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竞 《世界文化》2010,(4):29-31
<正>数百年来,围绕着意大利绘画艺术大师达·芬奇的巨作《蒙娜丽莎》的谜团一直不绝。然而一次前所未有的技术检测在有关大师技法、画中人物和油画原始状态等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画家提香(1488/1490—1576)是一位宗教画大师,受聘于全欧洲的肖像画家,也是以神话为题材的绘画大师;他那些神话画的独创性与装饰美,至今尚无能出其右者。  相似文献   

3.
元代,是中国绘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此期中国画注重笔墨情趣,融入传统书法,强调诗、书、画的统一,集中地反映于山水和花乌领域。元代创文人绘画新天地,钱钟书先生指出,“元人之画,最重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主,元人之诗,却多描头画角,以细润是归,转类画中之工笔”。  相似文献   

4.
《穿皮衣的女人》(封面)这幅画的作者是西班牙著名绘画大师格列柯,画中的那位穿皮衣的女人名叫多纳·耶罗马尼·德·拉斯·奎瓦斯,是格列柯十分喜爱的女人。格列柯经常把她的形象画在自己的作品中,他画的圣母和女圣者们具有奎瓦斯的特征。这幅画作于1577年,当时...  相似文献   

5.
扇面画是文人在扇面绘画、书法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别体之作”,其出现及演变与扇子的演变相始至今。书画与扇页结缘而成扇面画肇始何时尚无从确考。一般而言,扇面画的演变经历了宋以前团扇画一枝独秀、宋元时团扇画与折扇画并存和明中后期至有清一代以折扇画为主的3个时期。  相似文献   

6.
《等待戈多》,这部风靡欧美大陆的荒诞派戏剧扛鼎之作,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这是贝克特受到一幅油画的启迪和滋养而创作的,而对于这幅画知道的人怕是更寥寥无几了。贝克特作为20世纪举足轻重的戏剧家和作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贝克特和绘画艺术的渊源似乎并不为大众所知,事实上,贝克特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绘画鉴赏大师,而他自己的创作也和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凡观赏过袁德华绘画者,无不由衷生出缕缕惊讶之感;袁德华笔下那满铺画面的构图张扬着一种令人难以言喻的神秘。  相似文献   

8.
许多杰出的作家具有超群出众的绘画天才,例如,马雅可夫斯基当过职业画家,一些作家即便不象他那样当职业画家,也经常在手稿上画满大量的画。这些画  相似文献   

9.
基督在三十岁左右时,在耶路撒冷附近的各各地山刑场被处磔刑。留传后世的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像,不仅是传教用的《圣经》故事画的主要题材,也是一般美术作品的主要题材。格吕内瓦尔德、鲁本斯、凡·代克等许多绘画大师,都采用各种不同的构图描绘这一题材,留下了不少不朽的杰作。在许多圣经故事画中,最具象征意义的无疑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像一画。以它为中心,基督死前的故事画有:《受胎告知》、《清净受胎》、《圣母子像》,再就是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相似文献   

10.
张咏 《中国文化》2014,(1):257-259
作为中国人物绘画体系之一大宗,罗汉题材之绘画有其绵长悠久之历史。作为曾被广大中国民众信仰之对象,罗汉造像与佛和菩萨一样,在佛教艺术中有着大量表现,而将罗汉摹写入图,则始於六朝,东晋戴逵尝画有《五百罗汉图》,是为吾国迄今所见最早之罗汉题材绘画。由唐宋至明清,  相似文献   

11.
正粉笔画并非一门新兴的艺术,早在16世纪的欧洲它就已经出现。而当代一位年轻的女画师,以其出色的技巧、梦幻的色调和诗意的风格,将这一稀有画种推向了一个高峰——她就是俄罗斯被誉为"粉笔画大师"的Olga Abramova。Olga自小对绘画有着天然的热爱,无奈家中子女众多,庸常的家庭无法为她提供发展这一爱好的充裕条件,  相似文献   

