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基强 《垂钓》2013,(8):66-69
上世纪60年代初,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的后两年,父亲钓鱼的次数更少了。每次钓鱼回来,除了鱼以外,他还会带回一些野菜和小江蛤蜊补充家中伙食。“自然灾害”过去后,我跟父亲钓鱼的机会就相对多了。  相似文献   

2.
夜钓无鳞鱼     
我很小就迷上了钓鱼。为了能跟父亲一起去钓鱼,教师布置星期日的作业常在星期六的晚上就做完。开始看父亲钓鱼,后来自己学钓,不久自己能独立垂钓,到目前已有十数个春秋。但令人最兴奋、上鱼快、钓鱼最多要数1994年秋天的一次夜钓。那天是星期天,午饭后,父亲对我说:“你准备一下,晚上咱们去夜钓。”夜钓对我来说是头一次,所以既兴奋又有些茫然。那天午休也没睡,就翻阅父亲的钓鱼书籍和《中国钓鱼》杂志,学习有关夜钓的知识并准备好钓具。午饭后将吃剩下的鸡骨、肉骨收集在一起,大骨头用铁锤敲碎与鸡饲料加少量白酒调拌在一起做诱…  相似文献   

3.
听爷爷说,我父亲从小就酷爱钓鱼,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在当地钓友中小有名气。我记事后,经常跟父亲一起去钓鱼。他是个善于揣摩垂钓技巧的人,每次去钓鱼都有很大的收获。他能巧妙地根据当地鱼类在不同季节下进食的习性,配制出多种多样的鱼饵,并在垂钓实践中运用自如。  相似文献   

4.
徐卫年 《钓鱼》2008,(16):38-39
钓鱼人跑大鱼是司空见惯的,我也不例外。6岁跟父亲去钓鱼,看到父亲经常跑大鱼。等我长大成人,钓鱼也成了我的一大爱好,但也同时是“子承父业”,每逢碰到大鱼总是很难拿上来。同去钓鱼的人常笑话我只能钓到小鱼,钓不上大鱼。但也有一次我碰到一条22斤重的草鱼,  相似文献   

5.
教父亲钓鱼     
刘勇军  娃娃鱼画 《垂钓》2010,(11):48-49
我没想到有这么一天,父亲会想到学钓鱼。父亲是那种好热闹的人,走亲访友、喝酒打牌,哪热闹往哪挤,怎么可能拿着钓竿,寂寞地呆在水边上?他的性格跟钓鱼简直格格不入嘛。  相似文献   

6.
焦卿 《垂钓》2014,(10):11-11
铁岭市上台水库位于铁岭县上台村西北侧,虽说这座水库不如柴河水库那般有名,但我却对这里充满了感情。我七八岁的时候就和父亲一起在上台水库钓鱼了,转眼间20多年过去了,父亲的年纪一年比一年大,只有钓鱼是他一成不变的爱好。小时候,我是跟着父亲钓鱼,而现在是我带着父亲钓鱼。  相似文献   

7.
林敬武 《钓鱼》2005,(14):M002-M002
早在2000年的时候,就有位同事很是惋惜地跟我说:“老弟,你年纪轻轻地就开始钓鱼,是否早点了?”那时我刚刚学会钓鱼不久,但很快就体会到钓鱼的乐趣,我很坚定地对他说:“我觉得是太迟了,如果早学几年,我就可以早快活好几年啊!”是的,如今几年过去了,我最终还是没有放弃钓鱼,从中体会到的钓鱼的快乐也感染了身边许多朋友。  相似文献   

8.
《钓鱼》2007,(24)
在我上小学期间,父亲曾数次带着我到家乡的河塘钓鱼。父亲给我约法三章,说钓鱼时一是不能随便讲话,二是不能随意走动,三是我的钓鱼之处离父亲的钓点要在10  相似文献   

9.
今年85岁高龄的父亲,多年来极其钟情钓鱼,尤其是海钓。10年前,父亲来港探亲时就开始迷上了海钓。每每见到父亲钓鱼,我就会想起40多年前父亲带我和弟弟在江西的一些湖泊钓鱼,奶奶大老远给我们送饭的情景。对于我和弟弟来说,那真是一个快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10.
徐锐 《垂钓》2009,(9):53-53
我的养生经验是钓鱼。我是一个退休职工,已72岁。退休前体弱多病,食欲不好:退休后参加了钓鱼协会,学习钓鱼,由于参加钓鱼活动,饭量增加了,晚上能安睡,也不容易患伤风感冒了。我觉得垂钓的确能健身,想跟老年朋友们聊一聊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钓鱼》2007,(22)
我的养生秘诀是钓鱼。我是一个退休职工,已72岁。退休前体弱多病,食欲不好;退休后参加了钓鱼协会,学习钓鱼,由于参加钓鱼活动,饭量增加了,晚上能安睡,也不容易患伤风感冒了。我觉得垂钓的确能促健身,想跟老年朋友们聊一聊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王鹏 《垂钓》2014,(6):24-29
印象中,父亲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钓鱼迷。从我记事开始,我的玩具就比其他孩子多了一样,那就是父亲的钓竿。记得小时候,家中的柜子里罗列了很多钓竿,而我在把玩这些钓竿的时候,父亲也从不阻拦。就这样,在父亲的熏陶下,我也与钓鱼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3.
徐锐 《钓鱼》2007,(11X):69-69
我的养生秘诀是钓鱼。我是一个退休职工,已72岁。退休前体弱多病,食欲不好,退休后参加了钓鱼协会,学习钓鱼,由于参加钓鱼活动,饭量增加了,晚上能安睡,也不容易患伤风感冒了。我觉得垂钓的确能促健身,想跟老年朋友们聊一聊我的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渔人的习惯     
安基强  昕东图 《垂钓》2011,(2):64-64
上世纪60年代初,我不到十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去松花江钓鱼。虽然一年之中父亲带我钓鱼的次数很有限,我还是发现了一个规律:父亲钓到小鲤鱼、小鲇鱼,都会放回水里。充满好奇心的我自然要问为什么。于是我明白了,鱼是有大小、种类之分的,吃掉可以长成大鱼的小鱼儿是暴殄天物,是为传统习俗所排斥、被人们所诟病的。  相似文献   

