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无小事,关键多关注!如今中学德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难,教育难,难于上青天"已成为很多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心声",更已蔓延成一块"心病"。学校和教师该如何以艺术的角度来审视德育?并让德育达到有效教育的效果?这不能不引起广大教师的深思。而"悄悄话,教育大"是有效的德育艺术方法。能很好防止学生再犯错误,是学校、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的润滑剂和桥梁。更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中国德育》2011,(5):97
河北省鹿泉市李村镇中学坚持"德育为先、以德促智"工作思路,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重点营造了墙壁文化。每一面墙壁都成为学生净化心灵的无声教师。学校利用节日开展了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如:四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源远流长,其蕴涵的文化意蕴深厚,德育资源丰富。学校教育应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所蕴涵的德育功能和价值,挖掘其人文精神,让德育扎根于丰厚的传统文化节日土壤里,开出美丽灿烂之花。  相似文献   

4.
<正>让师生成就最好的自己。——王继兵王继兵坚持以"以德育入,立德树人"为办学的根本。在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他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以学校传统四大节日为平台,着力拓宽学生活动渠道,丰富学生活动课程,构建校内教育、家庭教育、校外教育结合的立体教育网络,着力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和世界眼光。该校提出"让师生成就最好的自己"办学理念,以"志向高远、品德高尚、气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主席曾语重心长地说:"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是大家公认的,那么,怎样行之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呢?秉承我市"生活体验式德育"课题的启动、实施,龟山中心学校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着手,让德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体验中规范言行,陶冶情操,树立理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在  相似文献   

6.
邹骋胤 《教师》2022,(9):24-26
德育是一门培养人的课程,"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学校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突出德育有效性,共育时代新人.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三乐"德育理念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文章作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将"三乐"德育理念融入育人实践主题活动,形成了不同年龄段与不同月相结合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具有"乐己、乐人、乐天...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源远流长,其蕴涵的文化意蕴深厚,德育资源丰富.学校教育应重视中同传统文化节日所蕴涵的德育功能和价值,挖掘其人文精神,让德育扎根于丰厚的传统文化节日土壤里,开出美丽灿烂之花.  相似文献   

8.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是弘扬传统美德、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我校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系列的德育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培养了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弘扬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一、认识"我们的节日",把浓郁的节日文化深植心底"我们的节日"是指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传统节日,寄托着炎黄子孙的特有情怀和文化,是美好的、幸福的、希望的节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中,班主任的工作越来越难做,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是当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主导思想。了解和遵循教育规律进行教育,是符合当今的教育形势和学生的成长规律。笔者以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结合现代学校管理规律,试图找出更有效的德育模式,提高学校的德育功效,更好地为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服务。  相似文献   

10.
在活动中落实"生活德育",就是以活动为突破口,整合生活中丰富的教育资源,探索寻求一条切实有效的德育之路.在教学过程中,"生活德育"可围绕学科"以写促读"、校园"我行我秀"、节日"纪念与记录"等主题活动的开展,结合"常规+特色"实践活动、"学校+家庭"共同体活动,解决德育教学流于说教和知识性教育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融入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学校开展德育实践,要基于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让德育接地气,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可以通过树立特色教育品牌、设立"德育名师工作室"、开辟德育基地、开展经典阅读等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做人的原则,构筑乐观、开放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2.
杨滨瑜 《中国德育》2014,(17):66-68
正郑州市第107中学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始建于1972年,近四十年风雨沧桑,铸就了学校的辉煌,也为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生本"教育思想,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价值感悟,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学校把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和生本德育课程建设作为德育工作的两个抓手,努力办有灵魂的学校,做有灵魂的教育,培养  相似文献   

13.
正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几年来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我总结出了"十点"做法:一、德育目标——小一点德育目标是德育过程达成的结果,小学生德育目标的建立要低一些,小一点,让学生容易接近或达到。比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目标,可以从不说谎话不抄袭别人作业、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完成作业等做起;"热爱集体"目标,可以从爱护学校花草、保持校园班级卫生等做起。小学生德育如果好高骛远、华而不实,就会使学生感觉是"雾里看花",目标高不可攀,内容空洞乏味,教育效果不明显。良好习惯的  相似文献   

14.
《生活教育》2014,(20):F0002-F0002
正和顺小学是一所环境优美、管理规范、师德良好、校风端正的小学《学校确定了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快乐教育"引领学校发展,激活"快乐教育"的内涵与衍生其‘‘魂",形成了"以人本理念管理学校,以自主模式经营学校、以音乐特色打造学校"的特色亮点,提高了办学层次,促进了学校发展。和谱美好,打造和美德育。基于"和顺"两字考量,追寻梳理既有本土气息又具民族根源的教育价值元素,学校凝练出了"和美之韵"德育,引导学生创造美、欣赏美,实现和谐共美、和美做人的德育0标,让师生"在阳光中成长、在成长中快乐、在快乐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黑河教育》2014,(11):F0002-F0002
正北安市和平小学一直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来抓,坚持激励学生志存高远,树立梦想从勤奋开始的理念,以《小学德育实践活动指导手册》为载体,不断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尤其注重实践体验,寓教育于德育实践活动之中,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通过开展源自学生现实生活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德育在潜移默化中"进驻""内植"于学生的心灵,将"立德树人"、学会感恩的理念和行为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做好青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思想日趋活跃,加之社会等外来因素的影响,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重大的挑战。因此,改进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学校德育工作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的实践证明,把心理健康教育寓于德育之中,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促进,对推进学校德育工作有着重要作用,也具有较好的效果。一、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德育,德育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青少年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自杀和…  相似文献   

17.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德育的内容不能只依靠学校"思想品德课"来完成,而应该渗透在每个学科领域之中,当然初中化学也不例外。化学教学是以实验为主的一门学科,通过教学不但让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掌握方法,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学生完整的人生观、科学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8.
北安三中是一所完全中学,现有27个教学班,1500多名学生,120名教职员工,是北安市办学规模较大的一所完全中学.近年来,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核心,积极构建人文德育课程,加强学校德育阵地建设,推进德育工作改革创新,实施有效德育,为实现学校人文特色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有效德育总体思路 学校坚持"德育为先,发展为重"的教育战略,整合德育资源,完善人文德育环境,开发和建设人文德育课程,强化人文德育常规,开展人文德育科研,创新德育载体,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让学生享受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实现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我校在滨湖区教育局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以"让孩子健康成长,让孩子终身幸福"为宗旨,以德育促教育、德育助教学为理念,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深入实施了人文德育、家校合育等德育工程,努力将我校建设成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一流学校。一、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我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根据不同时期教育的需要,结合学校工作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组织各种寓教于乐、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活动体现办学理念,师生参与面广,  相似文献   

20.
崔平川 《辅导员》2011,(24):35-35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也因此,德育工作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提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上。为了更好地将学生培养成为“仁义、道德、诚信等”谦谦君子和窈窕淑女,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身为班主任的我又重新审视和制定了班级的德育主题:“让感恩与快乐同行”、“让文明与和谐共存”“让实践与创新相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