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看到众多的学生中学毕业后,永不再学化学了,常苦恼地反躬自问,中学阶段。四年苦心孤诣的化学教学应该给学生什么?培养学生哪些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哪些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也认为“言为心声,文为心学”。可见作文与学生的生活,尤其是与学生的心理情感是分不开的。那么,目前职高生的语文能力怎样呢?他们的作文现状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比重很大,但是学生却常会觉得繁多的语法规则枯燥难学。新的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淡化语法,加强实践”,可是.语法是英语学习必不可少的内容,到底“淡化”到怎样的程度才合适呢?“淡化”之后如何保证语法教学的有效呢?基于这一思考.何亚男英语名师培养基地的学员沈冬梅老师开出了一节语法教学公开研究课.她的尝试也许可以为我们的英语语法教学实践带来有益的启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对探究性教与学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学习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这就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按学生的思路来进行教学。教学中要重视的是真正来自于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首先是“提出问题”。如果提出的问题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需要,那就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就仍然是教师的问题,而不是学生的问题。如在《燃烧》一课中,教师点燃沾了汽油的棉球,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继而问:“你有什么问题?”教师再提出问题:“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提出的问题体现了学生的想法,实现了教学目标向学生需求的转变。学生在…  相似文献   

5.
冯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孩子们一怔。“你们好啊!”冯老师满脸洋溢着真挚的笑意,声音充满了亲切和关爱。正想上课,突然,有个学生举手站了起来,还没等老师问他什么事情,便急急的说:“冯老师,可以给你提个问题吗?”“当然可以了。”冯老师仍然微笑着。“你今天为什么戴眼镜了?”“对呀,你为什么戴眼镜了?”这时很多学生也随声附和起来。冯老师这才想起走进教室时孩子们满脸疑惑的原因。冯老师并没有急于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而是故意问他们:“好看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好看”,有的说“不好看”,有的不说话…  相似文献   

6.
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教学的重头戏,一直被视为一大难题。面对作,老师常叹难教,学生更叹难写。部分学生甚至谈作色变,望作生畏。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克服面对“作”产生的恐惧感,培养起他们对作的兴趣,让学生乐于作,轻松作呢?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让学生作快乐起来,就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7.
蒋炜 《现代语文》2010,(1):47-48
语文教师在授课时,通常是设计一些问题推动教学进程的。但是从学生的发展来看,教师预设的问题过多、过密,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完成一个个问题,势必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学习的兴趣。如果不采用步步是问的方式,如果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又担心教学目标无法达成。如何妥善解决课堂阅读内容预设和生成的两难矛盾?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常教学中设计一些发一问而动全篇的“主问题”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毛栋钧 《新课程研究》2009,(11):108-109
在新课标下如何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每位老师的做法都不尽相同。笔者在教学中,常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试行多元评价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益。下面仅从三个方面谈谈笔者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9.
雷宇华 《生物学教学》2005,30(10):77-77
在遗传学教学中有几个重要名词、名称十分相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混淆,而理解不到位是最重要的原因。如染色质与染色体、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及性染色质等,它们有何区别?间期细胞中的常染色质、性染色质和分裂期的常染色体、性染色体是否为对应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几个概念,在教学中我通过对比总结,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我的身边常出现有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有些教师走进教室里时学生总有一种热切的期待?而为什么有些老师一进教室时学生就感到厌烦?又为什么有些教师并未让学生加班加点,也不搞“题海战术”,但学生成绩仍能不断提高?又为什么有些教师即使接的是“差班”,但不久这班成绩也会超过其他班呢?实践表明:情感和认识是相互影响的。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意志的活动过程。它对动机、兴趣、意志等因素不仅起着调节作用,而且能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正因为这一点,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发挥了情感教育作用的结果。下面就如何发挥情感教育进行教学改革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涌现了许多生机勃勃的思品课堂教学,为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一些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在一些教师的课常教学中,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和花样的不断翻新,结果课上学生热热闹闹,课下难见实效。如何提高思品课堂的教学实效性呢?下面结合本人执教七年级思品课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这样的情形:一宣布上作文课,学生便唏嘘连声,叫苦不迭,一铺开稿纸,学生便茫然无措,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学生怕作文。学生为什么怕作文,原因很多,但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是我们批改作文不认真,也不是我们讲评作文不透彻,关键是我们忽略了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讲课是讲课,作文是作文,两相脱节,学生写作无可依托,下笔当然难了。  相似文献   

