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记者》2012,(6):94
"股神"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17日宣布,斥资1.42亿美元购入美国媒体综合集团(MediaGeneralInc.)公司旗下的63家报纸。该交易预计在6月25日完成。这是巴菲特在去年底投资家乡报纸《奥马哈世界先驱报》后,在纸质媒体领域做出的进一步投资。  相似文献   

2.
袁晓航 《传媒》2014,(8):38-40
正原始人的群居,就是社区的雏形,聚居在一起,互通有无,传播信息,这正如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所说:"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没有社区,也就不会有传播。"新媒体攻城略地,大报集团压力倍增,"股神"巴菲特却在此时斥巨资买下了《奥马哈世界先驱报》等美国东南部的63家社区报,这让人们眼前一亮,社区报因此被认为是传统媒体最后的"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3.
据英国《每日邮报》今年5月17日报道,美国亿万富翁沃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宣布,将以1.42亿美元(约合9亿元人民币)现金收购美国广播及出版商Media General旗下的63家地方报纸。这是继2011年后,巴菲特又一次重金收购美国的地方媒体。2011年11月底,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宣布以1.5亿美元现金收购《奥马哈世界先驱报》,其中包括该报社5000万美元的债务。而在2008年伯克希尔的年度会议上,巴菲特还曾公开嘲笑纸质媒体的运营模式。"报纸是一种过时的模式,将持续亏损且不复生机。"巴菲特当时是这么说  相似文献   

4.
《全国新书目》2013,(11):25-26
巴菲特传(纪念版) 作为世界顶尖的投资人,巴菲特的投资智慧和人生历程历来受到众多投资者关注。在这部传记中,作者以巴菲特独有的投资风格和管理方式为焦点,对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投资策略、人生哲学和管理智慧等进行了深入透彻的描述和分析,并运用大量翔灾的材料重现了巴菲特如何由一个奥马哈报鱼成长为一个投资大亨。如何在他所崇拜的导师格雷厄姆的影响下寻找一只只被低估的股票,从而积累财富,以及如何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谢造成美国最大的集闭企业的奥秘……  相似文献   

5.
专业大师     
投资大师 迷恋投资的过程并从中得到满足;可以轻松摆脱任何个别投资对象. 失败的投资者 爱上了他的投资对象. 1956年,佛蒙特州的物理学教授霍默·道奇驱车穿过半个美国来到了奥马哈.他只为一件事:说服沃伦·巴菲特替他投资.他是从他的朋友本杰明·格雷厄姆那里听说巴菲特这个人的.  相似文献   

6.
陈禹安 《军事记者》2012,(10):43-44
新媒体,新媒体,满城满眼都是新媒体。就在新媒体喧嚣尘上,传统纸媒被大肆唱衰的时刻,投资之神巴菲特于2012年5月却花费了1.42亿美元的巨额资金收购了MediaGeneral旗下的63份社区报。在这之前的2011年11月底,巴菲特还用1.5亿美元收购了《奥马哈世界先驱报》。  相似文献   

7.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记者张倩影)在金融危机面前,"股神"巴菲特像每个普通投资者一样也会犯错。近期中国工商联出版社引进了《巴菲特也会错》一书,该书的作者瓦罕·简吉恩是福布斯投资人顾问中心副总裁及执行董事,也是巴菲特最亲密的合作伙伴。他从不同视角展示了这位当今最有影响力、最成功的投资者,并对巴菲特的投资风格做  相似文献   

9.
沈尹默先生是我的大姑父,出生在陕南(今陕西汉阴),一口地道的陕南话伴随着他的一生。陕南那质朴的民风、厚重的人文环境造就了他的沉稳个性、包容万象的修养。我大姑妈褚保权是我爷爷的大女儿,排行第二,浙江余杭人。她个性开朗、好学、聪明。1932年,沈尹默在上海任中法文化交换委员会主任兼孔德图书馆馆长,我大姑妈任秘书。那时他俩在一起工作,虽相恋却未成婚。沈尹默的办公室距离我们家很近,步行只要几分钟就到了。我们家是个大家庭,我爷爷奶奶、爸爸  相似文献   

10.
郑保国 《中国记者》2012,(8):118-120
2009年以前巴菲特对报业的发展一直持悲观论调,然而现在却拥有88家美国社区报纸,他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了对报业的看法,转而对它充满信心了呢?为什么他选择购买社区报,而不是闻名世界的大报呢?  相似文献   

11.
2013年3月2日,被誉为美国“股神”的巴菲特发布一年一度的致股东信。在过去的15个月,由他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总共斥资3.44亿美元,收购了28家报纸。同时,他还声称,如果价格合适,会购买更多他“喜欢的报纸”。  相似文献   

