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的教师教育侧重于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培养,相对忽视了专业伦理教育,导致教师的教学行为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伦理缺失现象.本文通过对部分中学教师的调查访谈揭示了教师教学行为伦理缺失的诸种表现,并提出了从"专断"转向"平等"、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从"分数"本位转向"多元发展"本位、从"控制"导向转向以"人性化"为依归的消解策略.  相似文献   

2.
胥艳灵 《林区教学》2024,(4):110-114
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学生情感情绪健康发展。教师是学校情感教育的实施者,要做好学生情感发展的导向工作,在明确教育对象、教学情境的基础上对自身情感、行为等作出调整,扮演“知心人、关怀者、侦查员”等具有不同情感特点的角色。情感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地位提升的重要抓手。探究教师在情感教育中的角色类型,是将关注学生情感发展与促进教师情感育人专业化进行有效结合,在教育实践中实现学生与教师的情感共赢。  相似文献   

3.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教育理解和教学行为的迭代与更新:教学目标从"孤立"转向"统整",要有整体意识;教学内容从"宽泛"转向"聚焦",要有核心意识;教学方式从"给予"转向"触发",要有对话意识;学习评价从"游离"转向"嵌入",要有多元意识.  相似文献   

4.
<正>一、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新课程要求我们实现三个转变:教师,从关注教师教学过程转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课堂,从关注学生学习秩序转向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学生,从关注学习成绩分析转向关注学习方法指导。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要关怀"每个"、培养"每个",这是给教育提出的重大命题,是对人才观、质量观的科学阐释,也是我们的教育理想。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  相似文献   

5.
张大华 《语文天地》2012,(24):39-4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可见,语文教育已从以往的专注于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开始转向对人文性的关注。反映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感悟,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这又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上注重创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在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提出教学要关注人而不是学科,教师要尊重和关心学生,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本人在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视情感投入,收到了令人惊喜的效果。一、高中英语情感教学模式的特征1.注重情感因素。通过"育人以情"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机整合。高中英语情感教学模式突破并超越了理性至上、知识本位的教育传统,将长期被忽略的情感因素重新摆在教育的应有位置。它强调以情感活动统领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育人以情"整合"育人以德"和"育人以智",将德、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艺术对于集体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是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必须做到情感教育与情感教学,即"爱心育人".做到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且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唯有如此对自己的"情感"重视和对学生的"情感"认知,才能主导性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笪晓慧 《考试周刊》2014,(7):155-155
<正>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怎样渗透人文主义教育,这是需要每一个在一线教学的教师深思的问题。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对人文教育把握不当,就可能给学生带来某种情感方面的缺失。因此,我们在开展人文教育的同时,还应该践行新课改倡导的"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深入了解学情,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与情感需求,为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渗透人文素养素材,注重生物教学过程在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生物实验教材中,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其他生物和生物圈的构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和审美素质。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教育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一、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不应片面理解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教师还担负着另一重要职责——育人。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这一舞台,从更健康、更人文的深度去建立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以造就人格完善的公民为根  相似文献   

10.
<正>情境育人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最常见的理想育人方式,深受广大德育教师推崇。所谓情境育人,就是通过设计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育人情境,引发学生热烈而丰富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一、情境设计:从有意思转向有意义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设计生动活泼的育人情境,帮助学生积极主动构建道德认知、涵养道德情感、锤炼道德意志,最终形成良好道德行为。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该做到有意思更有意义。道德与法治育人情境的"有意思"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  相似文献   

11.
课堂是最能体现教育价值和教育思想的地方.影响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因素主要有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育人与"育分"是两种相悖的教学观、学生观.育人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的成长、终身发展为旨归,教学的全过程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坚持学、思、行的统一,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需要的满足、兴趣的激发、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升华、精神的生长、价值观的形成.真正实现了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的跨越.  相似文献   

12.
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偏重从教师的"教"入手,惯用把一篇完整的文章拆成几部分学习的方法,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因而导致教学和育人效果的减弱.鉴于此,新教改中提倡在教学中应从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应侧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教学方法也应从整体入手,培养学生的感知的能力.这样才能更符合现代教育的特点和需要.  相似文献   

13.
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力量.但目前"双师型"教师培养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在培养主体上,重学校轻行业企业;在培养目标上,重形式轻内涵;在培养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在培养范式上,重教书轻育人.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发生了转向,培养目标从单一导向转向多元发展、培养内容从"双基论"转向"核心素养"、培养范式从"忠实执行者"转向"反思实践家".基于此,从积极心理学研究视角提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追寻职业意义,树立培养大国工匠的责任意识;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兼顾情感和智力培养;增加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反思实践家;建立积极保障制度,促进主体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需要学生的情感开发;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发挥"教学相长"的作用;关注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感动中发展。关注情感教学中的实效性让学生健康的成长。继而完成语文教学的感动教育,使学生情感与认知的双向交流处于极至状态,教师的讲授能力达到物我两忘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15.
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以知识为导向不同,更加强调学生能力的发展,也被称为"能力导向教育"。能力导向教育的落地首先需要明确能力导向教学范式的意涵、特征和应用模式。PISA测试作为一种国际公认的典型的能力测试范式,为能力导向教学范式提供了理论观照和实践指引。从PISA测试对学生能力培养要求来看,能力导向教学范式是一种以学生所掌握的学科知识为基础,将其与知识应用领域的真实情境相联系,旨在促进和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社会沟通等核心素养和21世纪技能的教学范式。它具有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开展教学、学习过程由概念化转向模型化、聚焦高阶思维发展等主要特征。深入到教学实践领域,能力导向教学范式的典型模式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强调知识在真实问题情境中的运用和做中学的实践哲学。能力导向教学范式不仅能够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改变知识导向占据主导地位、为应试而获取知识的教育现状,更有助于开拓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21世纪技能为主导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自我导向学习是干部教育在终身学习时代的应然选择。自我导向学习背景下,党校教师要重回党校教育"教育性"的起点,重新定义干部学习过程的性质,重新认识党校学员的学习特征。在此基础上思考自我导向学习对干部教育的影响,思考党校教师、学员之间的关系,最终基于自我导向学习背景,把党校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单向"传授者"转向自我导向学习的"促进者",从"知识权威者"转向"平等对话者",从模式化教学的机械"执行者"转向教学个性化的"创造者",从而提升党校学员的"高空加油能力",促进党校学员自我导向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程标准鲜明地指出要把"创造适宜学生未来发展的教育"作为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要求基础教学阶段,教师需要进一步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式,一改过去的教学评价只注重学生分数而忽视学生能力、仅仅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教学和学习过成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需要更加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的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化学  相似文献   

18.
“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不仅仅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还应肩负起塑造学生心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重任。在语文课堂上渗透情感教育,更有利于发挥其强大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每个人的成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育也应该逐渐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华丽瑰宝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内涵,教师要充分利用古代诗歌的这一特点,在古诗鉴赏教学中渗透"三观"教育,从而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核心素养是全面育人目标的集中呈现,也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美术核心素养是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组成,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切入点。在核心素养指引下,为充分做好美术教育,需要依据美术学科特征,为学生创设审美判断、创意表达和文化认知等良好学习场景,通过发挥美术学科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聚焦核心素养要求,积极重构美术教育体系,已成为全面育人导向下开展美术教育的现实课题。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谌晓撰写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教师领导力》一书通过七个部分的全面论述,详细汇总了美术教育的相关规律,并从教育目的、教育功能、教育原则、教育前景与教学案例等多个维度,系统化建构了全新育人导向下美术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