12.
《寻根》2021,(4)
正引言举凡人生礼仪、游艺娱乐、节庆活动、民间信仰、民俗器物、餐饮、亲族、生产方式、集市贸易、庙会等方面的习俗惯制及各种风俗事象,均属风俗画的题材范畴。风俗画以其题材之专门而区别于其他画种,其绘画材料、形式、绘制工具与方法,与中国绘画史上的其他画种相比,表现出题材多样、五彩缤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是受到人为的损坏,著名的画作也会失去昔日的风采。要想永久地保存名画,以供后人欣赏,只有借助于修复专家们的高超技术。长期以来,俄罗斯的名画修复一直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幸运的是,创建于1856年、坐落在莫斯科河畔的最有名的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要对俄国印象派绘画大师米哈伊尔·弗鲁别利(1856—1910)的名画《落败的魔鬼》进行修复,记者有幸参观了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4.
我和一鸣的相识,缘于书画。未谋其面,先见其画。他的绘画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山叠水嶂,云海蒸腾,氤氲一片,让我有走进真山真水,身临其境之感。一位美术爱好者曾问我:“那么真实细腻的画,是怎样画成的?”作为记者,我也同样好奇。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组极其珍贵的黑白摄影照片,他出自美国摄影家杜肯之手,在凌乱的画室,一个老人穿着短裤,赤裸着上身,坐在画架面前,时尔神情专注地画画,时尔对着自己的绘画作品陷入沉思,空间、体积、线条的运用令他无比着迷。为了抓住喷涌的灵感,他无暇顾及对年老的恐惧,也没有心思讲究衣着打扮,甚至视堆积如山的荣誉如过眼云烟,他只专注于用绘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绘画就是他生命的语言。这位老人就是20世纪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现代绘画大师巴勃罗·毕加索。  相似文献   

16.
陈绶祥 《世界文化》2012,(11):57-60
吾国绘画,直入人心。会形色而论道,故图形、求神、造境、取势、写真、得趣、依理、法道,渐次而生,前人述之备矣。远古幽邃,秦汉朴素,魏晋生韵,唐工宋巧,及元求意,画转而文。意者,人心感悟而蕴于心底之念也。既成画之诉求,一发而难收,  相似文献   

17.
精彩的表演 1806年,在江户(今东京)音羽的护国寺庙会上,有各种表演,供香客游人观赏。其中有一项精彩表演轰动一时,使观者大开眼界。一位画家当众在一块足有一百二十张榻榻咪(日本人屋内铺的草席)大小的布上画了个达磨像。画家用的是“曲画”的画法。所谓曲画,是一种特殊的绘画技艺,画家倒着横画,不用画笔而用手指或树枝作画。人们只知道做这精彩表演的叫足和斋,其实足和斋不过是他用过的一个号,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他身怀这曲画的绝技,能画巨幅的佛像和山水花鸟。以前也曾在一百张榻榻咪大小的布上画过佛像等,人称一绝。江户幕府的将军德川家齐久  相似文献   

18.
在乌拉圭的东南端,有一个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东方之角市,人们也称它为东角市。在东角市的东南端,依山傍海地坐落着一座造型奇特的建筑,人们称它为“村落居”。“村落居”整个建筑通体洁白,人们又称它为“白房子”。白房子的主人是乌拉圭著名绘画大师卡洛斯·巴艾斯·比拉罗。初见到巴艾斯,很难相信这位绘画大师已经年逾八旬。大师身体健壮,红光满面,精神矍铄。他不善言语,但人们从他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村落居”、私人博物馆、画廊及其收藏室的作品中,可尽窥其天才的艺术造诣。巴艾斯1923年出生于乌拉圭的蒙特维亚市。受到从事艺术工作的…  相似文献   

19.
繁复·简约·空灵处在眼花缭乱的当代艺术创作之中,传统形式的绘画也并不惊慌失措地进行着,它固持着优雅,默默地透过个人的蜕变表达绘画创作的理念,它循着旧有技法准则,让人毫不为难地可依形式、内容来判读。无论写实或抽象,都是创作者技巧与理念的具体呈现,从画中可探知画者到底在想什么,如何画成的,甚至于溯及画者的创作脉络。台湾女画家郑曼玲自台北师专毕业,拜师张义雄大师习画,并参与张义雄师生联展,尔后结婚生子,经营家庭,直到退休后的六年前,再拾画笔,参加丽山画会,多次联展,近期参加显宗画会,参与历届联展,展览经验的累积与人生的历练,更确立这是生命中不悔的选择,在绘画里发现自我、突显自我,与生俱来的求新求变个性,使她不耽溺于安全地带,而作自我的挑战,因为超越跳开即将另创一番新的气象,正如她所  相似文献   

20.
戈雅是18世纪末西班牙现实主义杰出的画家。他出生于西班牙东北部阿拉岗省萨拉格莎附近的一个小镇,他的全名叫弗朗西斯科·德·戈雅——卢西恩特斯。青年时期的戈雅曾两次报考皇家美术学院,均未成功。1769年以后他去意大利旅行,在罗马、佛罗伦萨等城市饱览了意大利及各国大师的名作,受到极大影响,回到自己的故乡,开始为教堂画壁画和油画,后又从事挂毯画稿工作。这时,他对17世纪西班牙绘画大师委拉斯贵兹以及荷兰的伦布朗的艺术十分赞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学有所获。1785年,戈雅时来运转,作品得到社会公认,出任圣费尔南多皇家美术院绘画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