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洋 《新闻窗》2011,(4):50-51
经济新闻历来是各类媒体新闻报道的重头戏。但纵观各类媒体的经济新闻,普遍存在语言枯燥、形式呆板、手法僵硬、堆积数字术语等问题,总让读者读起来觉得太累。笔者长期从事经济报道,平时工作中感受最大的是,由于经济报道专业性较强,要做好经济报道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2.
冯冬梅  朱斌 《新闻窗》2009,(3):48-5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进步、人们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信息需求出现了很大变化,一向被都市类报纸所忽视的时政新闻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版面上的地位也日益突出。然而,尽管许多都市类报纸在做好时政新闻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但读者似乎并不认可,认为时政新闻可读性不强、报道方法模式化,枯燥乏味。读者不喜欢读,上级领导也不满意。如何让这种状况得以改变,吸引更多的读者?依然是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闻也可以这样来写?当人们早已习惯通过阅读标题,读导语,读正文等来了解发生什么的时候,用一幅漫画和一首诗来捕捉鲜活新闻、展现城市风貌的报道形式,无疑会让读者眼前一亮。这也是诸暨日报2003年8月新设的一个专栏带给读者的一份惊喜:“诗画互动,城市细节”,每日一期,天天出新。这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经济新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与社会新闻类报道不同,经济现象纷繁复杂、专业性强,因此一些经济报道给读者留下的印象难免会枯燥、乏味、缺乏生活气息。那么,如何让经济新闻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是我们应当经常深入探究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党报而言,准确、及时做好会议报道,是一项重要的且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可以这样说,会议报道是党报的必修课。然而,长期以来,会议报道程式化,缺乏创新,表现形式雷同、老套、乏味,让读者对党报的兴趣锐减,造成的后果是会议报道往往无人愿看,无人愿读,党报的可读性也因此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6.
做好民生新闻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佳 《新闻传播》2009,(12):61-61
民生问题是社会化问题,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新闻工作中要做好对民生问题的切实报道.本文阐述了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做到关注到位、报道真实、引起重视。以便更加充分地吸引读者,突出本地报纸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随着形势的发展,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越来越重视档案宣传工作,提高了认识,强化了措施,档案工作在全社会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当前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档案宣传工作,促进档案事业发展,谈几点看法: 一、强化档案宣传,是档案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实践证明,无论做什么工作,要想让人们和社会承认,使其健康的发展,都有一个宣传问题.宣传工作搞得好坏,将直接影响此项工作的顺利发展.档案工作也不例外,也需要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档案事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遇到发展困难最重的一年,也是我省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要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把档案工作融入到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实践中,努力把我省档案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9.
做好区域经济报道,需要突破的难点不少.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思路的开拓过程,一个报道理念的创新过程. 实践证明,区域报道,特别是区域经济报道与过去的全省性经济报道大不相同,不能简单地做概括式、结论式报道,不能堆砌数字,说术语、行话.这样的报道不仅读者难以卒读,业内人士也不认同.  相似文献   

10.
新闻宣传工作要配合、促进中心工作,这是由我国新闻宣传事业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工作新闻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重点,从多年的实践情况看,工作新闻容易做,但却难以做好,难以做得让观众爱扑克,理论上讲,推都明显做好工作新闻的重要,但一到实践环节,到了要做出让观众爱扑克、领导满意的工作新闻来,很多问题,就来了,往往会令新闻工作难以下手。新闻的立足点就是通过影响受众的感情逻辑,促进理解和接受,通过潜移默化达到宣传目的,因此,如何从感情上让受新闻宣传,就是新闻工作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当然也是做好工作新闻的一个出发点,笔想结合自己的体会,着重从实践应用方面谈一些自己对做好电视工作新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传媒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独家新闻越来越少,同源新闻越来越多,同源新闻如何做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从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角度写新闻一篇报道是否能在读者的目光接触的瞬间就引起读者的关注,并能让读者兴致勃勃地读下去,往往取决于报道中新闻点的选择,即是否从重要性和大  相似文献   

12.
党报经济报道深度化的形式和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度报道兴起多年,人们更多的是将其视为一种新闻体裁,而南方日报在经济报道的实践中并不把深度报道局限于一种体裁。深度报道是我们搞好经济报道的思路,而实现形式则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认为,经济新闻中的深度报道关键在于“深度”二字,也就是要揭示新闻背后的本质,要给读者提供思考的空间,对经济生活产生影响力;至于表现形式,可以是千字消息,可以是几千字的解剖式报道,可以是追踪式的系列报道,可以是一个专题版面,也可以是一个大型特刊。“包装广东”直指本质在一次评报中,南方日报总编辑杨兴锋提出:“让我们承担起包装广东…  相似文献   

13.
论面向读者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面向读者是我们新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新闻改革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面向读者的内涵 面向读者,其实质是新闻工作的群众路线问题。这是我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无产阶级新闻与资产阶级新闻的本质区别之一。我们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出发点是为人民服务,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服务,我们的功利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功利。我们面  相似文献   

14.
试论学术期刊的导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现状的一面镜子,它及时反映着学术研究已达到的最新水平,适应读者的需求(本文所指的读者均包含作者,因为读者不一定是作者,但作者一定也是读者).同时,学术期刊“既是龙尾,也是龙头”(卢嘉锡《要重视并做好科技期刊工作》,见《编辑学刊》1990年第3期),即除了将人们已探索出的成果奉献、反馈于广大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领域、满足读者需求外,还在多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新的形势给做好外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带来大好的机遇。 一、增强外宣意识大胆探索实践 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政治风云的变幻,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日益临近,都迫切需要做好“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外宣工作。 做好对外宣传工作,也是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对外树立湖北形象、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走出去”战略的需要。因此,作为一家省级广播电台,应当进一步增强外宣意识…  相似文献   

16.
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工作追求的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我们不但要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而且也要做好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工作。引导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方法很多,建立图书馆指示系统就是做好这项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动漫作为广大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对于激活和培育少年儿童的创新能力,还是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少儿图书馆应该加强动漫文献建设、营造良好的动漫文献阅读环境、开展各种动漫文化系列活动、利用多媒体动漫文献做好导读工作并与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8.
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报纸的可读性越强,读者越多,社会效果就越好,报纸的生命力就会越强。作为党报宣传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新闻如何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增强可读性,让读者想读、喜读、乐读,是党报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办报人最为绞尽脑汁的事。那么党报经济新闻如何增强可读性呢?  相似文献   

19.
读者主导式采购是馆藏建设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国外众多图书馆采用的一种图书采购方式。我国图书馆尽管也有许多让读者参与图书采购的举措,但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主导式采购模式基本上还不存在。我国图书馆要实施读者主导式采购,必须从更新观念、变革图书馆工作方式和方法、选好突破口、培育合格的中文图书供应商等方面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20.
读政论文,我们常能遇到一些很醒目的设问辞.举个例子说,如毛主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一开头就用了设问辞: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读了文章开头的提问,它便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这种表现形式,也是修辞中常用的一种辞格.如果上文不用这样的表现形式,而说成:"分清敌人和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比原来语句对读者的吸引力,要减弱许多.怎样使用设问辞呢?具体点说,就是这样:现实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可以概括写成段问辞,把问题提出来;群众中已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疑难、迷惑,可以利用设问辞,把问题提出来;为了驳斥论敌的诡辩,可以借助设问辞,把问题提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