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并尽己所能为孩子谋求"幸福"。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就是给了孩子幸福;有的家长以为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为其投资未来就是在给了孩子幸福;有的家长则以为留下万贯家财是给了孩子最大的幸福。但每每问起当今的父母:"你的孩子幸福吗?"父母又似乎很矛盾地说:"现在的孩子们吃的穿的玩的,都是我们小时候没见过的,但他们的童年似乎缺少了心理上的幸福感。"谁偷走了孩子的幸福?抛开各种社会因素,笔者认为,父母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孩子缺少幸福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少年儿童研究》2009,(5):62-63
父母都希望孩子幸福,人生的幸福不在于父母给孩子留下多少钱,虽家财万贯,但到最后穷困潦倒的例子并不鲜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父母给孩子未来最好的保障,不是金钱,而是培养他们卓越的理财能力。理财的目标是实现人生在财务上的自由、自主和自任,财务自由更是人生自由的基础,而财务自由不仅仅依靠工作上的努力拼搏,还来源于良好的理财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财务智商,最终实现财富梦想获得财务自由。  相似文献   

3.
孩子幸福比成功更重要父母都希望孩子成功,但如果把成功看得比孩子的幸福更重要,甚至只问孩子是否成功而视孩子的幸福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就有偏差了。只要仔细看看我们的生活和人生,就会发现,即使是真正的成功,也只是幸福的一个来源,而不是幸福的全部源泉。不少用不科学、不正当、不合适的方法取得的所谓成功,实际上恰恰损害了孩子。我们应该明白,成功只是手段,孩子的幸福才是目的,而孩子的幸福就是孩子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各种正当的意愿、需求能得到合理的满足,因此,只有那些有利于实现这类满足的结果才是真正的成功。一代又一代…  相似文献   

4.
父母都希望孩子成功,但如果把成功看得比孩子的幸福更重要,甚至只问孩子是否成功,而视孩子的幸福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就有偏差了。只要仔细看看我们的生活和人生,就会发现,即使是真正的成功,也只是幸福的一个来源,而不是幸福的全部源泉。不少用不科学、不正当、不合适的方法取得的所谓成功,实际上恰恰损害了孩子。我们应该明白,成功只是手段,孩子的幸福才是目的,而孩子的幸福就是孩子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各种正当的意愿、需求能得到合理的满足,因此,只有那些有利于实现这类满足的结果才是真正的成功。一代又一代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幸福对孩…  相似文献   

5.
感受幸福     
网络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打小怪兽。"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这自然而又平淡的幸福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拥有的,拥有者又往往浑然而不觉,总认为别人比自己要幸福得多。我曾以为表妹小怡生活得很幸福。她被父母打造成了一个小才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相似文献   

6.
幸福     
幸福是一杯茶,是品出来的。不同的人往往可以品出不同的味道,因而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幸福观。--校园流行语大人口口声声说,生活在我们这一代的孩子最幸福。可我认为不是,大人一回到家,不是干别的,而是问你某一门作业有没有做。如果你做了,又会问还有什么没有做,如果做了的话,又接着再问什么有没有做……这样问下去,直到你说有一样没做,批评就会向你扑来,前面做的,就像是白做了。我觉得大人们都很贪心,要是你学习好,大人就会说某某的孩子自己都会做饭了,你还不会。要是你会做家务,学习不好,他们又会说谁家的孩子英语又是100分……当你这两样都不错时,他们又会说某某家的孩子会唱歌、弹琴……恨不得让你变成一个智能机器人,什么都会,什么都是第一。大人,难道你们认为这种生活就是幸福,这就是你们所说的幸福吗?  相似文献   

7.
小熊,人生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拥抱幸福的小熊》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小孩子都爱玩具,但每个小孩喜欢的玩具并不是一样的。有的孩子喜欢机器人,有的孩子喜欢芭比娃娃,有的孩子则喜欢游戏机……《拥抱幸福的小熊》里的主人公小念,就是一个非常喜欢小熊的孩子。一只小熊,让小念接受了现实,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学会了面对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8.
让孩子幸福,可以说是父母对孩子殚精竭虑付出的最大目标。幸福是人生的追求,父母的选择并没有错,但是父母们需要思考的是:什么是孩子的幸福?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感到幸福?本期焦点探讨的就是“物质满足不等于生活幸福”这样一个话题。在《只有物  相似文献   

9.
东子 《家长》2013,(4):40-41
感恩于我们的孩子,就是善待我们自己;感恩于我们的孩子,就会感觉到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感恩于我们的孩子,我们才能做一个幸福的家长。走过数十载,历数生活中的幸福:是衣食富足,还是人生得意?是梦想成真,还是满载盛誉?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漂浮的外壳,而实实在在的东西——是孩子给我们的幸福。这份幸福是和孩子一起到来的,而我们却迟迟  相似文献   

