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珊瑚对海洋生态环境十分的重要,同时由于海洋环境的严重污染,海洋资源过度地开发利用等影响,珊瑚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消失和被破坏。基于以上紧迫形势,目前不少沿海国家和地区已针对珊瑚区保护,制定了严苛的法律和法规。在此背景下,如何在不破坏珊瑚区的情况下,进行海上油气田的开发,是海洋工程施工面临的难题;本文将结合生产实例,对工程船舶如何在珊瑚区进行抛锚作业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科学中国人》2007,(6):125-125
新研究提出,石珊瑚也许能经受住海洋酸性的增加。大气二氧化碳水平的增加将导致更多的二氧化碳溶解到海洋中,增加海洋的酸性,从而可能会导致珊瑚的石质骨架的溶解。一项新的实验室研究发现,某些石珊瑚随着软体珊瑚虫的形成,看来能经受增加的酸性,而且当pH值恢复正常时,它们能再次生产硬的骨架。虽然这些新研究显示珊瑚也许能经受住海洋pH值临时的下降,但是文章作者警告说,珊瑚礁的溶解仍会给珊瑚礁的生态系统和它们给人类社会提供的服务带来大  相似文献   

3.
科技快递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近发现,珊瑚对水中的污染物非常敏感,通过它的生长速度可以检测其周围的水质变化。海洋生物学家为了精确测量珊瑚的生长已努力探索了25年,现在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的雷齐·瓦戈和他的同事用光衍射方法实现了这一愿望。 他们将一块基准板恰好放在正在生长的一片珊瑚梢上面,然后对准板发出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文化》2009,(1):7-7
走进英国人克莱顿·史密斯的家中,犹如来到热带海洋。花园小屋大鱼缸里的珊瑚仿佛栖身大堡礁海域或加勒比海的碧蓝海水中。这些珊瑚其实是史密斯的“家养宠物”。因这一爱好,他本人被称为“珊瑚农”。史密斯是海洋生物学家,在自家“后花园实验室”里养殖了120多种珊瑚。  相似文献   

5.
海洋生物由于其环境的独特性,产生了许多结构新颖的化学防御因子,它们为新药研发提供大量的模式结构和药物前体。柳珊瑚就是海洋底栖生物的重要物种。随着对柳珊瑚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逐步研究,简明总数柳珊瑚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为柳珊瑚的进一步发现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海南岛三亚市鹿回头半岛沿岸,东西湄洲湾、亚龙湾海域的水下,生长着大片美丽的珊瑚,其中造礁珊瑚达80多种。当你潜入海底,注视这些五光十色的珊瑚时,是否在想:外形像极了分叉的树枝、花朵的珊瑚是一种植物吗?它和珊瑚礁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因果关系?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珊瑚其实是人们对珊瑚虫的习称,它并非植物,而是一种叫珊瑚虫的微小腔肠动物,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珊瑚虫以群体为主,它们是海洋里的吉普赛人,喜欢到处漂游,四海为家。单个珊瑚虫的外形很像个肉质小口袋,口袋顶部是珊瑚的口,口的周围长满有绒毛的触手。看似温顺的珊…  相似文献   

7.
视线     
《百科知识》2011,(21):65-I0001
侏儒海马是海洋中较小的海马之一,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部、珊瑚海、澳大利亚北部到日本南部,包括印尼到巴厘岛的大部分地区。它们的体长都不超过2.5厘米,这个品种与珊瑚联系紧密,特别是红色水螅体的柳珊瑚。侏儒海马主要生活在水下20米左右,附着在珊瑚的表面,身上长满了肉突,与珊瑚浑然一体,起到了伪装保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科学家最新获得的证据显示,2010年4月发生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对生活在黑暗的深海生物,如深海珊瑚已经造成危害。一般的人类活动,如海上航行,只给水下1220米以内的海洋生物带来影响,而对1200米以下的海洋生态环境影响不大,但发生大规模的漏油事件则另当别论。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世纪来临,一些国家正在调整自己的海洋政策。韩国提出了"21世纪海洋韩国"战略,要从陆地型的发展转为海洋型。美国2001年成立海洋政策委员会,对海洋政策进行全面评估,经过三四年的调研,去年9月提出"21世纪海洋蓝图"的报告,认为美国在海洋方面急需改变政策,以适应形势和制止多年的滑坡。作为第一项措施,去年12月美国总统宣布成立部长级的海洋政策委员会,直属总统办公室。全面反思海洋政策,在美国30多年来是第一次,直属总统的海洋委员会,也是美国历史上的首创。究竟是什么事情,使得美国当权者如此着急?  相似文献   

