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听过这样一个画苹果的故事:美国老师带一袋苹果到教室,每人给一个,告诉学生可以嗅,可以摸,也可以吃,然后画出苹果。结果美国的孩子第一遍画出来像西瓜,第二、第三遍画出来的像梨,第四遍才有点像苹果了。日本的老师带一个苹果到教室,他拿着苹果在教室来回走动,告诉学生可以看,也可以摸一下,结果学生第一遍画出来的像梨,第二遍有点像苹果了。中国的老师带一枝粉笔进教室,告诉学生打开课本第几页,说画苹果有三个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拿出纸和笔,跟着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画,结果中国的孩子第一次画出来的苹果就非常像。美国的孩子画得不像苹果,但是…  相似文献   

2.
施金玲 《吉林教育》2008,(18):49-51
有人曾这样说过:美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提上1袋苹果,1人分1个,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开始画苹果。结果,大多数学生第1次画出来的像西瓜,第2次画出来的像梨,第3次第4次画出来的才像苹果……而中国  相似文献   

3.
朱操 《考试周刊》2013,(91):179-179
<正>一次在学校阅览室看书时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同样的一节课《画苹果》,不同国家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却不一样,美国小学生画苹果,教师搬来一箱苹果,由学生任意拿一个去画;日本的学生也是自己拿着一个苹果画;而中国学生画苹果往往是老师带一个苹果让学生观察,然后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的苹果,老师边画边讲解,先画左边,再画右边,这边涂红色,那边涂绿色,再涂些青色……结果中国学生画得最像。然而在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教育界人人熟悉的画苹果的故事:大意是说,美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提上一袋苹果,一人分一个,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开始画苹果。结果,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像西瓜,第二次画出来的像梨,第三、四次画出来的才像苹果:中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只带一支粉笔,先对全班学生讲画苹果的注意事项,然后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示范,学生照着老师的样板画出来:结果,所有的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就像苹果(引白《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相似文献   

5.
我在某大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某校一美术老师,教学生画苹果。其中有一学生把苹果画成了方的,于是受到了老师的赞扬和鼓励。认为该生将圆苹果画成方形是创新。这位老师的做法也受到了该报的赞扬和鼓励,认为该教师大胆鼓励学生的创新——将圆苹果画成方苹果是一种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6.
石会泳 《教师》2010,(1):125-126
偶然问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美国小学生画苹果,老师拎来一筐苹果,由学生任挑一个去画;日本的小学生也是拿着一个苹果自己去画;而中国学生画苹果,往往是由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的苹果,规定先画轮廓、然后这边涂红、那边描绿。老师还要再三强调不要丽得不像……结果中国学生“克隆”的苹果最像!  相似文献   

7.
偶然间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美国小学生画苹果,老师拎来一筐苹果,由学生任挑一个去画;日本的小学生也是拿着一个苹果自己去画;而中国学生画苹果,往往是由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的苹果,规定先画轮廓,然后这边涂红、那边描绿,老师还要再三强调不要画得不像……结果中国学生"克隆"的苹果最像!读了这则文章,我思考颇多.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个经典的故事:美国教师要孩子画苹果,是提着一篮苹果走进教室,一个学生发一个,孩子们可以摸、闻,甚至咬上一口,孩子们第一次画出来不像苹果,第二次也不像苹果,第三次画出来才像苹果;中国的教师是拿着一支粉笔,一边在黑板上示范一边讲解要领,学生一次就成功,个个画得像苹果。反思这两种做法:我们是去关注过程,还是去关注结果。通过画苹果孩子真正收获了什么?我们认为:美术课堂,应该给孩子一只“生活中的苹果”。  相似文献   

9.
案例1、美国孩子画苹果,老师拎来一篮鲜果,由孩子们任拿一个去照着画;日本孩子画苹果,先由老师拿苹果让大家观察一番,再让学生照着画;我们中国孩子画苹果,则是由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苹果,然后规定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结果,只有中国孩子画得最像苹果,而日本孩子画得则像鸭梨,美国孩子画得或如南瓜,或如葫芦。  相似文献   

10.
翻看女儿的图画作业,只见上面画了一个长扁的椭圆。圆是绿色的,周图画着绿色的光芒,画的名字是“太阳”。老师的评语是:画得不像,用色不当,重画。这不禁让我想起一则名为《方苹果》的小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日本的一堂小学美术课上,老师教孩子们画苹果,老师发现有位学生画的是方苹果,于是就耐心询问:“苹果都是圆形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呢?”  相似文献   

11.
先说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故事:美国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自己带来一袋苹果,给学生一人发一个,先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就开始画苹果。结果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像西瓜,第二次画出来的像梨,然后画出来的才逐渐像苹果。而中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只带一支粉笔,先讲苹果的画法,然后在黑板上一笔_画地示范。结果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都像苹果。有人说这是两国教学方法的不同,也有人说是两国教学理念的不同。而华东师大吴刚平博士则从课程资源的角度作了分析,认为后一种做法课程资源意识比较淡薄。  相似文献   

