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i项目概况进入21世纪后,由于国内外市场对能源需求量的增加,人们对地震勘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震勘探开始进入以往被认为禁区的复杂地表区域,如山地、黄土源以及冻土带。在该类地区地震资料处理的最大问题是静校正问题,常规的方法难以解决。PSGSEIS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成像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地震数据成像的质量,从而提高解释  相似文献   

2.
<正>项目概况进入21世纪后,由于国内外市场对能源需求量的增加,人们对地震勘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震勘探开始进入以往被认为禁区的复杂地表区域,如山地、黄土塬以及冻土带。在该类地区地震资料处理的最大问题是静校正问题,常规的方法难以解决。PSGSEIS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成像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地震数据成像的质量,从而提高解释  相似文献   

3.
正项目概况进入21世纪后,由于国内外市场对能源需求量的增加,人们对地震勘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震勘探开始进入以往被认为禁区的复杂地表区域,如山地、黄土塬以及冻土带。在该类地区地震资料处理的最大问题是静校正问题,常规的方法难以解决。PSGSEIS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成像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地震数据成像的质量,从而提高解释精度和准确度,并显著提高井位部署成功率,这使其对常规二维/三维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技  相似文献   

4.
正项目概况进入21世纪后,由于国内外市场对能源需求量的增加,人们对地震勘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震勘探开始进入以往被认为禁区的复杂地表区域,如山地、黄土塬以及冻土带。在该类地区地震资料处理的最大问题是静校正问题,常规的方法难以解决。PSGSEIS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成像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地震数据成像的质量,从而提高解释精度和准确度,并显著提高井位部署成功率,这使其对常规二维/三维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技术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替代性。目前国内相关企业均依赖国外进口软件,计算规模及速度均受很大限制,急需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技术平台。PSGSEIS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成像系统将成为该领域的创新型应用产品,为国内相关领域的应用水平提升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正项目概况进入21世纪后,由于国内外市场又对能源需求量的增加,人们对地震勘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震勘探开始进入以往被认为禁区的复杂地表区域,如山地、黄土塬以及冻土带。在该类地区地震资料处理的最大问题是静校正问题,常规的方法难以解决。PSGSEIS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成像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地震数据成像的质量,从而提高解释精度和准确度,并显著提高井位部署成功率,这使其对常规二维/三维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技术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替代性。目前国内相关企业均依赖国外进口软件,计算规模及速度均受很大限制,急需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技术平台。PSGSEIS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成像系统将成为该领域的创新型应用产品,为国内相关领域的应用水平提升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项目概况进入21世纪后,由于国内外市场对能源需求量的增加,人们对地震勘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震勘探开始进入以往被认为禁区的复杂地表区域,如山地、黄土塬以及冻土带。在该类地区地震资料处理的最大问题是静校正问题,常规的方法难以解决。PSGSEIS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成像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地震数据成像的质量,从而提高解释精度和准确度,并显著提高井位部署成功率,这使其对常规二维/三维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技术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替代性。目前国内相关企业均依赖国外进口软件,计算规模及速度均受很大限制,急需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技术平台。PSGSEIS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成像系统将成为该领域的创新型应用产品,为国内相关领域的应用水平提升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正项目概况进入21世纪后,由于国内外市场对能源需求量的增加,人们对地震勘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震勘探开始进入以往被认为禁区的复杂地表区域,如山地、黄土塬以及冻土带。在该类地区地震资料处理的最大问题是静校正问题,常规的方法难以解决。PSGSEIS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成像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地震数据成像的质量,从而提高解释精度和准确度,并显著提高井位部署成功率,这使其对常规二维/三维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技术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替代性。目前国内相关企业均依赖国外进口软件,计算规模及速度均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后,由于国内外市场对能源需求量的增加,人们对地震勘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震勘探开始进入以往被认为禁区的复杂地表区域,如山地、黄土塬以及冻土带。在该类地区地震资料处理的最大问题是静校正问题,常规的方法难以解决。PSGSEIS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成像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地震数据成像的质量,从而提高解释精度和准确度,并显著提高井位部署成功率,这使其对常规二维/三维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技术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替代性。目前国内相关企业均依赖国外进口软件,计算规模及速度均受很大限制,急需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技术平台。PSGSEIS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成像系统将成为该领域的创新型应用产品,为国内相关领域的应用水平提升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正>项目概况进入21世纪后,由于国内外市场对能源需求量的增加,人们对地震勘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震勘探开始进入以往被认为禁区的复杂地表区域,如山地、黄土塬以及冻土带。在该类地区地震资料处理的最大问题是静校正问题,常规的方法难以解决。PSGSES地震勘探数处理与成像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地震数据成像的质量,从而提高解释精度和准确度,并显著提高井位部署成功率,这使其对常规二维三维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技术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替代性。目前国内相关企业均依赖国外进口软件,计算规模及速度均  相似文献   

