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六朝是我国乐舞(音乐、舞蹈)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南史·循史列传》描述宋文帝年间的乐舞:“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齐武帝萧赜永明年间的乐舞:“都邑之盛,士女昌逸,歌声舞节,袨服华装,桃花渌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无往非适。”这种带有全民皆习乐舞的状况在中国舞蹈史上尚属罕见。它那在南方特有的“桃花渌水”掩映下的“袨服华装”的色调及其华艳状正是南方所特有的。六朝乐舞的兴盛跟南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宋书》卷六十五《刘道产传》写道:“百姓乐业,民户丰赡,由此有《襄阳乐歌》”。它一方面延续了汉代的乐舞,另一方面则有自己时代的新的创造和发展。六朝时的乐舞主要集中在建康(业)、江陵一带。由于长期偏安江左,江南的地方乐舞遂成为六朝的主要形态和主要格局,然而,衣冠渡江也带来了中原文化、美学,包括乐舞美学。六朝时南北长期处于分割、对峙状态,在文化交流的总背景下,乐舞也出现了相融状态。这是六朝乐  相似文献   

2.
教会大学作为独特的历史存在,在中国的教育史和文化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与影响力。其中,教会大学出版的校园刊物,尤其是文学方面的内容,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还为我们进一步考察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风貌提供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刘芳 《职业圈》2007,(4S):78-79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中,儒、道思想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园林设计。儒学是园林的思想根源,道家文化则是园林建立审美态度的根源。儒家、道家在相辅相成的同时,塑造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理想。  相似文献   

4.
要真正地了解中国的书法 ,文化的研究是必要的 ,并且很多重大问题必须借助于文化的研究才能获得可靠的答案。继《唐人书法与文化》之后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副教授王元军博士的新著《六朝书法与文化》(2 0 0 2年 1 2月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是这方面的又一尝试之作。本书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出发 ,论述了六朝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士人书法的社会价值、书法与士人的生活风尚 ,书法世家与社会文化生态、属吏与书法、寒人之崛起与书法、道教佛教与书法关系等问题 ,还就产生书法形式的地理社会人文环境作了研究。六朝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古典园林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在历史不断发展中,中国古典园林逐渐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气质与特征,使得人与自然、人与艺术和谐相处这一理念得到深刻的体现。深入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可以从其美学意蕴角度出发做一些深入的探讨,以挖掘出中国古典园林中蕴含的现代价值,使中国古典园林在新时期得到发扬光大。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推崇的是小中见大的  相似文献   

6.
十七字诗和说诨话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讽刺性文体和文艺形式,前人鲜有论述。本文从文体发生学的角度,结合宋元瓦舍伎艺演出,探讨了十七字诗和说诨话产生的背景,钩稽其艺术形态和特点,爬梳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沉浮,并进一步说明了其不被中国主流文坛接纳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稻作文化是中国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成功表现之一。开展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就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话语体系的民族文化力和国际张力。对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展开历史与现实的考察,准确认知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籍此探寻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关键路径,为推动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提供借鉴。一、中国稻作文化的历史考察中国拥有古老的稻作遗迹和极其丰富的稻作文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在北宋时期,发展到新的阶段,园林建设日趋成熟。作为北宋都城的东京,园林数目众多,景观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为各阶层的人们提供了理想的游憩空间。游园活动包括礼仪、节目、赏花、朝拜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呈现出鲜明的历史时代特征。东京园林景观及游园活动内容折射出深远的文化内涵,并以山石文化、游园文学、题名文化为载体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文化生态是文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包括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主要考察在人、社会、自然之间互相关系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有的学者把文化生态称作“文化土壤”。小说的文化生态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诸因素对整个文化,或者对小说的生态的决定不是直接的,不像对人本身那样随时身感神受,中间有若干中介因素。这些中介因素主要是“人”,即人在自然、社会制约下所创造的固有的历史文化和当时的思想意识、哲学精神、审美兴趣、道德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中国古代在六朝时兴起的“说话”艺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元平话小说,地域范围是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但不能说黄河及其自然生态是“说话”、“平话”生成的直接决定因素,而是在黄河及其自然生态环境之上所形成的大陆民族文化、农业社会文化和宗法制度文化等。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拟定以下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小说文化的生态。  相似文献   

10.
岭南文化与岭南园林的共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岭南文化与岭南园林之间的关系,从岭南多元文化、商业文化、水文化和海洋文化三个方面与岭南园林进行对照分析,去发现文化与园林实体之间的共生性.  相似文献   

