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秦青铜礼器中,壶形器都带有纹饰和铭文,它们展示了先秦艺术风尚,也反映了先秦社会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状况和礼乐制度等。研究青铜"壶"形器纹饰和铭文,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先秦时期的文化、政治、社会以及宗教背景等。  相似文献   

2.
先秦时期关于女性教育的记载,只有在《周礼》、《礼记》、《仪礼》这些有关礼节的书中可以见到,此外,在《尚书》、《左传》也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从教育内容上说,先秦时期的女性教育已经有别于男子教育,先秦时期的女性教育以"四德"为主。从教育方式上说,先秦女性教育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家庭式,另一种可称为私塾式。  相似文献   

3.
高莹 《兰台世界》2014,(7):37-38
先秦青铜礼器中,壶形器都带有纹饰和铭文,它们展示了先秦艺术风尚,也反映了先秦社会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状况和礼乐制度等。研究青铜"壶"形器纹饰和铭文,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先秦时期的文化、政治、社会以及宗教背景等。  相似文献   

4.
柴德庚先生曾言"北宋四十三人(宦官)考之,领禁兵立功者凡二十七人,此又前史之所无"<'[1]第十卷>.可见,北宋时期有大量的宦官奔走于军旅之间,他们在平定内乱,抗击辽、夏的战争以及在北宋边防建没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参与军事的宦官人数遂逐渐增多,并且被授予的权力日益膨胀,流弊多出,侵淫日久,给北宋的政治、军事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晓兰 《兰台世界》2016,(17):155-157
《史记·平原君列传》中的"躄者"虽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如同司马迁笔下的其他"英雄人物"如项羽、廉颇等人一样,反映了先秦时期发扬蹈历的士风、人性的张扬、鲜活的生命力及强烈的自我意识,这种特点的形成离不开先秦这个特定的历史土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类越来越远离先秦时期发扬蹈厉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董秀梅 《兰台世界》2012,(21):40-41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明朝宦官制度的社会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宦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历经萌芽期、发展期、繁荣期和衰落期,作为宦官专权的第三次高潮,明代宦官制度有其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自先秦开始,在法律上就产生了"慎用死刑"的思想,汉代以后,这一思想被不断继承和发展。死刑复核制度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了唐代,这一制度更加完备,唐代死刑复核制度对后世死刑复核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梓晨 《兰台世界》2023,(3):119-122
宦官专权是导致唐朝中后期衰落的原因之一,而宦官能够影响唐朝中后期政治格局,很大程度上是因其掌握神策军。宦官与神策军二者的联系产生于唐代宗时期,以鱼朝恩为代表。在鱼朝恩死后虽短暂由武将执掌,但在唐德宗时期神策军左右护军中尉设置使得神策军权重新回归到宦官群体手中,并延续至唐末。唐代宗到德宗时期,宦官与神策军的互动联系不仅是宦官这一群体真正掌握一支从属于利益集团军队的进程,也是这一时期政治格局变动与帝王心态变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楚辞》并非屈原作品本来的名称,而是汉代人对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的称呼。汉人以"辞"命名屈原、宋玉等人作品,主要原因在于"楚辞"继承了先秦时期辞体形式的包容性、内涵的广泛性和盛世危言的情感表达特点。较之先秦辞体,《楚辞》在文体表现形式、情感内涵和影响力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代表着辞体发展的高峰阶段。  相似文献   

10.
"射礼"兴盛于先秦时期,是展现君子德行的赛事。有严格的制度和流程,从中无不体现君子"以德引争"、"其争也君子"的道德境界,这项竞技比赛成绩不再重要,选手的德行修养展示才是此项运动所要表现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礼乐为教"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音乐教育价值观念,其形成于先秦时期,特别强调音乐的教化功能,强调通过音乐实现"成己""、达人""、成物"的功用,重视通过音乐教育达到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2.
沈薇 《兰台世界》2016,(5):145-147
作为一部重要的先秦古籍,《周礼》对研究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礼仪制度以及审美风尚、工艺水平等等,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段佳音 《档案管理》2020,(2):102-105
首先列举了先秦时期文档名称并将其按内容进行了分类。然后从文档的收集、管理和利用三个方面介绍了先秦时期的文档工作。一是介绍了文档的形成和收集方式;二是介绍了文档的管理机构、存放地点,管理工作人员和一些管理方法或制度;三是介绍了文档的一些主要用途。以此说明了先秦时期文档工作发展较为成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先秦时期道家养生思想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隽  郭发明 《兰台世界》2012,(33):39-40
"养生"一词最早可追寻到春秋战国时期,其含义在各种文献中也有多种解释,最常用的是指保养生命,以达到长寿的目的。通过对先秦时期道家养生思想基本内容的研究,论述在我国先秦时期道家养生思想发展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王杰  王博 《兰台世界》2012,(15):51-52
先秦时期楚国被中原各诸侯视为蛮夷之邦。楚国在争霸过程中与中原文化不断融合,所谓"夏"、"夷"之间的差别也随着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逐步消失。本文拟将对先秦时期楚国由最初的蛮夷身份转变为大国地位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田鹏 《兰台世界》2016,(4):154-156
先秦元典中"诗"的含义存在演进过程,对其本义的理解应结合语境。以《论语》和《孔子家语》为代表的儒家元典中,孔子"论诗"可分为三类:先秦普遍意义上的四言诗;包含先秦诗学精神和政治教化功用的一种文体;《诗经》三百篇之原始定本。可以结合《诗经》逸诗在其他先秦典籍中之应用推测出孔子或其他先秦学者在删诗时秉持的文学之审美性和政治之实用性标准。从相关《诗经》著述序跋中可以总结出,南宋王柏的诗经学著述《诗疑》受朱熹诗经学观点的影响,也提出"删诗",有学术功利化的色彩,其说和"孔子删诗"说的区别在于其创作动机。该观点体现了南宋时期诗经学研究的经学性和文学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正宦官制度是清代宫廷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观清代近三百年历史,较为完备的宦官制度对于整饬清宫纲纪,加强巩固清廷统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顺治帝亲政后,仿依明制,设立宦官机构十三衙门。虽然立下铁碑,严禁太监干政,但对个别太监仍较放纵,并由此加剧了满洲统治集团  相似文献   

18.
相关研究通常认为中行遗址发现的马坑与青铜礼、乐器坑均属于祭祀坑性质。虽然先秦时期的祭祀活动中确实用马为牺牲,但通过对中行遗址45座马坑以及所埋马匹的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既与东周遗址所见祭祀用牲遗迹有明显不同,也与先秦文献记载的祭祀用牲制度存在矛盾,应当并非祭祀活动遗迹。中行遗址马匹年龄与性别构成与近代人工蓄养马群相似,牡马牝马分开掩埋及每坑埋放二马或四马等现象又可能与先秦时期的养马制度有关。据此种种迹象推测,中行马坑中的马匹可能来自郑国公室所蓄养的一个较为完整的种马群,又因为某次偶发事件而在较短时间内被全体杀埋。  相似文献   

19.
先秦时期,饮食活动中有着诸多礼仪。本文研究探讨了先秦儒家饮食礼仪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渊源,从饮食地位等级、器皿使用与"重味少食"饮食主张等方面进行历史考证。  相似文献   

20.
先秦儒家学派"礼乐并重"的教育观,对于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先秦时期儒家的"礼乐并重"教育观的具体内容,并从音乐教育内容、音乐教育思想以及音乐教育方式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其对音乐教育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