10.
美德总是与人生的幸福相一致.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能够使自己幸福,同时也能增进他人的幸福.品德的形成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教育的结果.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的道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 首先,孩子自出生起就生活在家庭中,长期与父母接触,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相似文献   

11.
幸福是人们的终极追求。大多数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以让孩子幸福为理由。对于幸福的解释,版本很多,可以说有多少个人就会有多少个版本,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幸福是属于每一个人自己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12.
印军 《辅导员》2013,(22):16-17
<正>幸福,是人身处于美好生活之中并伴有积极情感体验的一种生活状态。这种积极体验就是一种幸福感,是人与生活的一种极致融洽。教师的幸福感同样取决于他对教育生活的体验,如果这种生活体验带给他一种心理满足,带给他一种成就感,他就会觉得自己很幸福,他会把这种幸福感传递给我们的孩子,孩子也就会一并幸福且快乐着。  相似文献   

13.
感悟幸福     
幸福不是一个无法破译的谜,但一万个人肯定会有一万个谜底。幸福有无数种,但拿别人的幸福人生当范本实践,肯定会谋杀自己的个性。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把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做到这三点,你就跨入了幸福之门。幸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什么都有、什么都让人羡慕的人,他不一定幸福。人的幸福感不是清贫所能剥夺的。大权在握的人看上去很幸福,然而,背后也许隐藏着身不由己和人格牺牲。一个败下阵来的商业巨子,一个落伍的学界泰斗,一个被挤下台的政界高手,在外人看来是失魂落魄…  相似文献   

14.
在来北京做校长之前,我在山东的两个城市之间行走,同时领导和管理着9所学校。20多年的教育生涯告诉我,只有建设一所伟大的学校,才能让我们的教师拥有一份幸福的生活;而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把幸福传递给孩子,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童年和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15.
正幸福是人生的主题,人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幸福是一种追求,幸福是一种意识,幸福是一种存在,幸福是一种渴望,幸福更是一种信念。幸福教育就是以人的情感培养为目的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能够创造幸福、拥有幸福的人。我们不仅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童年,还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人生。"教育是一项职业,也是一项事业,更是一种生命历程;我要感受到教育的幸福和快乐,并把它传递给我的每一名学生。"这是我的座右铭,"让每一位师生都享受教育的幸福"是  相似文献   

16.
幸福     
有人是为生存而奋斗;有的人是为了理想而奋斗;有的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斗,但我要说,其实人们是为了幸福而奋斗。幸福就在我们身边,但有时我们就是看不见,也听不见,她就像空气一样每时每刻都萦绕在每一个人身边。其实"幸福"这两个字,让人一  相似文献   

17.
人生之路,从嗷嗷待哺的孩子到耄耋老人漫漫几十年,会经历无数次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当生活出现重大转折时,就是考验人们有没有智慧保障自己一生幸福的时候。父母拥有使自己幸福的智慧,这种智慧也会“遗传”给孩子。人生中惟一确定无疑的事是一切都在变化,所以我们要学会有效地应对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事业停滞不前甚至破产终止;投资成功或者中大奖而突然暴富;遭遇战争、官司和婚姻变化等等。这一切都会直接影响婚姻,既可以拉近夫妻关系,也可以疏远夫妻关系。在人生的变化中,夫妻关系发展到最后,会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夫妻能迅速正确地分…  相似文献   

18.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早在宋朝赵恒就为读书人指明了出处,宋真宗赵恒御笔亲做《励学篇》迷醉天下士子者,几近千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瞭望世界的窗口,读书首先就是为了拥有丰富的知识,一本好书会告诉你生活、科学、做人等多方面的知识。一本坏书也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破坏一个家庭的幸福。其实人生又何偿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在对的时间选择了对的人生,你就会成就一世、精彩一生;而在对的时间选择了错的人生,你就会伤心一世、愁苦一生。每个人的一生其实都是一本书,人生有长有短、有精彩有单  相似文献   

19.
<正>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里曾这样写道:“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幸福,而幸福也应是教育的终极追求。幸福教育的使命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蓬勃生长”。有人说,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都能遇到一个好老师,世界会更美好。一直以来,我都用这句话勉励自己,希望自己做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用心培育祖国的花朵。  相似文献   

20.
融立 《家长》2013,(Z1):46-47
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需求不同,幸福的感觉也就不一样。在家长眼里,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家里的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孩子非常幸福。回想自己的童年,吃穿玩都无法与现在的孩子相比,还得帮父母下地干活儿,相比之下,现在的孩子简直到了天堂。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咨询中,我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案例:孩子不快乐,幸福感非常低,甚至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