12.
偶然间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美国小学生画苹果,老师拎来一筐苹果,由学生任挑一个去画:日本的小学生也是拿着一个苹果自己去画;而中国学生画苹果.往往是由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的苹果,规定先画轮廓,然后这边涂红、那边描绿,老师还要再三强调不要画得不像……结果中国学生“克隆”的苹果最像!读了这则文章,我思考颇多。当今信息与知识的发展特征之一是呈正几何级数不断在倍增.而现代美术教育主要是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篇文章:美国小学生画苹果,老师拎来一筐苹果,由学生任拿一个去画;日本的学生也是拿着一个苹果去画,而中国学生画苹果,往往是由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的苹果,规定好先画左,后画右,这边涂红,那边涂绿……结果只有中国学生笔下的苹果画得最像。读了这篇文章,我获益匪浅。它提示我们,美术教育过程的实施重视的是培养具有创造个性的人才,而创造力是高素质人才的主要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引导得法,学生才能创作  相似文献   

14.
一位教师在教学生画苹果时 ,发现其中一个孩子画了一只方形的苹果 ,便问他 :“你为什么画一个方苹果呢 ?”孩子回答道 :“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 ,他拿来苹果想放在桌子上 ,可一不小心苹果却滚落到了地板上 ,使自己感到很难堪 ,就想 ,要是苹果是方的 ,不就不滚了吗 ?于是就把苹果画成了方的了。”老师听完他的话后 ,微笑着说 :“你想得好 ,祝愿你将来能培育出又大又好的方苹果来。  相似文献   

15.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国内的一位小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教师要求学生画一颗圣诞树,这位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惊叹不已,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教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时,这位小朋友却无从下笔。这位同学的美术水平在国内学校算比较高的,可美国老师的评价是:"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想象力、创造能力差。"  相似文献   

16.
苹果是方的     
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丰富的、独特的、非常耐读而且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用智慧和理性去解读。读过这样一个事例,在日本小学的一堂课上,老师教同学们怎样画苹果,他发现有位学生画的苹果是方的,于是耐心地询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呢?”学生回答说:“我在家  相似文献   

17.
乐乐很喜欢画画儿,但他从不愿意按老师教的画。美术活动时,王老师教小朋友画小兔子,可乐乐偏一个人画手枪,而且画得很认真,弄得王老师都不忍打扰他。王老师向乐乐的妈妈介绍了情况,妈妈说:"是啊,乐乐是有这个毛病,我如果硬教他画他不想画的东西,他甚至会扔掉蜡笔。您一定要想想办法,让他愿意向老师学,不然,上学后可怎么办啊!"如果您是乐乐的老师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面对喜欢"自学"的乐乐,您有什么好办法吗?(天津于淑萍)  相似文献   

18.
有这么一个案例:老师让小朋友画苹果。一个小朋友把苹果画得像茄子。老师问为什么把苹果画成了茄子的形状,小朋友说:“这是我今后培育的新品种。”老师说他的想象力真丰富,并给了他满分。这个孩子受到激励,后来的画越画越有新意,还得了大奖。这个案例启发我们:画得像不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思想,有思想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作为老师,我们没有资格将孩子的个性和想象力扼杀掉。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文的过程是儿童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创造和审美的过程。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有着十余年教龄的美术教师,经常面对学生这样的问题:“老师,这张画我画得像不像?”“老师,这张静物画我怎么画得与实物一点也不像?”……从学生这些简单的提问中可以看出,许多学生对绘画的评价仅仅停留在像与不像的水平上。长期以来.美术教育一直处于一种固定的模式:先由老师在黑板上标准地画一物体,并规定好,先画左,再画右;先画上,再画下。于是所有的学生都努力将画画得很像。长此以往,结果是学生的模仿能力增强了,而个性却没了。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本无可非议,但模仿却不应该成为美术教学的目标。对于学生来讲,…  相似文献   

20.
曾听说 ,日本的一堂小学美术课上 ,老师教孩子们画苹果。老师发现有位学生画的是方苹果 ,于是耐心地询问 :“苹果是圆形的 ,你怎么画成方形的呢 ?”学生回答说 :“爸爸把苹果放在桌子上 ,一不小心 ,苹果滚到地上摔坏了 ,我想要是苹果是方形的 ,该多好呀 !”面对孩子稚气十足的回答 ,老师没有指责 ,没有嘲笑 ,郑重地鼓励他说 :“你真会动脑筋 ,祝你能早日培育出方苹果。”“真可笑 !世界上哪儿找得出方苹果 ?要培育方苹果 ,做梦去吧 !”我敢肯定 ,有人看了这个材料 ,一定会如此嘀咕。莱特兄弟说自己要像鸟儿一样在蓝天上飞翔 ,招来了多少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