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音乐艺术是凭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乐由情起",音乐也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新"和"情"分析作品的"思"和"境",通过五个方面即"传统音乐材料与西洋音乐创作体裁的融合、民族化的钢琴伴奏、西洋化的演唱要求、隐美意蕴、空灵含蓄自然之美"的阐述,探索用作品的意境和内涵来传达声情并茂的歌声。  相似文献   

3.
李玉鸿 《今日科苑》2010,(2):202-202
音乐教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那就是把音乐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和学生的情感世界联系起来,用音乐的泉水浇灌学生情感的心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在整个高中音乐教学中要紧紧围绕一个“情”字,把学生引入一个“情”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情”。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让学生体会到音乐是亲切的、可爱的、温馨的,用音乐这清润甘甜的泉水,去催生学生的情感之花!  相似文献   

4.
田丽红 《今日科苑》2009,(12):194-194
感情丰富而敏感的黛玉,和宝玉青梅竹马,情趣相投,于是把宝玉作为唯一的感情寄托,宝玉引黛玉为平生知己,他对黛玉的感情,也不可谓不真,但是他的感情,远远达不到和黛玉相对等的深度和纯度。在脂砚斋暗示的"情榜"上,宝玉是"情不情",以有情心对待不情无情之人事,在不能两全的情况下,他选择的是怠慢"情情"的黛玉。当专情遭遇泛爱,感受更多的大概就是委屈和孤独。  相似文献   

5.
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一书中反对把音乐看作"表现艺术",否认音乐是情感的表现,反对情感产生音乐观点;但他又承认音乐能在听众中引起情感。汉斯立克这种把情感置于音乐表演之后的音乐美学理论观点,本文称之为后情感式音乐美学,并试图从汉斯立克批判那种把音乐看作是情感表现的音乐美学研究方法、反对把音乐看作表现艺术、承认音乐能在听众中引起情感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叶明 《华夏星火》2015,286(3):80
中国的管理模式是"情理法"的集合体,首先是在合情的前提下去追求合理,最后才依法办事,其中"理"是位于中间,是最重要的,但"情"是基础,是"理"的根基,最后才轮到"法",而西方奉行的是"法理情",把法放在第一位,情和理要服从法,所以西方崇尚刚性制度管理,这是中西方不同文化理念的产物。早在两千多年前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就提出了完整的管理理论,他总结前期法家的政治思想,将商鞅提倡的"法",申不害强调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的传播学家托尼·施瓦茨把电视比喻为"第二个上帝",他认为,无所不在的电视电波就像上帝一样,向他的信徒布施感激、知识、情趣和道德观念,从而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自电视娱乐节目诞生以来,这种影响和变化就显得更为明显,《超级女声》的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古人云:"乐由情起"这就说明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感情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是引导学生感悟和学习的关键,也是对作品最好的理解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学生要从学习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从而完成真正的心灵陶冶。音乐是情感艺术,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可爱、温馨和亲切。通过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获得情感体验的阐述,论证了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情感表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本文将从建筑的表现与音乐的表达中寻找契合点,深入对建筑与音乐的互通途径进行探索,从物,景,情这三方面总结的建筑与音乐的共鸣。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的实施给音乐课堂形式带来了"百花齐放",使得音乐课堂是那么的"热闹",学生各种感官的共同"谐作",让听者感觉老师在"秀"、学生在"演",呈现一片的"喧哗与骚动"。这样的课堂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音乐教学的主旨是审美,我们的"乐"(音乐)要"乐"(快乐),我们要"律动"引领的"心动",我们应该好好审视当下课堂的"喧哗与骚动"。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培养高职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以"情感"为核心,从自身教学实践中"以音乐引情"、"以游戏诱情"、"以讨论激情"三个案例谈如何进行作文情感教学。  相似文献   

12.
正尼欧怀兹彗星(CometNEOWISE)被喻为"北半球21世纪最亮的彗星",是一颗围绕太阳公转的逆行长周期彗星,每隔4500年至6800年方会"路经"地球一次。2020年7月,尼欧怀兹彗星划过北半球夜空,陆续有各地民众目击到该彗星和它的"尾巴",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世界各地看到NEOWISE彗星划过夜空的样子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数字化"音乐"教"与"学"的背景,阐述了初中音乐教育中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的"教"与"学"对构建高效音乐课堂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实施的途径:一是教师形成正确的"音乐教学观",二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学习观",三是讲述了教师如何"教"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音乐。  相似文献   

14.
甘成 《知识窗》2011,(6X):37-37
<正>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人们习惯把音乐课看作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以至于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是情感的艺术。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学生,使之受到美的熏陶。“情”更  相似文献   

16.
视觉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在整合交融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1996年2月8日由克林顿签署的"96年电信法"。这一被喻为"石破天惊"传播法律变更,彻底打破了电信业、传媒业、娱乐业等行业壁垒,这一重大改革举措,大大放宽了媒体经营范围,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媒体业和其它行业的重大变革,并购、联合、重组,经过几年实践,这种变革获得成功,形成了实力巨大的"娱乐传讯业",很快登上了美国出口业的榜首,成了"新经济"极其重要的产业支柱。  相似文献   

17.
写景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多的篇目。景,是作者着重描写的对象,但决不仅仅停留在所描写的景物上,"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是这类课文的重点。如何把握这类课文的"情",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教学时的看法与做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雪乡国家森林公园又称双峰林场,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长汀镇.在贝加尔湖冷空气与日本海暖湿气流以及环绕周边的高山密林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此地独特的雪情、雪质和雪景.厚厚的积雪层叠状堆积,"长"成一朵朵"雪蘑菇",把雪乡装点成童话般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服务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少年儿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力量,少儿的教育培养至关重要。少儿图书馆被喻为"未成年人教育基地",因此广西百色市图书馆针对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实现了少儿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由于低年级的孩子生性活泼、好动,随心所欲,很难完成预期的音乐教学目标。因此在音乐活动中要给孩子们"立规矩",将这种"规矩"成为音乐课堂的常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