13.
沈秀林 《考试周刊》2011,(78):227-227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总会有这样的困惑:许多题目都做过了,有的甚至做了好多遍,可学生还是会出错。我常想,究竟是我讲得不到位,导致学生没有掌握,还是其他原因?我针对意义类题型进行了一次从错题人手,并对之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刘辉 《湖南教育》2002,(21):43-43
近年来,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发展学生创造力,我们尝试建立了一种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为主要方式、以思维训练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大致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示、设问。教读课文,有时教师事先要做一点“提示”或指明学习目的,或介绍文章的背景及作者的情况,或提出自学的要求,或指点自学的方法等。要言不烦,目的是帮助学生自学,把学生引上路。引导学生自学,教师还常采用设问的方法,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紧扣文章的思路提出来的,是教学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四种方法帮助学生弄懂题中的名词术语。一、直观演示法在低年级,根据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在讲解某些名词、术语时,常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具进行演示,启发学生思考,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1.实物演示如教学“把6个桃平均分在2个盘里,每盘几个?”时,首先出示6个桃、2个盘子,然后问:“根据题目的要求,桃应该怎样分?”学生回答:“平均分。”又问:“什么叫平均分?”学生回答不确切。我就按题意演示一遍,让学生看到最后两个盘子里都分到3个桃子。再引导学生得出“平均分”就是“每份都同…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复习课上我们常尽可能多的讲练题目,学生在课堂上似乎完全听懂了,但课下再做类似的题目却仍然有学生不会.复习课上讲练了这么多题目,效率何在?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函数的值域又是一个难点,在高二会考复习函数这一章节时,笔者就一直在想,如何授课,才能使效率最高呢?新的课改理论倡导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教师的“开放式”教学意识,在这两种理论下,这节复习课,笔者决定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和时间赛跑》这一课时,有学生提出:“既然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永远也追不上时间.那么我们和时间赛跑还有什么意义?”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18.
有一则众所周知的问答题:“雪化后变成什么?”一个孩子写下了这样的答案:“雪化后变成春天!”就在写出这个答案的一瞬间,这个孩子在潜意识里一定是看到了缤纷的花儿、翩翩的蝶儿;一定是听到了婉转的鸟鸣、叮咚的流泉。可就是这样一个新奇美妙的答案,却被我们的老师重重地打上了一个“×”号!这个故事近年来常被人拿来作为批判语文老师扼杀学生个性、毁灭学生创造的例证,语文老师也因此背负了很多骂名,心头被封上了一层厚厚的“冰雪”。那么,面对21世纪,语文教学的春天在哪里?语文教师的路在何方?我的思考和实践是: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9.
《草船借箭》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应紧扣一个“借”字,引导学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一、点出“借”字,揭示课题在揭题时,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根据课题,你认为文章应该写哪些内容?哪个字是题目的中心词?全文主要突出哪个字?”通过审题,学生初步了解了“借”字的重要性。二、围绕“借”字,理清脉络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围绕“借”字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借”箭的原因是什么?②“借”箭的经过怎么样?③“借”箭的结果如何?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相似文献   

20.
很幸运我们赶上了课改的头班车。人们常说,机遇常常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成功不会青睐浑浑噩噩之人。面对新课改我们需要每日四省吾身,那就是:今天,你学了没有?做了没有?思考了没有?写了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