10.
正项目概况进入21世纪后,由于国内外市场对能源需求量的增加,人们对地震勘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震勘探开始进入以往被认为禁区的复杂地表区域,如山地、黄土塬以及冻土带。在该类地区地震资料处理的最大问题是静校正问题,常规的方法难以解决。PSGSEIS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成像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地震数据成像的质量,从而提高解释精度和准确度,并显著提高井位部署成功率,这使其对常规二维/三维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技术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替代性。目前国内相关企业均依赖国外进口软件,计算规模及速度均  相似文献   

11.
正项目概况进入21世纪后,由于国内外市场对能源需求量的增加,人们对地震勘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震勘探开始进入以往被认为禁区的复杂地表区域,如山地、黄土塬以及冻土带。在该类地区地震资处处理的最大问题是静校正问题,常规的方法难以解决。PSGSEIS地震勘探数处处理与成像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地震数据成像的质量,从而提高解释精度和准确度,并显著提高井位部署成功率,这使其对常规二维/三维地震数处处理解释技术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替代性。目前国内相关企业均依赖国外进口软件,计算规模及速度均受很大限制,急需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2.
<正>项目概况进入21世纪后,由于国内外市场对能源需求量的增加,人们对地震勘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震勘探开始进入以往被认为禁区的复杂地表区域,如山地、黄土塬以及冻土带。在该PSGSEIS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成像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地震数据成像的质量,从而提高解释精度和准确度,并显著提高井位部署成功率,这使其对常规二维/三维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技术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替代性。目前国内相关企业均依赖国外进口软件,计算规模及速度均受很大限制,急需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技术平台。PSGSEIS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成像系统将成为该领域的创新型应用产品,为国内相关领域的应用水平提升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震勘探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技术难点也在不断出现,为煤田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技术挑战,常规的地震资料叠后处理技术存在各种局限性,已经不能够解决许多复杂区的地质问题,如在构造复杂区构造成像不清,大倾角地区无法成像等。近年来,针对构造复杂区及大倾角地区,常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来解决构造复杂区构造成像及大倾角地区无法成像问题,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i项目概况 进入21世纪后,由于国内外巿场对能源需求量的增加,人们对地震勘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震勘探开始进入以往被认为禁区的复杂地表区域,如山地、黄土塬以及冻土带.在该类地区地震资料整理的最大问题是静校正问题,常规的方法难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引进一些新的处理和解释方法、技术,针对当前我国中西部煤炭资源三维地震勘探存在的非均匀介质成像、山区静校正、共中心点散射、资料采集质量等问题,在山区开展煤田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研究工作,以期达到提高横向分辨率和断层、陷落柱等构造的预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转变了人们对地震勘探的看法,但由于区域性地质结构不同,地震勘探所经历的实践方法也不同,引发了人们对地震勘探认识和做法上的质疑,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高精度的地震勘探进行细致的研究。本文试图从高精度地震勘探的方法入手,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对勘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高精度地震勘探问题的对策进行论述,以求与同行业工作者达成共识,减少勘测中失误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地震技术的发展,地震资料低频信息在油气藏勘探开发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代油气田的发现离不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装备的进步,利用低频信息有助于提高深部地层资料的成像,也可以直接用于检测油气信息,通过扩展低频信息可以拓宽接收地震资料的相对频宽,改善相关子波的形态,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当前,低频信号的激发是地震勘探最基本...  相似文献   

18.
杨强 《内江科技》2013,(8):39-40,38
本文从潜江凹陷蚌湖地区岩性油藏勘探现状出发,总结当前勘探的瓶颈为储层预测。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相应沉积相特征,通过沉积古地貌分析和地震属性分析、地震相分析、频谱成像等方法,将地质小层对比预测结果与地震储层预测结果相结合,精细刻画潜江组主要目的层的储层展布特征;应用地震属性约束建模法进行叠后波阻抗反演,并和叠前密度反演结果结合,应用法线距离方法来识别渗透性砂岩和盐岩,进而解决储层预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能量补偿技术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彩霞 《今日科苑》2009,(13):131-131,130
地震数据的振幅信息是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一个重要参数,对提高地震勘探精度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已开始大规模实行,地震信号能量的均一化和保幅处理对成像精度的影响极大。为了解决能量不均衡问题,球面扩散补偿、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剩余振幅补偿三种能量补偿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马在田地球物理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辽宁法库人。1957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矿业学院地球物理系。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教授。在反射地震学方法方面提出过许多独创性的原理和技术,对发展中国地震勘探事业具有重要作用。50~60年代提出以“突出地震反射标准层方法”为代表的一系列地震方法,为华北盆地迅速找到油田发挥了重要作用。70年代作为中国最大的地球物理计算中心的方法程序研究室负责人,领导和参与了创建中国大型计算机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系统的工作。80年代着重地震偏移成像和三维地震勘探方法的研究,在偏移成像原理和方法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并受到国外地球物理界的重视。本项研究获得过国家科学进步奖和陈嘉庚地球科学奖。90年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地震波传播与波场成像”的课题研究,在深度偏移方法和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新理论与新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及人民教师的称号(1991)、上海市劳动模范(1991)、上海市科技功臣(1992)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