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孙中山报刊宣传思想是其长期舆论实践的结晶,代表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理论的最高水平,其宣传思想与活动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报刊宣传思想是其长期舆论实践的结晶,代表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理论的最高水平,其宣传思想与活动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很早就主张对外开放,并逐渐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对外开放思想。孙中山提出对外开放的目的在于“以图中国富强也”,其开放的范围十分广泛,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丰富了近代革命建设的思想宝库,对于我们当代经济建设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利用外资的开放思想的形成是孙中山广涿中国近代社会各种经济思想的精髓的必然。学习西方、利用外资的思想,是孙中山先生对外开放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振兴中华、实业救国、造福民众的爱国精粹的体现。孙中山的利用外资思想的形成,无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虽然孙中山的利用外资思想,由于种种原因无缘付之实践,但对于这一思想的形成因素作深刻的研究,是有着一定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把近代中国置于近代世界的时空范围内、置于近代世界整体的总联系中,考察其历史进程时,我们就不难发现:贯穿整部中国近代史、联结近代中国几代人的向西方学习思潮,是鸦片战争后,从麻木状态中一次又一次惊醒过来的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为追求中国的近代化──独立、富强、民主、文明和统一,积极了解、学习和引进、吸收西方先进事物以改造中国、振兴中华的进步思潮;在这股进步思潮发展进程中,孙中山先生比之他的前辈与同代人,无论在思想拓展还是在社会实践方面,其贡献都堪称为一座开创新时期的重大里程碑。孙中山…  相似文献   

6.
治中国近代史者,在论及辛亥革命中孙中山让权袁世凯原因时,多从客观上去寻求答案,本文拟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前后的主客观因素来考察一下孙中山让权的基本原因。一对近代中国的国情缺乏深刻的了解,是孙中山及其革命党人的一大弱点,也是孙中山让权袁世凯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是一个有明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1840年鸦片战争后,社会性质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就其政治方面而言,封建专制  相似文献   

7.
五权宪政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孙中山对西方政治制度深刻认识的产物,其理论来源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政体分权制衡原则和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中某些合理性因素。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将其逐步完善,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孙中山五权宪政思想的提出及实践是对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政治思想的重要发展,是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是近代中国人的理想和追求、为达此目的,孙中山试图从经济方面着手.把中国建设为一个繁荣昌盛的近代化国家。开放性的近代化经济策略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所提出的一些基本原则和重要问题对当今中国的改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都市文化既是都市内涵之凝聚,又是其特色的表征,也是都市个性的体现。上海出版业在都市化的进程中形成和发展,必然体现着这种文化。同时,出版业对于上海这种独特的都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又产生着很大的影响。本文从都市商业发展的需要呼唤出版业、近代上海出版业中具有的普遍性的商业化市场运作方式以及商业化的出版物竞相迭出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近代上海出版业这一特定侧面,对都市的商业性文化进行探讨,从而揭示出版业与都市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开放思想的基本点是引进外国先进的物质文明因素来发展中国各项生产事业,追溯了近代改革开放意识的发展历史,指明孙中山的开放思想是近代中国人开放意识的高度概括,重点从借外国资本,用外国人才,学外国技术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开放主义“的确是个好东西,它是致富图强的必由之路,它不仅在当年鼓舞着中国人民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向前,而且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今天也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有足够的资料证明孙中山先生曾遇到“黄祸”论的挑战和困扰 ,对此他也有所考虑和回应。他的回应态度可分为三个阶段 ,集中起来就是 :中国和亚洲大多数国家一直受欧美列强的欺凌 ,而“黄祸”论正是列强分割中国、争霸亚洲的借口。他强调中国爱好和平 ,革命成功后会实行“开放主义”;而开发富源和发展经济 ,不仅能养活自己 ,还会为人类造福。晚年他坚决主张反对帝国主义 ,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与一切受压迫的民族和国家互相扶助 ,维护人类正义与世界和平。他关于未来的战争不是“人种”之战 ,而是“受屈者”与“横暴者”之战的观点尤其精辟  相似文献   

12.
近代闽南好男儿杨衢云1890年起即从事革命活动,1892年在香港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治团体——辅仁文社,后并入孙中山先生1894年创建的兴中会,为首任会长。广州起义失败后,杨辞让了会长一职,荐孙代之,并协助发动惠州起义,1901年被清廷刺客谋杀。十年革命生涯,坚忍不拔、所向无前,先死报国,激励后人。虽事功有所不足,然瑕不掩瑜,不愧为革命志士、时代先进。辛亥革命运动的发端应以其1892年初创建辅仁文社计起。  相似文献   

13.
徐特立出生于封建社会灭亡之际。在早期,他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他开始信奉康梁,继而拥护孙中山,曾长期主张教育救国,后来由于革命实践和党的影响,终于成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他所走的道路,是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前进的正确道路,他为所有知识分子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是近代新式教育培养出来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未经过系统的国学训练,但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却非常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并初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评价和选择,希冀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源上找到中国社会革新的理论依据与精神动力,因此辛亥革命前的孙中山是一位托古革新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独立经济学家钟光荣先生从经济现实问题出发,运用哲学思想和理论研究经济学,出版了6部11卷共计320万余字的原创理论著作,建立了一个由自然本体价值论、经济学本理和经济道德论组成的、独树一帜的巨大经济哲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对传统经济学进行了颠覆性和革命性的创新,对现实和未来的经济实践,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世纪的觉醒——上世纪之交中国人对20世纪的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使用的“世纪”一词,来自日文。“世纪”概念的引进,使国人对世界的认知在扩大空间范围的同时,又扩大了时间范围,人们认识历史,思考问题又多了一种视角,把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寄托在新的百年里,于是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许多中国人表现出对新世纪的热情关注,人们对人不同角度对今后世界和中国的历史走向进行了分析大体上揭示了后来成为20世纪历史潮流的三大问题,即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社会主义,认为20世纪的中国,必将建成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以崭新的姿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对20世纪认知的基础上,孙中山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中国人民产生了忧患意识,爱国学生产生了使命感,于是,在三民主义旗帜的号召下,具有忧患意识的中国人起而为实现自己的使命-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专制统治,为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17.
刘杰 《保定师专学报》2011,(4):85-87,132
孙中山货币银行思想是其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主张通过“钱币革命”建立现代货币本位制度,同时在其革命生涯中积极推行银行建设主张,并进行积极的实践,形成了其独特的货币银行建设思想。这些主张和实践都推动了近代货币银行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金九是韩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反日职业革命家。从1919年到1945年,他为了反日争取民族独立,旅居中国27年。他颠沛流离和曲折坎坷的人生是韩国近代民族独立解放历史的一个缩影。他作为反日斗争的杰出代表,在韩国(朝鲜)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深远。作者参考多种资料对金九先生在中国的反日活动进行概括性梳理,以史实再现他激进的民族民主主义职业革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从事革命近40余年,经历坎坷,伦敦蒙难是其革命思想发展的转折点。本文通过对伦敦蒙难的分析,阐述了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对孙中山革命思想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