11.
论六朝美学之总体特征和历史地位(上篇)吴功正一六朝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时代,一方面是令人胆寒、颤栗,几乎集中了中国历史上的所有黑暗与残酷;另一方面却是令人神往、心驰,焕发出美学的光亮和色彩。六朝美学具有多方面的特征,它是继先秦之后美学上的又一高峰期。先秦...  相似文献   

12.
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新技术手段的出现和保护理念的更新为园林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与视角。因此,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及统筹多方数据源信息的方式,针对园林遗产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等问题,构建适用于园林遗产历史信息共享管理的流程方法,对园林信息和数据文件进行系统分类与统一管理。同时,以苏州艺圃为例,基于对姜氏时期艺圃的复原研究,运用三维数字化等相关技术构建园林遗产信息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搭建信息展示与传播的Web平台,对艺圃遗产信息进行数据共享,在提高用户浏览体验感受的同时,提升园林遗产的信息传播效果,为园林遗产的研究、保护与传播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天台宋韵     
正宋,以其独树一帜的文化和活力被誉为"东方的文艺复兴时期",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天台山儒释道三教圆融并存,在两宋时期达到鼎盛期,这个时期的天台山文化既有对其前文化的继承与吸收,也有其时代自身的推陈与出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战略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外交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历史经历、国际环境和观念形成三方面来考察当代中国的战略文化的形成。在不同的战略文化下,中国对国内和国际也会有与之相应的反映和政策表现。  相似文献   

15.
引言     
《文化学刊》2013,(4):4
<正>"文风",是个老而弥新的话题。"文采"亦属"文风"问题。中国文论注重文采,古代论著注重文采,是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魏晋六朝文论家刘勰曾明确地提出了"文采"这个文章学兼文论学命题,"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上古神话有两个系统,一是以鸟兽为主体的昆仑神话系统,一是以英雄为主体的太行太岳神话系统。太行太岳神话系统包括了中国神话最精粹的内容,射日、补天、填海、移山、治水、追日等著名神话皆属于这个系统。这一神话系统,渗透着民族童年的经验与感受,体现出了植根于山岳之中的文化特有的品格。发自于大山底部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精神,铸就了民族道德至上的文化理念与“皇天无亲,唯德是辅”的思想信仰。这一文化精神在历史的流变中,分流为“精英文化”和“世俗文化”两个系统,这两种文化在历史中互渗、互补,彼此消长,绘出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曲线。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研究>杂志创刊十五年来,志存高远,勤勉敬业,致力于中华文化的历史考察和义理阐发,在广大作者和读者的爱护支持下,成绩斐然,前景光明.值此刊物庆祝创刊十五周年之际,笔者作为刊物编辑,又身兼文章作者,以为最好的纪念莫过于就中国文化研究问题展开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陈晓耘  杨慷慨 《职业圈》2007,(4S):141-142
文章从教育起源的众多理论入手,以历史分期为线索,梳理了从学校的起源直至21世纪各个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的重视应用技能培养的人事、思想与制度,分析了应用技能在中国以潜流形式发展的历史传承,探寻了应用技能在中国发展史上由后台走上前台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9.
陈雪飞 《职业圈》2007,(9S):103-104
两宋时期,由于城镇数量的增加和扩大,人口大批流向城市。不再由宫延奉养的专业歌舞艺人与农村优秀艺人开辟了固定的演出场所——勾栏。民间舞蹈作为“京瓦伎艺”进入城市勾栏演出,深受市民欢迎。文章依据文献资料对勾栏记载,分析、探讨、推测宋代勾栏的形态和特性。初步认为民间舞蹈第一次走入剧场应该从宋代的勾栏演出开始.勾栏是中国民间舞蹈商业化运作的剧场雏形。目前舞蹈理论界对舞蹈剧场的研究较少,因此对两宋时期勾栏进行探讨,有助于了解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舞蹈演出的声学效果,从而确立勾栏演出在民间舞蹈市场化演出史上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山水园林植根于中国丰厚的文化土壤,其文化景观创作与山水画和山水诗互相影响,形成了众多的融物境和情境于一体的审美主题原型,并在中国园林的传承过程中,不断地被移植和再创作,从而成为中国园林文化传承中的美学基因.北海和清漪园作为现存的皇家园林代表作,集众多审美主题原型之大成,其在山水文化景观优化过程中所运用的高超移植和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