信仰和淫祀习俗,以及盛行楚地的东皇太一崇拜等,反映出楚人对生存哲学的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3.
贵立义 《文化学刊》2011,(4):99-102
在我国古代的典籍中,经常出现"宪"与"宪法"的词语,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古代就有现代意义的宪法。现代意义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已具备了制定宪法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条件,而中国古代不具备宪法产生的条件,所以我国古代典籍中出现的"宪"与"宪法"仅指一般法律,有时还指某种官职、机构等,本文逐一作了分析,它们都不具有根本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网民已成为媒体受众的超大群体,微博客的出现,让每一个"小我"都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媒体掌握着各种信息,通常自成意见领袖。就算是一张影响有限的地方小报,它们的记者和编辑一旦(通常也是)与自己所就职的媒体"绑"在一起,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自然成为了当地的公众人物和名人,无论何时发表何种言论,都会被受众当作来自媒体的声音。所以,慎言微博更是新闻人的一种义务,在微博上发表或转发一则涉及公共范畴的事实性消息时就必须如履薄冰  相似文献   

15.
余熙 《对外大传播》2010,(10):25-26
乌拉圭东岸共和国,这个拥有354万人口的南美洲国家,近年来有一批执政党的议员和政府部长对中共党史津津乐道——原来,这些政要均在认真倾听了中国驻乌拉圭大使李仲良所上的"中共党课"以后,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功的经验非常钦佩,于是一再要求中国大使经常为他们"上上党课"。  相似文献   

16.
汉族文化中的关公信仰自传入蒙古地区之后,逐渐渗透到蒙古民众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蒙古佛教寺院每年定期举行关公祭祀仪式来纪念关公及众眷属,对于僧众、民众来说,关公祭祀仪式有着不同的宗教体验和心理体验。基于此,本文从宗教学、社会学角度探析蒙古佛教关公祭祀仪式的功能,并阐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学者对于孔子在《论语》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的理解是:"民众,可以让他们怎么做,但是不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不仅是错误的,也与孔子思想格格不入。现从传世文献以及新出土的古籍中,可知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对于民众,可以引导他们,但是,不可以强制他们。作者认为,对于这句话的误解始自汉代,由于专制政权现实政治需要孔子"为汉立制",是其主要原因,其次,在古代,当政者向来蔑视民众,认同"愚民"思想。  相似文献   

18.
礼:从历史到哲学——孔子与儒家社会理想学说的创立韩德民一三代时期,学在官府。春秋以后,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和封建的解体,王官之学逐渐连同王朝史官而分布流散于列国。王官之学,无非礼学。国之大事,惟祀与戎。礼源于各种原始的巫术礼仪、图腾禁忌,所以祭礼是礼的集...  相似文献   

19.
用祭祀的方式来缅怀先祖、纪念对民族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使之流芳千古,激励后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近几年,清明节在陕西黄陵县祭祀黄帝陵的活动已成为国家大典,对黄帝和祭祀文化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比较活跃的时期。4 月 4 日至 4 月 8 日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历史博物馆等研究机构的50多名学者,在西安和延安举行的“黄帝祭祀与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反映了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部分研究成果。一 祭祀黄帝是封建迷信吗黄帝是人不是神研讨中,一些学者对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的黄帝观和黄帝祭祀观提出了不同…  相似文献   

20.
艾珺 《文化学刊》2012,(3):179-184
小引:"掉书袋"与"故实"苏州古城西南、太湖之滨有座天平山,山下北宋名臣范仲淹(989-1052)的墓旁有座私家园林叫范长白园,甚是精美。据明代散文家张岱(1597-1679)的《陶庵梦忆》卷五有则《范长白》所记,园主人祖父同年登科第,以出奇丑陋著名。因而,便想亲往一见。这天,他去做客,果不其然。他受到了主人的盛情款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