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以《新青年》的创办、发展和影响为主线,通过铺陈若干历史细节,如袁世凯祭孑L,《青年》杂志封面,钱玄同、刘半农演双簧戏,刘半农改名,毛泽东、蒋介石阅读《新青年》,北大首开女禁等,引导学生理解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进而体悟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袁世凯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和国会,颁布专制独裁的《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修改大总统选举法。1915年12月25日,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声讨,蔡锷等人参与的护国运动最终使袁世凯的帝制梦破灭。  相似文献   

3.
提起北大,人们常常想到的就是蔡元培.在传诵蔡元培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忘记其他一些同样为北大作出卓越贡献的教育家,胡仁源就是其中之一. 胡仁源(1883~1942),字次珊,号仲毅,浙江吴兴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举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考入南洋公学特班,后留学日本,毕业于仙台第二高等学校.此后留学英国学习造船,从推尔蒙大学毕业后回国,历任江南造船厂总工程师,京师大学堂教员,北京大学预科学长、工科学长,北京大学代理校长、校长,教育部总长,唐山交通大学校长,浙江大学工学院教授等职.编写了《中等应用力学》《机械工学教科书》,翻译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和萧伯纳的《圣女贞德》.  相似文献   

4.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中一命呜呼,结束83天的皇帝梦。两月后,《申报》驻京特派记者邵振青从上海乘火车北上赴任。此后十年,北京城头变幻大王旗,政治波云诡谲;邵振青在京城新闻界长袖善舞,继黄远生、刘少少、丁佛年报界三杰之后,与林白水、成舍我等人一起成为舆论界新领军。飘萍是邵振青在北京用的笔名。邵振青原名新成,又名镜清,浙江东阳人。1886年10月11日出生于金华,父亲是私塾先生。邵飘萍从小聪颖好学,13岁中秀才,19岁考入浙江高等学堂;在新学堂读书时,开始给上海的报纸撰写杭州和金华的地方通讯;1908年毕业后回金华从教,兼任《申报》特约通信员;民国成立后,被聘为《汉民日报》主笔;  相似文献   

5.
正书号:ISBN978-7-8069-6228-2出版时间:2005年定价:36.00元此书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孔祥吉教授与日本学者村田雄二郎合作整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出版。本书比较详细地记录了袁世凯从青年时期至1909年被清政府免官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活动,是一部有助于辨明清末袁氏沉浮史实的新史料,史料价值较高。本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日人佐藤铁治郎于1908至1909年所撰《袁世凯》一书;第二部分为孔祥吉与村田雄二郎合撰《大火焚烧后遗留的珍贵史料——评佐藤铁治郎的(袁世凯)》。佐藤铁治郎著《袁世凯》,全书凡  相似文献   

6.
北大的旁听生52岁的浙江菜贩范国梁2011年2月来到北京,只读了三年书的他,为了研究、重修先祖古籍,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名旁听生。据北京《新京报》《中华工商时报》报道,在各大高校,像范国梁这样的旁听生还有很多,有的甚至旁听了20多  相似文献   

7.
范文澜(1893~1969年),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1917年毕业于北大国学门,曾先后在南开、北大、北师大、河南大学任教,讲授国学。七·七事变后,他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参加过新四军,1940年1月经刘少奇介绍来到延安,先后担任马列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室主任等职,开始了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历史的学术生涯。他精心编著的《中国通史简编》和《中国近代史》(上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人们主要的历史读物。此外,范文澜在经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方面也有出色的建树…  相似文献   

8.
语病拾零     
①虽然历年来北大文科分数线一直居高不下,各省市文科考生还是对北大趋之若鹜。每年,各省市的文科状元大部分都被北大录取,而今年北大更是将文科状元全部包揽。《北大包揽全国文科状元》,原载《京华时报》,转引自《南通广播电视》2002年第37期)  相似文献   

