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技术力量不断推进人类一次次变革,踏着滚滚的科技浪潮,我们再次站在新时代的前沿。iPhonc、ipad等高科技产品能让你足不出户尽晓天下事,能让你与远在地球另一边的人视频聊天。但过早地、过多地接触电子产品,不仅影响少年朋友的身心健康,过度地依赖电子产品还会降低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有调查显示:我国近视人数已近4亿,青少年近视发病率为60%-70%,居全球首列。中学生近视率为40%-50%,长期使用手机、平板电脑是引发青少年视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毋庸置疑,高科技产品是把双刃剑,它们的确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便利,提高了速度、节省了时间、拉近了距离。但是,如何避免过度依赖电子产品,适当减少它的负面影响,降低青少年朋友对电子产品成瘾性地使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2020年的北京两会上,来自北京市政协妇联界别、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马慧娟委员关注的是儿童青少年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造成的身心危害。她提出,为避免青少年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建议对青少年电子产品使用时长进行明确量化和严格管控。控制儿童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应是家庭、学校、社会携手共促的综合工程,要加大宣传转变认识,同时对线上课业进行明确的量化要求。  相似文献   

3.
薛春香  路永慧 《考试周刊》2013,(92):163-164
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已经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有网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因素,也有中学生个性特点和生理因素。所以社会、学校及学生家长必须多方参与,积极配合,避免网络对中学生的毒害。  相似文献   

4.
过早接触电子产品对孩子来说是弊大于利的,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用眼健康,还可能会使孩子沉迷其中从而影响其社会认知的发展.家长需要合理地引导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增加对孩子的关注度和有效陪伴,避免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  相似文献   

5.
从众,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在中学生中极其常见。由于知识和阅历的限制,中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也最易从众。因此,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从众心理,并克服和避免在多数情况下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飞速传播的大数据时代,电子产品对于中学生势必带来一定影响。其影响有有力的一面,但仍没有掩盖住目前作为一个讨论的特别热的社会话题——手机对于中学生带来的危害。针对这一现象,无论是作为学校教育的一方,还是作为家庭教育的一方都应当正确认识中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问题,加强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切实做到家校联合。通过两个方面的努力,力争为学生塑造一个清朗的学习环境、为家庭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氛围。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青春期教育问题早已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关注。为了避免中学生过早地陷入青春期情感的旋涡,应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心理特点,培养中学生正确的兴趣爱好,学会如何与异性交往,健康、快乐地渡过青春期。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代中学生由网络引发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调查,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帮助中学生正确对待网络,避免由网络而引发各种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的心理问题,促进中学生形成阳光、健康、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9.
历史教学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是避免中学生人格缺陷,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历史教学工作者应在中学生人格的形成时期,充分利用历史课程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加强对中学生的人格熏陶,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华 《教育探索》2007,(3):93-94
中学生"谈恋爱"问题早已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关注.为了避免中学生过早地陷入恋情的漩涡,应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心理特点,培养中学生正确的兴趣爱好,学会如何与异性交往,健康、快乐地渡过青春期.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现状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自编的“中学生学习适应不良问卷”对891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中学生学习适应不良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中学生的学习适应不良没有出现明显的年龄趋势;(3)男女生之间的学习适应不良差异显著,其中女生的问题少于男生。学校、家庭与社会应建立立体化的教育网络,以避免学生出现学习适应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2.
毛永生 《时代教育》2010,(9):196-196
德育是当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大课题。根据当前实际,急待解决的是如何加强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避免简单的空洞的说教。让德育工作变得生动形象,让中学生听的入耳入心,从而使德育工作更具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为代表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离的部分,人们享受着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便捷,快速地发展着自己的未来。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了精彩、丰富的世界,学生对于互联网络的兴趣已经超出了许多学科,不过在传统的教学方面,教师所讲授的信息技术内容相对单一,没有办法满足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需求,笔者以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中学生的观察,试着思考有关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丽 《学周刊C版》2010,(3):88-88
本文慨述了当代中学生网络德育教育现状,并以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为基础.探讨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融入网络德育教育.从而避免中学生出现网络失德现象,提高青少年的德育素质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学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是避免中学生人格缺陷,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历史教育功能全面性、深入性、发展性的体现。因此,历史教学工作者应在中学生人格的形成时期,充分利用历史课程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加强对中学生的人格熏陶,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近几年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课进行了改革,今后中学生的这门课将避免形式主义和脱离实际的倾向,更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则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时,运动损伤极为常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预防更加重要。通过分析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提出避免和预防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则,不仅有利于体育教学,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9,(90):1-2
流行文化以市场经济为发展基础,具有商业性、娱乐性等多个特点。流行文化的广泛传播对中学生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产生了诸多消极的影响。为了应对流行文化对中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学校应该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对中学生展开教育,避免其受到流行文化的负面侵蚀。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课在避免中学生网瘾形成中的作用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现象日益凸现,损害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危害家庭和社会,逐渐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防治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问题仍处于思辩阶段。网络成瘾因网络而起,网络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探索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避免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理论构想和具体操作方案,对于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将重点阐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防治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教学思考与实践经验,着力从课程本位角度为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炫耀性消费作为现代消费文化的产物,带给消费者的感知声望远比消费本身重要得多。中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发展的关键期,炫耀性消费注重差异性和个性化的特质使中学生的消费活动具有了面子性、攀附性、独特性、符号性的特点,这些特点通过对中学生镜像自我和反思性自我的影响,加剧了中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影响其自我认同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通过消费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媒体环境净化等干预方式,避免消费对中学生的主体性控制,发挥同伴群体的积极参照功能和环境的意义参照价值,促进中学生健康自我认同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