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百味书屋     
《科学中国人》2011,(3):40-41
《中国冰川与环境——现在、过去和未来》——科学出版社(中、英文版)简介:本书系中国科学院原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近50年来一部总结性的冰川学专著,亦系我国冰川学研究的一本经典性重要著作,集我国冰川学研究之大成。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中纬度山地冰川大国,冰川科学研究十分重要。冰川还是我国西部干旱区重要的水资源——我国及周边国家大江大河的源头,由冰川变化引发的水文、水资源变化对于我国西北干旱区山盆地理结构的生态系统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以下简称"天山冰川站")建立于中国冰川学开创之初的1959年,围绕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以下简称"1号冰川")的研究,对中国冰川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亦是对国际冰川学的重要发展和贡献。以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综合观测试验为基础的水文学研究,奠定了我国内陆河流域水文研究基础。60年来,作为中国冰川学观测、试验、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对外开放交流的平台,天山冰川站在冰川物理学、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冰川水文、雪冰物理化学过程、第四纪冰川、冰缘植被与生态等研究方向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为中国的冰川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世界冰川监测服务中心(WGMS)将1号冰川列为全球10条重点观测研究的参照冰川之一,即作为中国和中亚干旱区的参照冰川,其长期、系统的观测研究成为许多国家冰川学研究的参照和典范。  相似文献   

3.
<正>在对海拔较高的山地进行垂直自然带分析时,科学家常常会遇到冰川学上的一个重要标志——雪线。雪线控制着冰川的发育和分布,雪线变化对陆地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指示作用。近30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冰川雪线在不断退缩。河流之源——冰川青海省内冰川总面积达4621平方公里,总储量3988亿立方米。冰川面积以唐古拉山脉最大,其次是东昆仑山脉和祁连山脉。全省冰川年融水量达35.8亿立方米,其中  相似文献   

4.
1982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喀喇昆仑山巴托拉冰川考察与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冰川学界引入注目的一项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成果的取得,不仅把我国冰川学的研究推向与工程建设更加密切结合的新阶段,也标志着我国冰川学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回顾巴托拉冰川科学考察的野外组织管理工作,对同类性质的科学研究工作也许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施雅风教授亲自参加并领导了这次科学考察,笔者有幸参加这次考察的具体组织管理工作,本文拟将一些主要的做法和体会提出来求教于同行,并期望这类问题作为管理科学中的一个实际应用课题而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西藏是我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更是众多江河湖泊的发源地,西藏高原冰湖群近年来由于受到全球性气候变暖的影响,很多研究资料分析都表明冰川在快速退缩,冰湖水位上涨,冰川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多的受到亚洲乃至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等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冰川的重要性。据统计,全球冰川面积有1600万平方千米以上,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全球淡水资源的69%左右。冰川学是地质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冰体,包括山岳冰川、大陆冰盖、海冰、河冰、湖冰、地下水、季节性结冰以及积雪和运动中的雪等。冰川变化影响着全球的大气环流、水循环和气候,  相似文献   

7.
《科协论坛》2013,(4):6-6
中国科协2013年学会工作会议日前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书记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程东红出席会议,并宣读了《关于表彰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优秀科技社团和优秀国际科技期刊的决定》。  相似文献   

8.
科技要闻     
青海省一篇高原医学论文在国际大会上宣读并获奖本刊讯青海医学院教授、青海省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格日力博士的论文《肥胖与急性高原病相关研究》在8月13日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野外医学及环境医学大会”上宣读并荣获优秀论文奖。同时,该论文发表在《美国内科学会杂志》上。该论文首次提出了“肥胖是引起高山缺氧反应的重要因素”的观点,在大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美国《纽约时报》、《盐湖城科学论坛报》和英国BBC等著名媒体对此作了相关报道。格日力教授长期在青海省从事高原医学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国际专业杂志和在…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I0005-I0006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个由地球物理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发现,尘埃能保持温度寒冷,它在最后一个冰川时期,是让大地保持冻结的主要因素。因此可以推测,当今地球两极的快速变暖可能与缺乏尘土有关。这篇刊登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的文章指出,过去的气候模型在试图解释南北两极极端气候的原因时  相似文献   

