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英双方对香港主权交接仪式的结束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及运行,澳门回归祖国已被提上中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了解澳门问题的由来和澳门的历史与现状,对于每一位炎黄子孙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澳门是镶嵌在中国南端珠江岸边一颗璀...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史学会、广东社会科学院、广东社会科学联合会、广东省珠海市政府主办,珠海市社会科学研究所承办的“澳门历史与发展研讨会”于1999年11月1日至4日在珠海召开。来自祖国内地、香港特区、澳门与台湾的1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近80篇。与会者围绕葡占澳门、明清时期的澳门、澳门与两岸关系、澳门政治与经济展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关于葡占澳门问题。与会者认为,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上。400年来,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日渐腐朽,澳门经过了被葡萄牙人入据(1553~157…  相似文献   

3.
“祖国培养了我,我要尽我的能力报效祖国。”一位香港著名企业家曾多次这样说。他,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香港金利来集团董事局主席曾宪梓先生。  相似文献   

4.
11月20日,澳门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先生携夫人刘渭桢女士和母亲陈琼女士专程返回广东番禺故乡,出席回归纪念公园落成仪式。何厚铧先生的根在番禺,在石溪镇岳溪村应唐坊。这里有他的祖居,他的爷爷何澄溪、父亲何贤都是从应唐坊走出来的。虽然他出生于澳门,但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带他回乡。何贤先生至死不渝的爱国爱乡的言传身教,对何厚铧影响极深。何贤先生最后的日子也是在禺高度过的。1983年11月,病重的何贤先生就是在家乡向儿子赋予重托的。故乡番禺对何厚铧来说,决不只是履历表上的“籍贯”条录,而是根之所系的热土…  相似文献   

5.
如果从化的角度去品味澳门,印象较深的是城中遍布的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民居和教堂。这些建筑,演绎着澳门400多年中西化交汇的历史,并赋予这座东方岛城独特的化魅力。此外,澳门还有两个重要的“活化财富”。即:每年一度的“澳门艺术节”和“澳门国际音乐节”,分别于每年的3月和10月举办。今年春天举办的第十三届澳门艺术节,更加深公众对澳门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据12月统计,上海市高校共有在校全日制港澳台地区及华侨学生1881人(含兼读制研究生),比上年(1713人)增长9.8%。其中台湾学生899人,占港澳台学生总数的47.8%,人数和所占比例均比上年有所提高,香港学生564人、澳门学生255人、华侨学生163人。各区县共有港澳台地区及华侨学生9123人,比上年(7838人)增加,其中台湾学生5173人,占总数的56.7%;香港学生1459人、澳门学生147人、华侨学生2344人。沪港两地交流活跃,实现互访项目效果显著。教委委托华东师范大学承办由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选派的幼儿园校长参加的第3期“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特级幼稚园校长”的专业培训项目。  相似文献   

7.
10月6日,人们还沉浸在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典的欢庆气氛之中,此时,距澳门回归还有75天,我有幸采访了葡萄牙驻华大使佩得罗·卡塔里诺先生。一见面,大使就谈起了国庆大典。“10月1日国庆游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反映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显示了江泽民主席在讲话中所说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使先生谈吐热情,他的笑容让我想起了地中海灿烂的阳光。他目光睿智,从他严谨的话语中,我感到他对中国情况了解深入,对数字有特别的记忆和分析能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资深外交官。很快,我们的谈话就转向了澳门和澳…  相似文献   

8.
香港印象     
199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为了迎接这一天的到来,应香港区域市政总署博物馆的邀请,内蒙古博物馆筹办了(成吉思汗——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游牧文化展览)(即(鞍马文化展览)),于1995年间月在香港沙田大会堂开幕。我作为参展人员,前往香港。没去过香港的我第一次接触香港一词,是中学时代学习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一章的时候。香港同胞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历经沧桑,为争取自由与民主不断奋斗。自孙中山先生创立兴中会至辛亥革命成功,不少革命活动均与香港有密切关系。现代史上著名的“省港大罢工”及抗日战争时期的许多抗…  相似文献   

9.
1992年12月,香港法住学会的霍韬晦会长,在杨钊董事长的旭日集团的独家赞助下,于香港及时地率先召开了“东方文化与现代企管国际研讨会”,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1995年11月,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与香港法住文化书院等单位,在杨到先生的积极建议下,于惠州市召开大型的“中华文化与现代企业研讨会”。这次的盛会,无疑是对上次会议的继续与发展。我在前次会上向大会提交了一篇《老子的管理术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的论文,这次又提交(“有无相生”的经营之道——再论老子的管理术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的论文,以向各位学者请…  相似文献   

10.
话说澳门     
澳门是个融合了东方与西方色彩的地方。与香港相比,它虽然不如香港光彩夺目,但它的古朴、沧桑的风土人情,犹让人产生丝丝情怀。到澳门,如果你想在晚上10点以后逛街买东西,或是想吃一餐夜宵,你就要靠识途老马了。普通人走遍整个澳门最繁华的亚马打利比卢大马路,是...  相似文献   

