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其数目庞大,且大多生活在农村地区,不仅生活物质条件匮乏,还承受着由于和父母长期分离所带来的心理发展需要的匮乏,以至于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探讨其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可以为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使留守儿童的心理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广西留守儿童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对象集中在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包括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状况、身体健康、家庭教育、学业、心理行为、道德、安全、原因及对策等内容。当前研究中存在着研究对象范围不够全面、方法及工具单一、内容不够深入、假设和结论片面性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在经济技术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农民进城经商和务工的人数不断增多,进而使农村的留守儿童数量也在增加,随之产生了越来越严峻的留守儿童问题。当前社会,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其中的教育问题是现在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家庭管理缺失、学校教育不当和社会关注不够。所以,针对这些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应该提出相适应的解决措施和策略。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留守儿童的发展状况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要重点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湖南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活动参与现状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锻炼状况,有效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以留守儿童体育参与的现状与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建模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湖南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参与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参与存在源动力不足、参与意识不强、参与时间总体偏少、体育锻炼成效低下等现实问题.制约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参与的外在因素主要是学业(家务)占用时间较多、场地器材限制、缺乏健身指导等;内在因素主要是体育兴趣不高、参与其它活动较多、健康意识淡薄、自身健康认知差等.对策: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对体育健身的认知水平,改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发挥村委会对留守儿童的体育组织功能,加强留守儿童的体育锻炼指导工作等.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镇农村外出务工的人不断增多,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2004年4月,我校对全镇7—12岁小学适龄儿童调查显示,在全镇1196名小学生中,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高达57.8%,随着近年来我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进一步扩大,我镇留守儿童的人数已经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差不多都存在着心理问题和行为异常,他们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等性格特征。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由祖辈抚养,他们的心理发展由于隔代抚养的局限性而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学校的关注。一、隔代抚养…  相似文献   

6.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镇农村外出务工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2004年4月,我校对全镇7一12岁小学适龄儿童调查显示,在全镇1196名小学生中,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高达57·8%,随着近年来我镇农村外出务人员的流动规模进一步扩大,我镇留守儿童的人数已经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差不多都存在着心理问题和行为异常,他们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等性格特征。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由祖辈抚养,他们的心理发展由于隔代抚养的局限性而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学校的关注。一、隔…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大多同祖辈一起生活或寄养在父母的叔辈朋友家,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是他们所面临问题的真实写照。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生活条件,留守儿童们的身心健康出现了很多问题。性格障碍、人格发展障碍、行为问题以及情感意志问题等由此滋生,并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这些问题的出现,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联合起来,全力以赴,才能还留守儿童一个原本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留守儿童所具有的心理问题已成为目前紧迫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对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概述。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问题已是当今中国社会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与生活环境而产生了诸多身、心问题,而由于农村贫困地区学校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学校教育的不完整又加剧了留守儿童已有的问题.贫困农村学校地处偏远,自然环境相对较好,户外活动可塑性大,是灵活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得天独厚的条件.充分利用农村所处的自然条件,鼓励大学生去贫困农村学校实习,设计和开发适合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课外体育活动,是解决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缺失的两全齐美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农村,尤其是落后地区,越来越多的孩子生活在远离父母关爱和监督的家庭之中,他们的父母到远离农村的都市打工谋生,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于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农村“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本文所指农村留守儿童,是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无论是在性格、道德层面还是在知识、学习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们在民工潮涌动的同时付出的很可能是一代留守儿童的前途和未来的沉重代价。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目前,我国农民外出务工人员有1.5亿,农村留守儿童3000万,占农村儿童的18%-22%。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本次“两会”热议的话题。最近几年,随着民工潮的涌动,越来越多的农村中青年纷纷远赴城市打工谋生,他们的孩子却被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只能由隔代的长辈来抚养和管理。老年人由于精力有限,往往在教育这些留守儿童的时候力不从心,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二、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留守学生主要...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的流向城市而出现的新的社会群体。对罗城县留守儿童的调查表明,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健康、安全、教育、心理等方面问题。努力通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心、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开展多元化社会教育等途径,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1.
组织大学生"三下乡"期间,专门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并以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为主,以农村留守儿童家长、教育工作者调查为辅,对湖南省邵阳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以发现问题,并提出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教育服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构建留守儿童体育健身活动体系的目的在于为有效提高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保障. 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具有极为密切的内在关联,相比于社会体育而言,高校体育的资源优势相对明显,因此,本文探讨了高校体育资源的输出途径,议论了如何为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健身活动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必要的资源援助.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定西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甘肃省定西市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统计数据表明,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心理障碍和心理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体质健康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体质现状进行探讨性分析,旨在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体质问题,并通过发挥当下农村一笔宝贵的可开发财富——大学生村官,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模式介入农村儿童体质健康发展,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体质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情感素质培养关系社会化发展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公民的未来素质发展问题,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动机和兴趣、情感发展的主动性及理性化程度、情感交流及应用策略、评价等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应重视儿童的情感素质发展教育,通过落实儿童的监护主体的责任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强化农村社区教育功能等措施促进留守儿童的情感素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广东西部欠发达地区为例,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课外体育锻炼的特征,剖析了制约留守儿童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建立留守儿童体育活动登记卡等建议,为促进留守儿童体育锻炼的健康开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培养后代是家庭和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教育是最具广泛性和基础性的教育,它对促进个体成长成才、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和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并因此形成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诸多弊端。社会各界应该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成才,造福社会。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对家的理解反映出对家庭的需求,教育应根据农村留守儿童对家庭理解的特点,在提供充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加强情感支持,促进其健康成长。研究采用词语联想和语义分析的方法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对家的理解,根据科学的标准对理解的维度和深度进行量化,并与农村非留守儿童进行比较。农村留守儿童对家的理解特点是:家庭意识传统,家庭情感需求强烈,对家庭冲突敏感,对家庭应对困难的能力及方式感受深刻,并存在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曲阜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作为调查工具,对曲阜市的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年级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有所差异,父母同时外出务工、父母一方外出务工以及抚养人的不同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在不同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曲阜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父母同时外出务工、父母一方外出务工以及抚养人的不同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衍生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并成为社会转型时期的弱势群体。通过对留守儿童典型学校进行调查与采访,发现由于亲人陪伴不足、家庭监督缺失,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基于仪征市龙河中心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实际,建议从家庭、社会和儿童自身等不同层面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