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基于红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与意蕴,梳理桂林红色旅游资源概况与红色旅游业发展现状。针对桂林红色旅游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持续探索多元化融合发展模式,提升桂林红色旅游整体发展水平;深挖桂林红色文化内涵,提升对外推广能力;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内培外引相结合,加强红色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四条对策,以期为桂林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在助力乡村振兴中有独特价值。本文以黄冈市为例,从分析当前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精细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产业振兴;通过抓好关键群体,创新方式方法助力乡村人才振兴;通过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通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村容村貌建设和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助力乡村生态振兴;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助力乡村组织振兴。有效的路径,可以更好地实现以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结合本土特色,因地制宜设计推出12条建党百年精品红色旅游线路. 贵州省推出的12条建党百年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围绕"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走进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体验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3个主题展开,囊括了贵阳、遵义、黔南、安顺等地...  相似文献   

4.
汝城作为红军突破国民党第二道封锁线的主战场,境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发展红色旅游景区的先天条件和格局已成,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限制汝城红色旅游发展的因素,如景点知名度不高且景区分散、红色文化内涵挖掘的不够充分以及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整合度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应通过产品创新、开发创新、服务创新和营销体验创新,提升红色旅游发展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红色旅游是感受红色历史、追溯红色过去的专项旅游活动。作为红色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红色旅游演艺是红色文化与旅游演艺的智慧结合,同时也是红色旅游的重要表现形式。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河南省红色旅游发展已渐成气候,但红色旅游演艺尚处于空白状态。应做好顶层设计,强化红色文化精髓,培育红色旅游演艺观众,推出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演艺项目。  相似文献   

6.
深厚的红色历史积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是山东的一大优势,通过总结提炼红色文化内涵,打造提升红色文化资源,推动发展红色旅游,是实现红色基因传承与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载体.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的绿色发展,通过多模式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7.
“绿色发展”是贯穿资溪县二十多年奋斗与发展历程的重要战略。近年来,资溪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生产的双向互动与良性循坏,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然而,红色资源优势利用不足、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以及营销宣传力度不够、市场引流能力待加强等问题,制约了资溪发展步伐。资溪县可以遵循以下路径通过“红绿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加大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力度和深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策划多元营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背景下乡村旅游与农村电商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在对乡村旅游与农村电商的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引导、资源共享、产业联动、市场拓展、绿色低碳和人才培养六个方面提出了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背景下乡村旅游与农村电商的融合发展对于提升农村经济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山市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目前开发利用的程度还不够。发展黄山红色旅游资源的主要措施包括:整理研究红色文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其它专项旅游相结合,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手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具备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和条件。提升河南省红色旅游市场形象应当以红色精神为旅游形象的理念基点,构建区域内"千里跃进、将军故乡"为主体的红色旅游形象,并以"太行天河、世界奇迹"为补充的红色旅游形象识别行为。设计以红色旅游为核心内外部一体的旅游标志、标志字体、标志色彩形象。将视觉设计的主题元素与声音识别符号设计相融合,形成河南特有的红色旅游标志形象,扩大河南红色旅游影响。树立红色旅游形象在市场营销策略方面应优化整合资源,建设红色旅游专题营销网站,策划与开发红色旅游节庆活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红色阅读在安徽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红色阅读服务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和问题,归纳总结并据此提出优化方案:强化村民群体的红色阅读意识,提升村民对红色基因的理解和认同;加强红色阅读的多方位宣传,养成村民主动阅读的好习惯;保证红色阅读活动的持续开展,扩大革命前辈奋斗精神的影响;优化红色阅读引领人才的培育,有针对性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发展;推进红色阅读与生产、生活的融合,促进乡村经济文化共同发展。以红色阅读为抓手,重视红色阅读活动的开展,多层面精准发力,加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安徽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多维价值,进而行之有效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2.
《嘉应学院学报》2016,(2):82-87
梅州市红色资源主要集中在乡村,"红色资源"转变为"红色旅游资源"潜力大.分析了梅州乡村红色旅游资源价值、开发条件和问题,并从规划联动、资源联动、产品联动、区域联动、保护与开发联动等五个方面提出梅州市乡村红色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3.
大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以红色文化为城市旅游名片是传承革命文化、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和大众化、提升当地旅游资源利用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针对锦州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整体规划,设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创新红色景区讲解方式方法,加强红色旅游监管力度,丰富红色旅游宣传渠道,提升锦州市红色文化知名度。以充分发挥锦州市红色旅游资源的教育功能,提升锦州红色旅游景区的吸引力与锦州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在中央及地方政府日益重视红色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下,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大别山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但由于受地方本位主义、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企业主体地位不突出以及各类旅游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别山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还够成熟。为此,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大别山红色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江西于都县采取了多种措施发展红色旅游.即加强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着力打造和宣传红色旅游品牌,注重整合红色、绿色、古色资源发展旅游.通过不懈努力,于都红色旅游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于都红色旅游起步晚、底子薄,因而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不够深入,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因而,于都县要争取红色旅游投入资金以及要深化红色旅游内涵才能使红色旅游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漳州革命历史悠久,红色文化资源积淀深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近年,漳州市将旅游产业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在深入分析漳州红色文化资源特点、重要价值和红色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漳州红色旅游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提升对策,以进一步保护和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提高漳州红色旅游产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对提高乡村居民收入、改善乡村环境、促进文旅融合、弘扬乡村文化有重要意义。苏南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出独特的魅力,但依然存在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缺乏文化底蕴、基础设施缺失等问题。可以通过打造吴文化特色乡村旅游,利用数字化媒体丰富乡村旅游形式,优化产业结构,构建文明乡风等方式进一步优化苏南乡村旅游的发展,使苏南乡村旅游产品具有持续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全域乡村旅游是农业和旅游深度融合的产物,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全域乡村旅游内涵,对照灵山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发现灵山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政策体制不完善、设施服务跟不上,产业融合深度不够、市场监管不力,环境整治有待提升等问题。要从制定服务标准、完善管理体制,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旅游振兴战略等方面着手,促进灵山全域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金融供需总量不平衡、供需结构不匹配是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最突出的难题,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实践能够有效化解农村金融供需难题。应加强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借助数字技术创新农村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适合乡村振兴发展的数字普惠金融供给机制;并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链深度融合,提升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教育水平。通过完善供需机制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20.
乡村公共文化是服务于乡村民众以及农村发展的文化形态。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应结合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探索有效的乡村公共文化发展路径,以便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本文总结了乡村公共文化发展困境及其具体成因,并提出乡村公共文化发展路径,希望对推动旅游与乡村公共文化的融合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