10.
郑宾 《科学生活》2007,(5):35-35
主要威胁:气候变化其他威胁:抽水过度,农业污染和6座申请中的大坝水资源对于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由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降水、蒸发、冰川融化、洪水和干旱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印度河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非常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印度河的水源主要来自冰川的融水。全球气候变暖加快了喜马拉雅冰川的融化速度,虽然在短时间里会引起河流水位上升,但在未来几十年内,河流水量会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1.
我们代表绿色和平组织去了珠穆朗玛峰,准备拍摄海拔5800米的中绒布冰川,却发现那里的冰川已经消融得面目全非。这样极高海拔的地区也已经受到了气候变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举行的首届国际《红楼梦》讨论会上,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讲师陈炳藻宣读了一篇《从字汇统计论证红楼梦的作者》的论文。电子计算机闯入“红学”研究园地,是国外近几年来开拓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邵兴宝 《科教文汇》2007,(12X):255-255
雪线作为冰川学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控制着冰川的发育和分布。雪线变化对陆地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指示作用。本文试图从相关资料着手探求雪线分布成因。  相似文献   

14.
雪线作为冰川学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控制着冰川的发育和分布.雪线变化对陆地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指示作用.本文试图从相关资料着手探求雪线分布成因.  相似文献   

15.
王欢 《青海科技》2014,(2):44-45
<正>全球变暖导致珠峰地区冰川消融,这将会破坏全球水资源的平衡,从而对世界生态产生深远影响。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曾发布报告称,本世纪中,中国西部冰川面积将比现在减少28%。如果全球持续升温,喜马拉雅地区的冰川继续以当前的速度消退,到2035年其总面积可能从现在的50万平方公里缩减到10万平方公里,甚至很可能全部消失。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一次气候会议上,意大利米兰大学研究小组在报告中提到,珠峰地区冰川在过去50年里消融14%,雪线上升了180米。珠峰及其附近的萨加玛塔国家公园的冰川、温度和降  相似文献   

16.
《发明与创新》2006,(4):19-19
冰川数百万年前曾在火星上出现过,未来将再次在火星表面出现,这是日前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做出的推断。 据法国《科学与未来》杂志报道,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科学家福盖特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一直对火星气候变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互文性理论以其对文学传统的包容性以及对文学研究视野的可拓展性而日益受到学界重视。《红楼梦》广泛吸收借鉴大量文学、文化文本,与"临川四梦"中的三梦有密切关系,而剩下的《紫钗记》与《红楼梦》之间的互文性联系却一直为学界忽略。事实上,两者在人物形象、情节设置、故事线索、语言符号的使用等方面存在多处互文性对接。可以说,《紫钗记》实际上是《红楼梦》一条长期被遮蔽的文化血脉。  相似文献   

18.
《学会》2013,(3):59-59
<正>2月26日,中国科协2013年学会工作会议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书记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程东红出席会议并宣读了《关于表彰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优秀科技社团和优秀国际科技期刊的决定》。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学会学术部部长沈爱民出席会  相似文献   

19.
刘园园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I0011-I0011
<正>科技日报讯(记者刘园园)中国科学院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站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1960年到2013年,祁连山最大的山谷冰川——老虎沟12号冰川退缩了390.7米,平均每年退缩超过7米;仅2009年到2013年就退缩了79.4米,平均每年退缩将近20米。"冰川本身就是气候的产物,对气候也十分敏感,一旦气候发生变化,很快会反映在消融上。"中科院寒旱所助理研究员刘宇硕说。随着气候的变暖,祁连山冰川正在加速消融。据统  相似文献   

20.
<正>初冬时节春意暖,学界朋侪聚贵阳。论说认知与文化,惊雷只待一声扬。初冬时节,在温暖的冬日阳光照耀下,爽爽贵阳充满着春意。12月9日至10日,由贵州民族大学、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世界科学出版社、《科学中国人》杂志社、Journal of Human Cognition、《认知科学》国际学术期刊联合主办,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共同承办的第九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第三届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