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伊春市滨河区规划景观设计为例,结合伊春多民族聚居的城市特色,基于少数民族文化的规划理念,构建以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景观结构,将少数民族文化运用到滨水景观设计中。  相似文献   

2.
张源铭 《科教文汇》2008,(11):266-266
乡土文化是千百年来人类对土地及自然过程适应的智慧结晶,其中保留和蕴藏着丰富的民间美术、建筑、雕塑及宗教艺术。在日益提倡民族文化的今天,乡土文化进而影响到景观设计领域。景观设计师因此不断从乡土文化中吸取无穷的营养,创造丰产、健康而且美丽的新景观,一种白话的、新乡土景观。  相似文献   

3.
乡土文化对景观设计风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源铭 《科教文汇》2008,(31):266-266
乡土文化是千百年来人类对土地及自然过程适应的智慧结晶,其中保留和蕴藏着丰富的民间美术、建筑、雕塑及宗教艺术。在日益提倡民族文化的今天,乡土文化进而影响到景观设计领域。景观设计师因此不断从乡土文化中吸取无穷的营养,创造丰产、健康而且美丽的新景观,一种白话的、新乡土景观。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东方元素、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上越来越多人的目光,中国元素这一符号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越来越高的艺术价值。在这一大环境背景下,景观设计行业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新中式风格也开始崭露头角。"新中式居住区"作为一个新鲜名词,广泛出现于房地产行业、景观设计行业和居住区研究中,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景观设计是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其设计风格集中反映一定时期、一定地域人们对美好的事物的向往标准。景观设计是集文化、经济、政治、民族传统、自然条件等的综合展现,对整个城市环境能起到强化主题、烘托气氛、塑造个性、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景观设计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创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是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但是,在目前的传统课程教学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只有对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进行不断改革,才能够实现专业景观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创新与实践与理念是指导景观设计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将通过分析目前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基于创新与实践理念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探索基于创新与实践理念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层面,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文化全球化的趋势,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各个国家不论民族、企业、还是个人发展都离不开自身所归属的文化身份,并且在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互动中,文化传统和文化身份的力量日益突出。在民族文化与全球文化的碰撞交流中,始终保持民族经济、文化的独立性,才能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和经济立场。本文认为,文化是现代设计的核心,是表现风格走向国际化的根本基石。现代设计在不断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设计文化,设计文化故而有其民族性。在注重民族性的同时,又要注重其时代性。建立建全一个既有地域性、民族性又有时代性的新的设计文化体系,是现代设计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藏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与其他民族不断交流和相互吸收与促进的漫长历史中创造和发展了具有特色的灿烂文化。藏民族文化至今仍然是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经济借文化而发展,文化借经济而传播,藏族文化产业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定位和发展,计算机网络在其传播与发展中应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层面,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文化全球化的趋势,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各个国家不论民族、企业、还是个人发展都离不开自身所归属的文化身份,并且在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互动中,文化传统和文化身份的力量日益突出.在民族文化与全球文化的碰撞交流中,始终保持民族经济、文化的独立性,才能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和经济立场.本文认为,文化是现代设计的核心,是表现风格走向国际化的根本基石.现代设计在不断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设计文化,设计文化故而有其民族性.在注重民族性的同时,又要注重其时代性.建立建全一个既有地域性、民族性又有时代性的新的设计文化体系,是现代设计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对居住环境也逐渐注重,在购置房产中社区内景观设计已经成为重要的参考指标,在这种背景下,景观设计行业迅速崛起。景观设计属于艺术文化的范畴,在设计过程中会与周围环境、人文风俗有着密切的联系。以提高景观设计行业为目的,对地域性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在各地居住区规划建设中,越来越重视居住区景观的设计。水景设计是景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尤其是中式水景设计更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就是探讨东方文化(中国元素)这一符号在居住区景观水景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近古是中国民族关系最复杂的时代,也是民族融和与同化加剧的时代。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政治、经济利益的冲突而引发战争并产生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碰撞,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加深的友好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和信任,加速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少数民族在封建化的过程中,充分吸取了汉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优秀成果,更多的表现出汉化的特点,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道路交通发展得越来越快,道路景观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道路景观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城市文明、改善城市环境、丰富城市景观有重要的作用。道路建设是一个城市交通发展的命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现代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道路建设方面在城市和农村都有了极大的发展。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和农村发展品质的不断提升,我国道路建设中对景观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景观设计是指对道路部分和沿街部分进行绿化、改造、路灯维修、油漆翻新等工程。本文试从我国道路建设中的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希望对广大道路建设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近古是中国民族关系最复杂的时代,也是民族融和与同化加剧的时代.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政治、经济利益的冲突而引发战争并产生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碰撞,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加深的友好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和信任,加速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少数民族在封建化的过程中,充分吸取了汉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优秀成果,更多的表现出汉化的特点,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  相似文献   

15.
孟雪 《科教文汇》2007,(12Z):142-143
近古是中国民族关系最复杂的时代,也是民族融和与同化加剧的时代。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政治、经济利益的冲突而引发战争并产生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碰撞,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加深的友好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和信任,加速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少数民族在封建化的过程中,充分吸取了汉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优秀成果,更多的表现出汉化的特点,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道路的景观要求不断提高。本文详细阐述和分析道路景观设计,介绍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并探讨道路景观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城市景观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因素,具有社会功能、历史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空间载体。一座城市的外在形象直接体现在城市景观的设计中,并且承载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还能有效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行为活动、日常生活等。但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高速发展,致使中国许多历史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流逝。对地域文化视角下城市景观的设计进行研究,不仅能赋予城市景观浓厚的文化气息,还可以展现城市的文化及魅力,从而挖掘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开拓新的城市景观设计路径,使城市景观设计能够体现特定区域的历史、文化、民族与传统。  相似文献   

18.
曹志明 《科技风》2014,(8):229-230
本文在剖析新城区景观规划设计建造突出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新城区景观设计中可遵循运用的设计思想,提出了实践中相应的具体方法。以期新城区景观设计突出体现绿色生态,地域文化,时代方向等特征,使其满足生态、社会、经济和美学等多目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景观设计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迈进,人类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比如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传统文化的丧失等等,本文对现代景观设计含义产生背景以及原则与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现实的景观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乡土文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全方位挑战,我们一再的强调要走出去,以应对这种挑战.要走出去就得有自己的特色,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乡土文化,是我们走出去带给世界最好的礼物.落实在景观设计中便要营造本土特色的现代景观,乡土文化反映的是当地人长期与自然环境共存所形成的和谐关系.探讨乡土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有利于加深对二者关系的认识与理解,对建造有本土特色的现代景观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