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负责同志,就评书活动听取了本刊工作人员的汇报,并作了重要指示。指出,在中学生中开展评书活动很有意义,它是和当前全国开展的“五讲”、“四美”活动紧密配合的,对青少年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起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应该提倡和支持。整个活动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动员和号召中学生读好书,通过评书,引导青年养成读好书的风气和习惯,这样有助于青年长思想、长知识、长才干。同时就评书活动的具体做法作了指示。  相似文献   

2.
在讲读课教学中,有一种危机感,就是普遍存在着忽视读书的倾向。一是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把讲读课上成了“讲听课”;二是教师的繁琐提问和学生欠思索的回答,把讲读课上成了“问答课”;三是脱离语言文字,讲故事情节,讲科学知识,把讲读课上成“评书课”、“常识课”。  相似文献   

3.
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次春节晚会上,著名评书演员袁阔成说过一段评书《三国演义》。在介绍关云长时,他说:“这个人大傲,比奥地利还傲。”台下立刻响起了一片笑声和掌声。 还有类似的例子。辽宁的另一位评书演员,在说评书《肖飞买药》时说:“何志武的头梳得贼亮贼亮的,比贼还亮。”当时也赢得了满堂喝彩。 上述两段评书所以能收到非常强列的艺术效果,这是由于两位评书演员都运用了一种特殊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可以把它叫做“怪喻”。 怪喻是通过谐音而构成的一种奇特怪诞的比喻。它同一般的比喻有明显的区别。前例中,喻体“奥地利”的“奥”同后边的形容词“傲”,形体不同,读音相同,意义上毫无联系;而“奥地利”同前边的本体“关云长”之间是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的。同理,后例中,喻体“贼”同前边的副词“贼”,形体相同,读音相同,意义上毫无联系;而“贼”同前边的本体“何志武的头”之间也是没有什么相似点的。在一般的语言中这类词语是不能构成比喻的。但是,在这两段评书中,演员为了强调其人之“傲”,强调其头之“亮”,而有意打破常规,把本无相似点的两种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让人先是觉得奇怪而荒诞,继而觉得新颖而巧妙,于是也就承认这是合法的比喻了。正由于这种奇特的说法是借比喻之名堂而皇之说出  相似文献   

4.
近代评书继承了古代说话艺术的精髓并推动了说讲文学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其魅力表现在:话语通俗,故事情节生动,表现力丰富,表演时受环境影响较小等.因此,近代评书成为广大听众喜欢的曲艺文学之一.  相似文献   

5.
日前,在一个综艺节目中.主持人让某演员穿上长衫,带上“惊堂木”.模仿袁阔成说评书。看来,主持人是把评书演员用的醒木和惊堂木混为一谈了。  相似文献   

6.
刘兰芳说评书在全国影响很大,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有人说,教语文如果能象刘兰芳说评书那样,肯定会受学生欢迎.意思是语文教师要具有评书演员的技能才能讲好课.这种看法,我不敢苟同.长期以来,很多人(包括一些教语文的)评价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标准是看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岁月,一半是学生,一半是先生;文人的生活,一半是书卷,一半是笔墨。我立足教坛,且又倘佯书林,教师、文人,“一身二任”。我那属于“学生”的一半,表现在案头置放的书卷上;而那属于“先生”的另一半,则表现在手持粉笔教书和手执墨笔评书上了。只读书不评书,那会越读越呆;既读书又评书,才能够“开卷有益”。书,读而且思且评,可以使比较糊涂的人变得明白些,狭隘的人、忧郁的人、笨拙的人变得旷达、愉快、灵巧些。因了职业的缘由,我由学生蜕变为教师,由读书演化到教书、评书,评析课文自然就成了我的份内职责。我是语文…  相似文献   