9.
[作者档案] 茅盾(1896-1981),现实主义作家和革命文学家,我国进步文化的先驱者,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17岁考入北大,20岁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25岁在上海与叶圣陶、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31岁以五四到大革命前后的社会斗争为背景,创作了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32岁流亡日本,完成长篇小说《虹》。34岁参加左联,创作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名作。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奋斗终生,其勋业劳绩永远不可磨灭。1912年10月,袁世凯授予他大勋位,他一再谦辞,其德行为时人所称道,为后世所景仰。但他在1912年12月17日向袁世凯递交的《固辞大勋位书》,(见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554页,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中,却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刘继兴  孝云 《初中生》2011,(Z4):32-33
在袁世凯复辟闹剧中,最令人捧腹的莫过于中国新闻史上最大的丑剧——伪版《顺天时报》,发行量只有一份,只供刚登上"中华帝国"皇帝宝座的袁世凯"御览"。《顺天时报》是日本外务省1905年在北京地区创刊发行的一份中文报纸,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所进行的文化侵略的一部分,是一份"学中国人口气"供中国人阅读的中文报。  相似文献   

12.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人。1916年于北大预科毕业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文艺理论研究和外国文学的翻译活动。他不仅是著名小说家,而且也是一位素孚众望的文艺评论家和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领导者。建国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职。建国后出版的文艺论著计有:《谈最近的短篇小说》(1958年,作家出版社)、《夜读偶记》(1958年,百  相似文献   

13.
研治清末民初历史,袁世凯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核心人物。欧内斯特.P.扬著,张华腾等译的《1912-1915年的袁世凯》,为我们重新审视袁世凯提供了新的参照。该书描述的袁世凯有别于我们既往对其的认知,其提出的一系列创见,值得国内从事袁世凯研究者注意和深思。  相似文献   

14.
袁世凯病死     
1916年6月7日《纽约时报》(北京,1916年6月6日)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今天病逝。总理段祺瑞立即与副总统黎元洪商议其总统就任。袁世凯胃部染疾  相似文献   

15.
在袁世凯复辟闹剧中,最令人捧腹的莫过于中国新闻史上最大的丑剧——伪版《顺天时报》,发行量只有一份,只供刚登上“中华帝国”皇帝宝座的袁世凯“御览”. 《顺天时报》是日本外务省1905年在北京地区创刊发行的一份中文报纸,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所进行的文化侵略的一部分,是一份“学中国人口气”供中国人阅读的中文报.  相似文献   

16.
袁世凯帝制时期,从蒙自走出的文臣武将显赫一时。新疆的杨增新、杨飞霞,广东的龙济光、龙觐光兄弟,还有直隶的朱家宝等人,均深受袁世凯器重。袁世凯以爵禄权位,竭力笼络这些蒙自人。在《洪宪封爵题名》的130人中,以籍贯而言,蒙自人,无论以县一级还是以道一级计算,人数均为最多的,分别为4人和7人;以爵位而言,最高的一等公是以龙济光领衔(后更加封为郡王)。袁世凯亟盼蒙自人能够支持其帝制自为,并派龙觐光率军攻取蒙自道以断绝护国军后路。但事与愿违,龙军在广西、蒙自均遭失败,被迫加入护国军阵营。至此,袁世凯不得不取消帝制。  相似文献   

17.
改头换面     
漫画发表于1912年8月21日的《民权画报》。作者戈讽刺了袁世凯当政后.假共和、真专制的实质。漫画中.一个站立的人由五个汉字组成。  相似文献   

18.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继曾国藩、李鸿章之后的又一位风云历史人物。可以说,他对晚清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从驻使朝鲜到编练新军,最后到首倡新政、颠覆满清和提倡实业、发展经济。他的这一系列作为既维护了封建统治,又使自己的权力达到顶峰,培植了自己的"北洋势力"。然而,1911年辛亥革命后,关于袁世凯上台这一段历史事实众说纷纭。本文从唐德刚的《袁氏当国》和李宗一的《袁世凯传》出发,着重评析和再认识袁世凯上台以及简要评价辛亥后的袁世凯。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第一册,载有《戊戌日记》一书(以下简称《日记》),附《自书戊戌纪略后》(《日记》钞本名《戊戌纪略》)一篇,署名袁世凯。袁世凯是戊戌政变的关键人物。《日记》是唯一以当事人身份详细记述谭嗣同夜访法华寺,与之密谋的材料,因此特别引人注目,近人论著,时有征引。但是,袁世凯为什么在戊戌政变后的第八天写下这篇《日记》?其主要内容是否可信?这些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侯宜杰先生撰写的《袁世凯三部曲》已于2004年6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