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中国教育报》消息,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在近日的一次报告中称,我国历来重视因材施教,而我们对好学生因材施教的习惯做法是让他们"多学一点、学深一点、学早一点"。这样做并不适合最优秀的学生:越优秀的学生,越应该给他们"松绑",给他们更多的自主空间去自主学习和研究。一流人才主要不是课堂教出来的。作为一个教师,作为一所学校,  相似文献   

2.
刘爱旗 《陕西教育》2008,(12):55-55
教师要善于做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在教学实践中就是要我们“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点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就小学阅读教学而言,怎样做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发展呢?  相似文献   

3.
朱邦芬 《成才之路》2011,(35):10-J0004
我国历来重视因材施教,而我们对好学生因材施教的习惯做法是让他们“多学一点、学深一点、学早一点”。这样做并不适合最优秀的学生:越优秀的学生,越应该给他们“松绑”,给他们更多的自主空间去自主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核心观点:我国历来重视因材施教,而我们对好学生因材施教的习惯做法是让他们“多学一点、学深一点、学早一点”。这样做并不适合最优秀的学生:越优秀的学生,越应该给他们“松绑”,给他们更多的自主空间去自主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设计、去选择、去竞争、去锻炼、去体验,去做他们想做而应该做的事情,同时保护和注重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使他们创造思维的火花,燃烧成熊熊大火。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相似文献   

6.
<正>以人为本的现代数学课堂应当少一点禁锢,多一点自由和自主,课堂上,教师多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由去飞翔。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多留自主的空间。一、在课始导入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尽可能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给活动的空间,多给成功的体验。当学生解题思路受阻时,引导学生用图解法寻求  相似文献   

7.
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其实,我们不妨大方一点,多给学生一点空间和时间,多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舞台,多让展示一些真我本色,在教学中我们少做一些,让学生多尝试一些吧. 一、少演示,多让学生自主地操作——做一名"研究者" 儿童的动作思维占优势,他们的智慧是出在指尖上的,我们要鼓励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者用眼睛看科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再创造"的探索过程.作为教师不要因为怕学生乱或怕时间不够,就把本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后得出的结论改由自己演示讲解,让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教师的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8.
胡爱武 《学苑教育》2023,(12):62-63+66
按照“学讲方式”的要求,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做“导演”,让学生来做课堂这部大戏的“主角”。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果展示、质疑拓展等环节,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给他们一个平台、一点空间、一个机会、一次微笑,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而非严师。  相似文献   

9.
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需要教育的创新。而教育创新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创新。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设计未来,去选择、去竞争、去锻炼、去体验、去创造,去做他们想做而应该做的事情。而教师,就是一个沉稳的指导者,灵活的组织者,积极的判断者和进步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0.
姚侃 《班主任》2004,(6):15-15
我做教师四十年了.经常有年轻的同事问我,"当好教师的奥秘是什么?"我总是回答他们:"要当一个好教师,首要的是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多年的教师生涯让我深切地感受到:热爱学生不仅是当好教师的前提,而且应该是每个教师的天职,应该是每个教师对自己的基本要求.做不到这一点就不配当教师,更不用说当一个好教师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确实是至理名言.  相似文献   

11.
吴静 《江苏教育》2008,(8):50-51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而是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决定,去思考,去体验、感悟.去创造、实践、应用。”作业作为英语教学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要求教师对作业的总体创意和设计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笔者认为要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需学生主动去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家庭作业。  相似文献   

12.
在倡导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今天,教师特别要注意给学生创造探索研究的机会,让他们拥有充分的自由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学生自己可以做的事就应该放手让他们去试一试,这对于他们自身能力的培养、科学意识的形成都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博学多识,还应该平易近人;应该垂下头去让学生看到微笑,应该俯下身来与学生亲切交谈,形成一种亲和力。笔者认为,一个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学会尊重教师要尊重所有的学生。当课堂上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要向他们投去鼓励的目光,并适当地给予他们启发和点拨,千万不要挖苦讽刺,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当学生未完成作业时,教师也不要急于批评,可以这样说:"这次是不是忘写了?回去认真思考,老  相似文献   

14.
薄祥梅 《时代教育》2009,(10):201-201
做教师的都知道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都知道孩子的自尊心不可伤,自信心不可灭,可我们做得怎么样呢?情绪一激动就只看到孩子的缺点了,恨不得把一下子就把学生扳得直直的,身上找不到一点缺点才好.孩子是需要去教育的,可也需要我们去关爱.教师们都应该蹲下来看学生,常常听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常常反省自己,做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做学生的朋友,让心与心撞击出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15.
在倡导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今天,教师特别要注意给学生创造探索研究的机会,让他们拥有充分的自由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学生自己可以做的事就应该放手让他们去试一试,这对于他们自身能力的培养、科学意识的形成都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作为教学目标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  相似文献   

16.
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学生体验出发.多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关注技能的训练,让他们打下扎实的基础;多给学生一点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多给学生一些方法,教会学生主动去探究.让学生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懂得去欣赏,去感悟,去体验.  相似文献   

17.
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一下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多留一些空白和悬念,把思考的权力、寻觅结果的权力还给学生。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需要,让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时时处在不懈地追求中。对有些知识的传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耐心地引导,启发学生去悟规律、悟方法,当他们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时,他们才会记忆终生。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留下一些空白和空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深深体味到思考的乐趣和寻觅的快乐,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学习。课堂上多留下一些空白,是培养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8.
为倾听支招     
对话,从狭义来讲,就是“相互交谈”,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为目的的谈话。教学中,要使这种谈话进行下去,教师必须改变“我说你听”的行为方式,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做一个真正的倾听者,倾听学生话语中的深层含义,方能走进他们的世界。1.零距离接触。首先,教师要缩小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把讲台作为自己的永久根据地,始终与学生保持远距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在学生小组讨论的时候,在师生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应该走进学生中间,让自己多倾听。其次,要实现师生心理的零距离。教师要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设身处地去…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当务之急是首先让学生学会讲真话,继而展露其丰富的个性,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作文,让作文园地真正呈现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而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作文教学还学生以灵性的天空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打破传统观念,突破定势思维,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观察、分析,允许他们有自己的看法、观点,要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思考,不仅要看到表面的现象,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创设宽松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要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教师就应该蹲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合作,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够打开思想的闸门,畅谈心里所想。1.尊重每一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做学生的朋友。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进入课文去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让他们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从而对自己所想所说的话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