8.
王娟 《教书育人》2007,(12):38-38
评书艺术家说评书,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剑拔弩张,扣人心弦的高潮时,就会突然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以“吊”听者的“胃口”,诱使人们继续听下去。这种方法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里常用,称之为“悬念”设置。同样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引入此法,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有效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一般说来,适宜设置“悬念”的时机有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9.
梁子晴 《辅导员》2013,(14):116-116
<正>"小小刘兰芳"是我在"学生大讲堂"上讲过一段《武则天》的评书后得来的雅号。讲评书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好长时间了,可想起来,就像昨天刚发生的一样。那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我信心满满地登上了"学生大讲堂"!哇,两百多号的席位竟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塞满了人,一丝丝的紧张掠过之后,跃跃欲试的感觉就涌上心头。为什么呢?因为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梁子晴 《辅导员》2013,(Z1):116
"小小刘兰芳"是我在"学生大讲堂"上讲过一段《武则天》的评书后得来的雅号。讲评书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好长时间了,可想起来,就像昨天刚发生的一样。那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我信心满满地登上了"学生大讲堂"!哇,两百多号的席位竟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塞满了人,一丝丝的紧张掠过之后,跃跃欲试的感觉就涌上心头。为什么呢?因为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赵树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位重要作家。赵树理的创作主要面向农民阶层,因而他必须不断寻求一种能够让农民喜闻乐见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新评书体”小说便在他手中应运而生。笔者对“新评书体”小说的产生、艺术特色及其影响等进行论述,试图能够对这一小说新文体进行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2.
列位,志愿“三十六计”前面已献至第二十一,在下今天不管三七二十一,且来仿效成都民间评书艺术家李伯清,来“散打”一下志愿填报中的战略考量问题。[编按]  相似文献   

13.
四月的北京,春寒乍暖,日丽风和。我受编辑部委派,为正在进行中的“我所喜欢的十本书”评书活动,专程走访了这次活动的评选委员会顾问、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老一辈教育活动家苏灵扬同志。苏老年逾七旬,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她刚刚从河北省参加一个教育会议回京,听说我为评书活动来访,便不顾年事已高和旅途疲劳,热情接见了我。谈话从当前出版的文艺刊物和青少年读物开始,当苏灵扬同志听取了我们关于本届评书活动的  相似文献   

14.
青风 《成长》2006,(4):62-63
小雯上大学时,寝室8个女生来自天南地北。刚开始,大家每天一起上课、吃饭、睡觉,没有什么不同。然而久了以后,她发现她们的“卧谈会”才是最现人物本色的时段,很多男女之事在那时候一下懂得很多。在刚入校的那几个月里,室友小雨给她们讲她和前男友相处的点点滴滴,像评书一样,一段一段地描述,听得她们大气也不敢出。那时,除小雨外谁都没有过男朋友。小雯禁不住好奇地问道:“小雨,你们那个过吗?就是那个……”  相似文献   

15.
妙钉…呼评书耸带耀戮然摇熬李波潘余芳黄春畔淤蒸骂笋黛2004年第1、2期“文言坊”获奖名单  相似文献   

16.
一路上有你     
三月, 惊闻评书大师袁阔成仙逝,不禁勾起了我对评书的回忆. 一般来说, "零零后" 很少有听评书的, 甚至都不知道评书为何物.可我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一共听了三十多部评书, 这是因为"七零后" 的爸爸曾痴迷于评书, 才把这份爱好也传递给了我.  相似文献   

17.
评书艺术家说书,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剑拔弩张、扣人心弦的高潮时.就会突然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以“吊”听者的“胃口”,请使人们继续听下去,这种方法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里常用,称之为“悬念”设置。同样,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入此法,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相似文献   

18.
"思政评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嫁接传统评书艺术精华所进行的全新教学艺术尝试。"思政评书"是以人物为中心的教学艺术,其重要特征之一即在于充分借鉴传统评书艺术对人物加工处理的艺术手法,注重发挥人物在引领结构和突出主题思想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了"思政评书"独具特征的人物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名师     
好人王Sir此人线条匀称,英俊潇洒,西装革履,霸气十足。王Sir讲课比田连元说评书还要形象。那个鼻子那个眼儿,那个眉毛那个脸儿,与语言、动作配合得淋漓尽致、无懈可击。所以他上课没有睡觉的,大家比看流星雨还要兴奋。  相似文献   

20.
陈士和开创的陈派《聊斋志异》评书,是整个《聊斋志异》评书历史中成就最大、影响最深同时最具代表性的一派.前人在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评书艺人生平、评书艺术特色、评书改编原著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同时留有很大的空间,有待于后人的挖掘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