10.
救救珊瑚礁     
20世纪末,联合国有关组织每年都要开展国际年活动,今年是国际珊瑚礁年。这是因为目前世界上的珊瑚生态系统已遭到毁灭性的灾难,许多珊瑚开始衰败,甚至死亡。这场悲剧不仅殃及海洋鱼类,而且最终祸害到人类自身。国际社会应行动起来,保护珊瑚礁。 (一) 目前,许多人并不知道1997年是国际珊瑚礁年。为了引起公众的关注,海洋科学家和环保活动分子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发现人类消化道的细菌竟然是加勒比海的珊瑚大量死亡的元凶。麋角珊瑚一度是加勒比海最繁盛的珊瑚,它们为许多珊瑚礁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所,然而它们现在却几乎被一种白泡病赶尽杀绝。1996年,研究人员在佛罗里达西部发现麋角珊瑚生出了不规则状白色溃烂,破坏了覆盖在珊瑚骨骼外的薄组织。该疾病每天杀死十平方公分的麋角珊瑚。到了1999年,麋角珊瑚已成了濒临绝种动物。为了寻找杀害麋角珊瑚的元凶,科学家们收集了佛罗里达、巴哈马、美国维尔京群岛和加勒比海的健康和患病珊瑚。他们在实验室分离出221种微生物,并挑选出数目最多的四种,…  相似文献   

12.
在某些海域,鱼类、珊瑚和海洋哺乳动物濒于灭绝,而海藻、细菌和水母却肆无忌惮地生长蔓延。科学家认为这是物种进化现象的倒退,海洋正在变回数十亿年前的样子。  相似文献   

13.
<正>珊瑚礁面积虽然不到海洋总面积的千分之二,但却养育着全球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有4万种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几乎所有门类的海洋动物都以珊瑚礁为家,而如今它们的栖息地正濒临消失。面对此困境,澳大利亚的一位生物学家决定投身珊瑚养殖,拯救这些复杂的生物。帮助珊瑚恢复2013年4月,鸟瞰菲律宾西北部暗礁藏身的碧蓝色汪洋,一派祥和宁静的光景:珊瑚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五彩斑斓,悠然觅食的鱼群吐着泡泡,还有海葵随波摇曳,视野中忽然出现了一位潜水者,动作很是小心翼翼,仿佛生怕打破这片平静。  相似文献   

14.
《大众科技》2010,(4):6-7
研究显示,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后,溶于海水的二氧化碳也会随之增多,使海水酸性增强,对珊瑚、贝类等钙化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针对这一问题,以色列巴依兰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科学家拟从海洋生态的角度寻求解决办法。为了解不同气候变暖方案对珊瑚的影响,该研究小组在巴依兰大学建造了可养育海洋生物的专门实验室,  相似文献   

15.
全球著名海洋研究机构分布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蓝色硅谷核心区海洋科技中心建设,绘制海洋科技创新资源地图,本文对世界主要的与海洋学相关的研究机构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给出了基于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统计结果的世界排名前30位的海洋学研究机构。其次,对其中的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及南安普顿国家海洋中心这些研究机构做了概要介绍。最后,列出了主要海洋学国际组织、管理和科研机构列表。  相似文献   

16.
孙立华 《百科知识》2013,(24):57-58
在海洋方面,美国早于20世纪末就利用无人水下潜航器等科技手段,借联合国组织的“国际大洋综合钻探计划”非法获取相关国家的军事情报。前几年,中国海监曾从南海我管辖海域截获一美国军用漂流浮标,它是一项美国利用国际组织开展的全球海洋观测试验项目。  相似文献   

17.
陈光 《今日科苑》2007,(11):42-43
夏日里,人们去海边游玩时总喜欢购买一些贝壳、珊瑚留作纪念。在一些高档商场和餐厅,观赏鱼缸中也养着珊瑚,营造五光十色的海底世界。其实,这些美丽的珊瑚并非是自愿离开大海来装点我们生活的。现在,美国科学家正尝试人工种植珊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果该技术成功地推广的话,必然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实惠"——既能使海底生态恢复昔日的繁华,又能让人们在室内欣赏到美丽的珊瑚,实现环保与实用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我科学家在浙江南麂列岛发现造礁石珊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5):414-415
海洋所研究员唐质灿及其合作者经过近20年不间断地调查,在浙江省南麂列岛发现了造礁石珊瑚。该发现在海洋动物地理学上显示出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将我国大陆沿岸造礁石珊瑚的分布北限记录,由华南福建东山岛海域,向北推进到东海浙江南部平阳县南麂列岛。不仅证明了适合热带海区生长的海洋生物物种在亚热带海区同样可以生长,为热带海区海洋生物物种的引进和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有“海底公园”之称的珊瑚礁是太平洋的特徵之一,在太平洋中部热带海特别发达,南中国海东沙、西沙、中沙、南沙诸羣岛一百五十九个岛屿全部都是珊瑚岛。珊瑚礁由石灰质的海洋生物所构成。构成珊瑚礁的石灰质海洋生物,有珊瑚蟲、石灰藻(又名珊瑚藻)、藓蟲类、和牡蛎壳的化石等种,其中以珊瑚蟲及石灰藻构成的珊瑚礁最多。造礁珊瑚蟲能分泌一种炭酸钙为构成珊瑚礁的主要成分。珊瑚蟲生长的必要条件有三:一、热带亚热带的海洋,水温须在摄氏二十度以上,二、水深须在五十公尺以内,三、海水须稳静澄清没有淡水混入。所以珊瑚礁多分布在赤道南北各十八度以内的  相似文献   

20.
《发明与革新》2011,(11):50-50
英国研究人员正在从生活在海洋中的珊瑚身上寻找防晒秘密。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人们去海边度假时不再需要戴墨镜、抹防晒霜,只要提前吃上一片小小的药片,就一切搞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