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时下,教育孩子成了许多家长头痛的事情,各种各样育子之书,各式各样的家教讲座,令人眼花缭乱。本人为人师二十载,为人母十五载,感觉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童年"教育孩子。每位家长如能静静地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如能细细品味童年时的感觉,相信家长们就能很好地理解孩子,教育孩子也就不是件难事。  相似文献   

2.
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请家教,有的是因为发现孩子在学习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家长希望能够通过家教,把孩子所差的功课及时补上来;有的是为了孩子学习电脑、音乐和绘画等专业技能;还有的是想通过家教,使孩子能在同龄人的竞争中处于有利态势。总之,现在中小学生请家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  相似文献   

3.
望子成龙是家长的美好愿望,为此家长们也在付出种种努力、遗憾的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家教知识.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上事与愿违.走进了家庭教育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教师博览》2008,(5):16-16
以前,家长请家教主要是给孩子补习文化课: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请家教陪孩子玩。自去年底山东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以来,家长的教育需求也在逐渐变化,不少具有体育、文艺特长的“陪玩”家教受到青睐。  相似文献   

5.
行阳 《家教指南》2005,(11):40-41
嘉宾李复生(教育科学研究员):前不久,我对几城市的100个有中小学生的家庭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只有26%的家庭教育属于合格或基本合格。有21%的家庭属于“偏向家教”。这些家庭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家长对待他们的学习特别在意:要求很高:他们的作业,家长每天要逐科检查;每次考试,家长要看他们的名次。即使老师不排名次,家长要找到孩子的同学,逐个打听他们的成绩,然后自己私下里替孩子排名次。  相似文献   

6.
逢超 《家教指南》2003,(7):10-11
逢超笔者是《家教指南》的忠实读者,平常也留心不断收集些家教方面的资料,写些家教方面的文章。时间长了,渐渐的笔者感觉到这一期期《家教指南》、一篇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文章全是一个宗旨、一个目的:不断地转变和更新家长教育观念。于是笔者就想,作为一个家长,何谓家长教育观念?又如何不断更新?是应该有个大体的了解,我们不是常说理论指导实践么。笔者最近学习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充分发挥家庭德育功能研究》等一些文章,颇有收获。现将文章的主要精神及自己的一些学习体会介绍给大家。说到教育观念,大…  相似文献   

7.
一些中小学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做家教,收取一定的费用,媒体称之为“教师走穴”,并进行舆论封杀。在强大的舆论下,不少教育主管部门也作出强制规定,要求教师不得利用业余时间去做家教。对此,我个人认为,无论媒体还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做法都是值得质疑的。教师的业余时间是属于他个人的自由时间,教师完全有权利自由支配,完全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去做他自己的事情,只要教师所做之事不违法,无论是媒体还是教育主管部门都没有权利去干涉。家长因为孩子的学习不理想,主动请一些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来帮孩子补课,并自愿付给教师一定的劳动报酬,既合法也合理。…  相似文献   

8.
由于孩子在班里各方面表现较好,班主任希望我在家长会上谈一谈教育孩子的方法。我说不上有什么好的方法,但又觉得作为家长有义务与教师、家长们交流家教经验,于是就谈了以下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之友》2013,(Z1):53
有这样一个家长,在教育上采取的是孩子缺什么,补什么的策略(以为学习跟补充人体维生素一样),最多的时候,竟然请了所有课程的家教。目前在辅导孩子教育上的钱不下十万了。孩子现在读初一,成绩听说是倒数五名以内。看来家长平时忙于生意,钱赚了不少,但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却认识不够。家长找到我时,谈话很直接:"我听说你教孩子很有一套,只要让孩子学习好,收多少钱都不是问题。"我和这个家长解释:"孩子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比如,孩子现在对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心理上对学习的抵触度到底有多大?在方法上有没有持续改进的地方……"家长说:"你也别跟我说这些大道理,就告诉我,通过你的方法,能不能让我孩子学习好起来?""不能!"我非常肯定地回答。  相似文献   

10.
联合家教——家庭教育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家教是让几个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孩子的家庭联合起来,让孩子们定期到家长具有某方面特长的家庭中去学习知识、技能。由这位家长担当起家庭教师的重任。换言之,联合家教是一种家长自发组织起来的教育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父母所教育的不仅是自己的子女;另一方面,自己的子女也接受其他家长的教育。联合家教给孩子带来什么对于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的孩子来说。联合家教的方式,首先是拓展了孩子的学习空间,使孩子有机会接触其他家庭的生活、教育模式,同时也有了学友与玩伴儿。从这个意义上说,联合家教有利于孩子克服娇骄二气———…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一个并不算是新兴的行业 — —家教,在迅速发展着,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聘请家教也成为一种“潮流”。当然,家长为了孩子的未来而想尽一切办法,这本无可厚非,但正因为家长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迫切,加之社会学校的误导,使得家长为孩子所作的一切朝着一个歪曲的方向发展。而家教作为其中之一也不例外,也逐渐偏离了它原本的方向,向着应试教育助推器、人工窒息机的方向驶去。  相似文献   