15.
路安  陈建晖 《垂钓》2007,7(10):43-43
水库没有名牌鱼 小程刚跟远近闻名的钓鱼迷老王学会钓鱼后,便购置了全套高档钓鱼用具和钓鱼服,兴冲;中约老王一起来到水库钓鱼。可是直到傍晚时分,他也没有钓上来一条鱼,而旁边的老王却钓了很多鱼。小程纳闷地问老王:“你用的是普通的钓鱼竿、普通的鱼食,都能钓上来那么多鱼,而我用的是名牌鱼竿、名牌鱼食,穿的是名牌钓鱼服,却为什么钓不上来鱼呢?”老王笑着回答说:“因为这个水库里没有名牌鱼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我这个人喜欢钓鱼,简直到了入迷的地步。从十来岁扛着小竹竿蹦蹦跳跳地跟着父亲到小河边学钓鱼起到现在,我的钓鱼历史已有45年了。我又是一个钓鱼书籍的爱好者,《中国钓鱼》出刊不久我就订阅了。但那时收入很低,加上邮局服务质量太劣,一年6期总共才收到3期,妻一怒之下不让我订了。最近几年,我们这个地方连年干旱,河塘干涸,好多老钓点无鱼可钓,加上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去远钓,因此钓鱼的机会少了。钓不成鱼,对于一个老钓迷来说,其失落感真令人不好受,哪怕是接触一下跟钓鱼有关的事物也好哇。于是,我又迷上了《中国钓鱼》,从中享受钓鱼的乐趣。信不过邮局,我就到书报摊上买。这个城市买不齐,我就到那个城市去买。  相似文献   

17.
记得还是孩提的时候,我便与钓鱼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有空就随着酷爱钓鱼的父亲走南闯北到处去钓鱼。后来人大了,立业成家了,工作繁忙家务缠身,钓鱼成为了令人留恋的回忆,却再也没有实践的机会了。 1992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又让我这个钓鱼迷重操旧业,并且是一发而不可收。那回单位组织的钓鱼比赛,我从父亲手中借了一支威海手竿参加比赛,凭借儿时的记忆,竟也拿了个尾数  相似文献   

18.
高国祥 《钓鱼》2013,(7):14-16
受家父酷爱钓鱼之影响,打10岁起,每逢周末我便随父亲去钓鱼。披星而去,戴月而归,每次二三斤鲫鱼不在话下,有时还能碰上几斤重的红尾鲤鱼,熬上一锅鱼汤,全家人吃的不亦乐乎。在物资极度匮乏的70年代,那简直就是一顿美餐了,用父亲的话说,既改善了家人的伙食,又不用担心我跟别的孩子学坏,真是两全其美。至此几十年,周末垂钓皆是我的必修课,且乐此不疲。可惜,那时用的都是竹子做的钓竿,头重脚轻、拗手。1996年,家乡有人开店卖起了玻璃纤维做的国产"大炮  相似文献   

19.
安基强 《垂钓》2013,(9):64-67
父亲因病不能去钓鱼了,他把全部钓鱼家什都给了我。我每次钓鱼,他总是叮嘱我,千万不要下水游泳,遇事不要与人争执,对人要有礼貌,说话要和气,人都是敬出来的。我一直谨遵父亲的教诲,天再热也不下水,凡事与人为善,更不招惹是非。  相似文献   

20.
陈天开 《中国钓鱼》2018,(12):95-96
今年78岁了,一生喜欢钓鱼。我从七八岁时就开始学钓鱼,那时跟村里的一位老人叫覃美清学钓鱼,我叫他四伯父。平时他喜欢我乖灵小巧的,他一去钓鱼,就叫我跟他一块到河边。每次他都拿着两三支钓竿,他自己拿两支,分给我一支钓竿,让我跟着他学。那时钓鱼用的全部是蚯蚓(我们壮族地区叫蚜虫)作钓饵,而钓竿是用山上野生的小金竹来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