12.
爱国红烧肉     
你还记得吧?我以前写过小S开创的《毒舌减肥派》。"你胖了,他依然爱你,但分在每一块肉上的爱就少了。"但如果,爱你的人,他自己也胖了呢?我就眼睁睁看着我和我的他,像两只气球,慢慢地被吹起来,吹起来……这些年来,我孜孜不倦地减肥,虽收效甚微,但痴心不改,逢人便取经,到处找偏方。我看港姐接受采访的时候,都是边踩跑步机边看屏幕的。我估算了下,看一集美剧,可踩40分钟跑步机。无奈,刚跑两步,就晕得分不清男女了。  相似文献   

13.
余潜飞 《传媒》2014,(7):29-30
正2013年3月,著名投资人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Cooperation)的网站上公布了2013年致股东信。他在信中说:"在过去15个月里,我们以3.44亿美元收购了28家日报",并详细解释了近年来收购报纸的原因:"无论如何,报纸在传递地方新闻方面,依然维持着霸主地位。如果大家想知道自己的社区发生了什么——无论是市长的八卦,税收,或者高中橄榄球队的  相似文献   

14.
巴菲特在投资生涯中,对于传媒的投资不仅出手资金巨大,而且持有时间长。他对于《华盛顿邮报》几乎是终生持有。巴菲特对于传媒行业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理解,他甚至还间接地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  相似文献   

15.
经管     
《全国新书目》2008,(17):27-27
巴菲特传本书作者以巴菲特独有的投资风格和管理方式为焦点,对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投资策略、人生哲学和管理智慧等进行深入透彻的描述和分析,并运用大量翔实的材料重现了几十年前巴菲特如何巧妙地寻找价值洼地,如  相似文献   

16.
在金融危机面前,“股神”巴菲特像每个普通投资者一样也会犯错。近期中国工商联出版社引进了《巴菲特也会错》一书,该书的作者瓦罕·简吉恩是福布斯投资人顾问中心副总裁及执行董事,也是巴菲特最亲密的合作伙伴。他从不同视角展示了这位当今最有影响力、最成功的投资者,并对巴菲特的投资风格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和尖刻的批评。书中很多内容,巴菲特自己并不愿意公开,因为它推翻了人们对巴菲特的众多迷思,以及他那“固若磐石”的投资风格。该书不但能帮助我们认识到投资大师如何走向成功,而且能更多地让我们领略到,即使是股神,在金融大动荡的时局中,也会像常人一样出错。  相似文献   

17.
正巴金是中国当代文坛巨匠,也是一位蜚声世界的文化名人。我因工作关系,幸运地与巴金先生结缘,并持续了20多年的友谊。初见巴金1980年代初秋的一天,上海图书馆老馆长顾廷龙告诉我,巴金家中有一批外文书要捐赠给"上图",他嘱我前去巴金家了解—下情况,听听巴老的想法。这可是一份美差呀,想着快要与心中仰慕的巴金见面了,我激动极了。早在读初中时,我就从国文老师那里借阅小说《家》,书中的人物情节让我浮想联翩,"巴金"这个名字也深深印刻在了脑海中。也正是这位国文老师,帮我改名为"斌如"。我原名"慧英",他认为太俗,且希望我能成为一名文武  相似文献   

18.
星期天,刚刚下楼不到10分钟的清清被奶奶领回了家。一进门,奶奶生气地告诉清清妈:"3单元的那个圆圆可真厉害,清清在沙坑那儿玩得好好的,他过来就把清清手里的玩具推土机给夺走了。以后少出门,就是下去,也别跟这种孩子玩儿,免得咱们宝宝  相似文献   

19.
动态     
《青年记者》2012,(16):82
巴菲特1.42亿美元收购美国63份报纸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亿万富翁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近宣布,将以1.42亿美元(约合9亿元人民币)现金收购美国广播及出版商Media General旗下的63份报纸。而3年前,巴菲特曾表示不会收购任何美国报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还增加对出版商Media General(其还拥有18家电视台)的贷款,以获得其19.9%的股份。巴菲特为报纸行业辩护称,如果报纸能够继续提供其他媒介无法替代的信息,报纸的未来依然值得期待。但是,这些报纸需  相似文献   

20.
李师傅兴奋地走出了莲湖区政务服务中心大楼,原来让他烦琐不堪的事,现在用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办完了:"原来我查阅婚姻档案资料时,比较麻烦.首先要到政务服务中心去咨询,咨询后让我先到档案馆去,办理相关的手续,从档案馆办完以后再返回到政务中心婚姻登记窗口才能拿到相关证明,有时半天甚至一天也办不完.这次再到政务中心开证明,没出大楼就把事给办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