12.
马源 《吉林教育》2009,(6):77-78
在一般意义上,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养儿防老、教育子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理念传统的家教观念长期以来深入人心,并引导着家长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实施着家庭教育。时代发展到今天,民主、平等的先进思想已经被多数家长所接受。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不再是那种家长高高在上,孩子惟命是从的模式。相对地,家长和孩子在生活中相互影响,相互学习。  相似文献   

13.
现在许多中小学生的家长为了使孩子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取得优势 ,加大了正规学校教育外的投资 ,课余时间聘请家教已成为一种潮流 ,而大学生则是担当家教的主力军。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讲 ,担当家教为他们提供了勤工俭学 ,走向社会的途径 ,特别是担当家教工作时间比较固定 ,工作环境比较安全 ,比其他兼职工作更能发挥他们的学业所长。同时 ,家教工作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协作精神 ,使他们开始走向成熟 ,因此很多大学生乐意从事这项工作。作为中小学生的家长也比较愿意聘请大学生来辅导自己孩子的学习 ,因为一方面大学生收费比较低…  相似文献   

14.
刘从良 《教育文汇》2014,(18):41-41
我的孩子在读小学。 我一直认为家长教育孩子是有很大学问的。在读了很多家教类书籍后,我却发现,家庭教育的学问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家长必须爱孩子。爱,是成功家长公开的秘笈。没有哪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怎么表达这种爱呢?我认为,家长爱孩子最基本也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给孩子足够的陪伴时间。而不少家长特别是父亲,很少能做到这一点。很多男人把家教的责任全部交给女人,几乎不抽出一点时间陪伴孩子。当家成为男人的旅馆,他回来只负责点评家中的卫生和饭菜时,还有和谐完整的家庭教育吗?  相似文献   

15.
以前,家长请家教主要是给孩子补习文化课;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请家教陪孩子玩。自去年底山东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以来,家长的教育需求也在逐渐变化,不少具有体育、文艺特长的陪玩家教受到青睐。  相似文献   

16.
大学期间,我曾做过好几份家教,目睹了一些奇怪现象,如我和学生在房间里学习,家长却和朋友在厅里打麻将,大声嚷嚷。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学生安心学习,就是我也无法安心教。如今成为一个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接触多了,我发现没有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他们的教育方式有时与愿望错位了,于是,教育的结果也发生了偏差。  相似文献   

17.
劳云 《家教指南》2006,(10):8-8
又一起家教成功了,又一个孩子成材了!——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众多家长纷纷从家教误区中走出来的今天,这样的事例在诸多媒体上已屡见不鲜。然而,郭大为、郭厚佐父子走过的成功、成材之路(详见本期“成功家教”栏目文章)却独具特色,独领风骚,令人耳目一新,大饱眼福。更值得我们众多的家长认真阅读、深刻思考。统而言之,郭家父子成功的归因是:正确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具体分析,我们又能清楚地看到他们所开辟的一条条不同寻常的成功之路。其一,不盲目从众,不谈网色变。当今,作为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最佳途径首选上…  相似文献   

18.
刘晨 《早期教育》2006,(3):23-23
家长们都希望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家教指导.而且不同的家庭对家教指导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幼儿园应根据指导对象的特点和需要来选择适当的指导形式。切实提高家教指导工作的可接受性,让家长们心随“园”动,实实在在地关心幼儿园。  相似文献   

19.
吴明星 《中华家教》2012,(10):17-18
时下,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多家长纷纷给孩子请“一对一”的家教。不可否认,有些家教的确能拾漏补缺,因人施教,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但是,也有很多家长比较盲目,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实际效果,不仅耗时耗力.而且会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效率,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实在得不偿失。所以,在给孩子请家教前,看看你是否掉进了以下误区。  相似文献   

20.
刘颖 《快乐阅读》2012,(24):120-121
我们大家都知道,家教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的一大部分,孩子的家教好不好,不但关系到这个家庭的未来,也关系到社会的未来。作为家长我们就是孩子的榜样,孩子的表率。我们的言语,行动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这个镜子要在孩子面前清清楚楚,端端正正。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不断学习,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