11.
邱远猷 《寻根》2006,(1):101-107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的伟大爱国者,杰出的民族英雄,也是我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广东领导禁烟抗英斗争的光辉业绩中值得纪念的一页,是在1839年的两件事:“6.3”虎门销烟与“9.3”巡阅澳门。167年前(即1839年)9月3日林则徐亲自巡阅澳门,不仅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大意义,而且也是澳门历史以及中葡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从文化视角看,它是和合文化的结晶和新的发展。一、一国两制,和而不同“和而不同”,这是和合文化的精要之一。“所谓和合,是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中的诸多元素、要素相互冲突、融合,与在冲突、融合的动态过程中各元”素、要素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的总和。”《和合学概论》张立文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上卷第71页)。在古人眼里,一个“和”字,提携着中华民族文化之纲,历来将它作为…  相似文献   

13.
读刘著《对於当代新儒家的超越内省》一文有感钱胡美琦一前言一九九五年五月,香港新亚书院举办“钱宾四先生百龄纪念学术研讨会”,我以家属身份受邀在开幕式时讲话。由于近几年来,外子钱穆先生是否当属“现代新儒家学派”?似乎成了海内外中国学人大家讨论的话题。我在...  相似文献   

14.
江林昌  孙进 《寻根》2003,(4):4-9
2002年下半年,从导师李学勤先生处获知一个令人振奋的喜讯,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从香港购藏一件失盖的有铭铜器,曰“ 公 ”。就器形与铭文的字体等方面考察,该器时代可定在西周中期偏晚。 公盈铭文对于  相似文献   

15.
1999年12月20日,又一个众望所归节日般的日子。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为此,一个以“共庆澳门回归祖国——中国艺术大展”为题的国家庆典展览即将在北京开幕。“中国艺术大展”由文化部主办,华瀚国际文化发展公司承办。主。承办单位成功地运作了1997年香港回归时的“中国艺术大展”,国家主席江泽民曾到该展参观并题字留念。而这一次庆澳门回归“中国艺术大展”由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担任组委会名誉主席,文化部副部长李源潮任组委会主任,文化部副部长潘震宙、孟晓驷任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艺术家吴冠中。…  相似文献   

16.
在诸多人的眼里,澳门意味着赌彩。多少嗜赌成性前瘾君子带着一枕发财梦,来到澳门。在大大小小的赌场上一掷千金.一夜间的暴富和一夜间倾家荡产的故事.不新地在澳门演绎.对那些染上赌瘾的官员来说,此地也是其仕途的终点,也难怪,借大中国.这是惟一赌博合法化的地方;对赌君子而言,澳门俨然是其“用武”胜地。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辽宁艺术团赴香港参加‘该剧武戏大基革”展演,团中年龄最小的演员丁晨元以其主演的例\商河》、《铁公鸡》等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他在《火烧裴元庆》中的精彩表演,使其着实地在香港“火”了一把。秋烧裴元庆》讲述的是年小艺高的瓦岗寨大将裴元庆的英雄故事。这是一出武生戏,繁杂的“要双锤”高难度技巧贯穿全剧。丁晨元的表演对于裴元庆的形象塑造令人赞不绝口,只见他左手扔锤、拍锤、接锤;接着便是双手互倒着扔锤、接锤;然后右手从背后扔锤,左手接锤的同时,却将左手已倒于右手的锤抛向空中,转身接锤的同时…  相似文献   

18.
我以前从来没有到过澳门。关于澳门,除了地图上那个标志所在位置的圈外,就是一点历史知识,知道四百多年前,葡人就侵占这里的一角建起居民点。我所能想像到的,就是它是一个经济发达、高度现代化的地方,而且葡人到这里比英人到香港还早数百年,西方文化色彩也许更浓一...  相似文献   

19.
石静 《寻根》2009,(5):106-109
蔡邕,字伯喈,官左中郎将,被称为蔡中郎。他是东汉未年的名士,关于他的传说颇为丰富。他精通音律,流亡吴地时发现焦尾琴;他工于书法,自成“飞白体”;他将万卷藏书赠给王粲,留下“蔡邕之赠”的美名。从汉末至魏晋,蔡邕在士林中极有声望,为乡里所宗。南北朝隋唐时期,他因“事董”开始受到讥讽,在宋代更是遭到丑化,  相似文献   

20.
玫瑰的传说(续)程鹿峰在天主教的传说中,有时候玫瑰是保护善行的女神。从11世纪起,教皇用点缀着宝石的金玫瑰来奖励他认为在慈善事业上卓有贡献的臣民。每逢“玫瑰礼拜日”,在圣彼得大教堂举行的红衣主教全体会议上、教皇为这种高贵的玫瑰祝福并赠给当年表现卓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