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教育理论的深入学习,结合自己多年教育教学实践及对自己孩子身心发展和学习状况的观察,我认为九年义务教育“五四制”弊病很多。一、违反教育要符合学生认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原则学过教育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少年儿童智力发展的速度是很快的。“六三制”相对于“五四制”来说,学生晚一年进入初中,他们的各种能力已提高很多,有利于接授初中知识。同时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实施“六三制”在初二是知识转折(点)的高峰,正好赶上学生身体发育高峰,也是智力发育高峰,多数学生适应于接受初中知识。而“五四制”学生身体发育高峰则落后…  相似文献   

2.
活动理论及其教育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活动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研究人的活动的活动理论,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活动的理论和心理学关于活动的理论,具有重要的教育意蕴.活动理论的教育实践意义:构建完整全面的学生主体活动,重视教育中的外部活动和实践活动,主体活动是知识与能力、创造力以及人格发展诸方面统一的现实基础,主体活动是素质生成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就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以人的个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为本。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和基本价值取向,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以知识为本”和“以技术为本”的教育,不能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素质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前提,人文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支撑,个性发展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大学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讲话中提出,要“努力促进”和“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对照其讲话精神以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考察我国目前多数大学的教育,在许多方面还远不能适应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育人”与“制器”的矛盾、文理分离的问题、重视知识的获取忽视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有鉴于此,我们应该把教育的最终目的定位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出具有健全体格和人格、融科学与人文精神于一体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俱佳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 ,是竞争全球化的世纪 ,是知识经济的世纪 ,也是人的个性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世纪 ,“人”是 2 1世纪的根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 ,这首先是人学”。教育的一切改革都应该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 ,为人的发展服务。在幼儿教育中 ,应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发展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一、幼儿园教育中现存的弊端1 重知识技能的获得 ,轻能力意志的培养。在中国 ,基于教育为升学、求职的全面的社会功能 ,严重助长了教育的实用主义。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 ,应试教育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 ,当年蔡元培先生主张以国民教育…  相似文献   

6.
化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整合过程,具有多种教育功能.化学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就是指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倡导人文关怀、铸造人文精神、关注人的精神家园,以实现提升人的价值,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和谐发展.重视并实践人文教育是转变“教师只是一个知识传递者,一个教书匠”的错误认识,促进化学教师走向专家型,是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的状态,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健康。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与健康教学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能促进身体健康,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  相似文献   

8.
纵观近代以来,关于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一直在调整和变化,从清末的德智体“真国民”到如今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的人才培养观。我国“五育”思想总体呈现出以下特点:道德教育一直备受重视、注重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由主要关注社会价值转向关注本体价值。展望未来,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凸显人的价值与发展;要坚持“五育”互通互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美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来都和艺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人类教育历史的本质就是爱与美的教育,没有了美这个世界的存在将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体育教学都被认为是学校日常教学的“副科”。即便重视这门学科,也认为体育的学科价值只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其实自有班级授课制以来,体育就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维度。譬如,最早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等提法,都十分强调体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不仅不能把体育视为副科,还应该加强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人的发展,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体育研究的重要领域。人的全面发展伴随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实践活动而展开。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具有“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独特功能,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幼儿的健康教育是指保持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而进行的系统性教育活动,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随着人们对儿童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及学前教育研究和发展的科学化,毫无疑问,学前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将进一步深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幼儿的健康教育。”笔者认为幼儿健康教育不仅是帮助幼儿实现“身体理想”的重要途径,也是使其他教育理想成为现实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  相似文献   

13.
积极心理学是基于科学实证的方法,帮助人们扩大和建立积极情绪(如快乐、自信、满足等),同时专注于如何发挥人类的优势和潜能(如智慧、创造力、幸福等)。全人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完整的人”,促进人的内在潜能的完全开发,不仅关注智力的发展,更要在身体、道德、审美、情绪、社会、创造力和精神追求等都得到全面发展。全人教育和积极心理学都强调体验、反思、转化和实践。全人教育在目标和方法的实践,与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可以相互借鉴和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宋杰  贺林波 《文教资料》2012,(31):101-102,10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升华,也是时代的客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质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关键。高等院校和教育工作者都应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的科学理论的价值,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融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这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与健康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或缺的必要途径,它不仅可以增进学生身体健康,还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养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和谐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围绕这一目标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体育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整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以及健康成长的过程。体育课堂教学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与同伴之间交往、合作,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创造性地学习,科学地锻炼自己的身体;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增进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立足科学发展观,拓展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经历了引进借鉴、深化发展和全面发展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未来的研究中,教育经济学不仅要以人力资本理论为指导,还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既要重视教育经济价值研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要重视教育社会价值研究,促进城乡间、东西部地区间、民族地区间、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桂红 《教育革新》2009,(11):62-62
一、明确新课标的目标与要求 进入21世纪,教育的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体育教学能否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理念的更新至关重要。新的课程标准,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潜课程是指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通常包括渗透在课程、教材、教学活动、班级气氛、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和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礼仪、信仰、偏见和禁忌等。学校健康教育“潜课程”建设的研究在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扩充、学习过程的重视以及学校健康教育的改革、现代教育观念的建立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健康教育“潜课程”建设,重视潜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是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积极心理学主张从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人与群体的关系中探讨人自身的价值。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把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潜能的有效开发、素质的全面提升作为学校教育培养的目标。而这都强调以人为本,都重视管理主客体的情感、价值和潜能的开发。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拟从创建和谐的校园氛围,在教育过程中重视情感激励作用,关注学生的满意度,让大学生在教育中体验到成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