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圆周运动知识应用的内容包括圆周运动的动力学部分和物体做圆周运动的能量问题,其核心内容是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在圆周运动中的具体应用。只是在具体应用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圆周运动的特点:物体所受外力在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力才是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只有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沿半径指向圆心,物体才做匀速圆周运动。  相似文献   

2.
物体的受力与物体运动状态有密切关系,许多力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主要是分析研究对象(物体或几个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进行物体受力分析,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如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效果,能区别力和惯性;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和浮力的计算;理解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和杠杆平衡,有了这些基础知识,在实际运用中,只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受力分析,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的体积计算知识去测量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旨在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活动过程中,教师讲述爱迪生巧测灯泡体积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展开实践活动。活动一:改变水的形状,测出水的体积;活动二、三:利用中介物测出鸡蛋、乒乓球等物体的体积。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及运用“转化”的思想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生自主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和运用“转化”的思想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典型实例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相似,能运用图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解答高中物理习题时,如无法准确判断物体运动参数则需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进行分析.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的关键点在于找到临界参数,从物体运动的临界状态出发构建物理方程求出参数,而后在求出的参数范围内进一步做出判断、推理、计算出结果[1].分类讨论思想对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要求较高,不仅需灵活应用物理知识,而且需进行复杂的运算,因此,教学实践中为提高学生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能力与水平,应结合具体例题,灵活运用多种授课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分类的关键点,把握分类讨论思想应用的细节,积累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6.
圆周运动知识应用的内容包括圆周运动的动力学部分和物体做圆周运动的能量问题,其核心内容是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在圆周运动中的具体应用。只是在具体应用知识  相似文献   

7.
当相互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之为处于平衡状态的连接体问题.求解这类题最基本的方法是“隔离法”,但在具体运用“隔离法”时,可以根据两物体所处平衡状态的不同,分成以下三类问题予以处理,学生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梁侠 《中国考试》2007,(12):41-45
知识运用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是高考答题时的基本要求。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失误就是“生搬硬套”,即将原来学过的知识生硬地放在对某一个具体问题的解答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做答,就是要求针对“这一个”问题来回答。而不能回答对所有问题都适用的一般原理。因为每一个具体问题都有特定的背景,  相似文献   

9.
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问题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因此学好、学透这部分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具体实例,介绍几种利用几何知识解答共点力平衡问题的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本月知识学习指要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题目中,有两类基本问题需要处理,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另一类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求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处理前一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求出几个力的合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利用运动学有关公式求出速度和位移;处理后一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然后在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基础上,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力.在运用牛顿定律具体求解时,要正确选择研究对象,注意隔离法分析处理问题的要领,要…  相似文献   

11.
传送带问题涉及到摩擦力的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分析和运动学知识的运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灵活性,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传送带问题进行归类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是静力学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动力学的基础,是历年来高考的热点和重点,在高考中既有运用平衡条件进行判断的选择题,又有运用平衡条件结合其它知识进行求解的计算题,因此平衡问题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王志刚 《物理教学探讨》2007,25(2):46-46,52
“追及”是运动学在研究同一直线上两个物体的运动常常涉及的问题,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这类问题是运动学中较难的问题,在考察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能力方面有较高要求,高考中时有涉及。  相似文献   

14.
一、本月知识学习指要 正确掌握力的概念、物体的受力分析,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要能熟练运用,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并能正确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简谐运动和机械波的特点和规律.对有关气体性质问题能运用气体定律分析解决.  相似文献   

15.
"轨迹"问题是高中物理竞赛中一类很重要 的热点问题,由于缺乏正确的解题思路,这类问 题常成为学生在物理竞赛学习中较难解答的问 题。本文通过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就物理竞赛中 运动物体轨迹问题的处理方法作一教学小结。 1 运用"数学解析法"求解运动物体轨迹 1.1 运用直角坐标求解 对于受到某种几何约束的运动物体,常运用 直角坐标求解运动轨迹,基本思路是:(1)建立 坐标系(直角坐标系或极坐标系),确定运动物体 的坐标;(2)运用物理规律建立有关物体坐标的 运动方程;(3)运用运动物体几何约束关系,定  相似文献   

16.
在初二物理教学中,关于浮力的教学是其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笔者认为,掌握有关浮力这部分知识的关键是要把握住其内容中的“两点一线”。“两点一线”的含义,具体阐述如下: 一、将阿基米德定律与浮力产生的原因结合起来作为运用浮力知识的立足点 学生在分析有关浮力的问题时,要想使思维得以延伸,首先应建立一个坚实可靠的立足点,以此为依靠才能展开思路。将阿基米德定律与浮力产生的原因结合起来作为运用这部分知识的立足点主要考虑到以下两方面的原因。1.在阿基米德定律中,只说明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以及物体所受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不能解释浸在液体  相似文献   

17.
以弹簧为载体的电路问题立意新颖,联系实际,通过弹簧与电路的综合,实现力、电知识的综合.解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以与弹簧相连的物体为受力分析的研究对象,结合弹簧的形变,运用有关的力学知识(如F合=0,或F合=ma)求解.(2)理清相关的等效电路,运用相关的电学知识解题.  相似文献   

18.
高考命题中,考查直线运动知识往往以生活、生产和科技实际为背景.结合声音、光线、电场、电磁波传播等知识,组成情境复杂的综合题(如运动形式变化或两物体相对运动等),考查重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对图像的分析和利用图像方法分析问题,对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有一定要求(运用函数、图像、极值处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一种性质。世界上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因此惯性应用非常广泛,惯性现象随时随处可见。但运用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现象,仍使不少同学感到力不从心。下面三招帮你搞定惯性问答题。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例题、"想一想"和"想想做做"。【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的直接基础。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一方面可以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已有知识解决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