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一个女人为家人摊了薄饼,还多摊了一张给某个饥饿的路人吃。她把那张饼放在窗台上,便于路人拿走。每天都会有一个驼背的人经过并拿走饼。这个人不但不表示感谢,反而总是嘟哝着这样的话:"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这样的情形日复一日持续着。每天驼背人都来,拿起薄饼就嘟哝这句话:"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这个女人很生气,她自语道":一句感激的话都没有,每天还押着韵说这样的话,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2.
<正>爱情有千百种姿态,葡萄酒也有千万种风味。提到葡萄酒,大多数人脑海里会浮现出"法国""浪漫""高雅"等词汇,葡萄酒文化开始慢慢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众所周知,法国是葡萄酒之乡,那么面对琳琅满目的葡萄酒,该如何挑选自己心仪的葡萄酒呢?在市场上,我们只是看到酒的外观包装,好像任何信息都没有,无从选择。根据中国海关规定,每一款酒都必须有中文背标,这虽然可以辅助我们选择葡萄酒,但是学习一下商品的标签更有助于对葡萄酒的挑选。  相似文献   

3.
<正>在上期文章《漫画中的葡萄酒文化——神之水滴中的"十二使徒"葡萄酒》中,我们初步了解到《神之水滴》这部漫画小说的故事梗概,以及主人公神咲雫与远峰一青比试赏鉴葡萄酒水平时提到的"十二使徒"葡萄酒。为了让读者更充分地了解《神之水滴》这部小说的主旨是推广葡萄酒文化,我们将结合小说情节着重介绍作品中反复出现的15支葡萄酒的特点及其产地概况,因为每一支葡萄酒都不是虚构的。《神之水滴》之Domaine Gros Frereet Soeur Echezeaux  相似文献   

4.
正对"期酒"这个词很多人都很陌生,它既是一个概念,又是一种投资方式,简单地讲,是指对新酿制葡萄酒的早期购买;也可以说是葡萄酒在装瓶之前便开始销售。确切而言,期酒是最早由法国葡萄酒经销商在销售中根据高品质葡萄酒的成熟周期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特有的销售模式,即消费者与酒商预先签订合同、预先付款购买指定酒,但需等待一段时间(通常是一到两年)后才能实际拿到酒。一旦等到葡萄酒可以被运送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正>法国波尔多地区的一级酒庄各具特点。这一期我们介绍的法国国宝级酒庄——木桐酒庄(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被世界公认为"葡萄酒艺术"博物馆。木桐酒庄又被亚洲葡萄酒界称为"武当王"酒庄,最初是因为粤语地区的音译而形成的习惯性称谓。近20年来,由于法国红酒在中国的销售量逐年攀升,人们开始对法国高级红酒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红酒爱好者更喜欢"木桐"这个名字,因为"木桐"就是梧桐树。中国有句名言:"没有梧桐树,  相似文献   

6.
整容王国     
<正>人们的印象中,韩国是整容王国。提到韩国,就想到整容。有一部韩国电影《丑女大翻身》,讲的是女主角变漂亮以后各种待遇如何变好,这部电影更像是整容广告,告诉观众:丑女没有前程,整容吧,姑娘!韩国人有句话说,男人以财为貌,女人以貌为财。可见,韩国人的确比较重视外貌。对自己相貌不满意的,宁可少吃一顿饭,也要攒钱整容。韩国社会是一个看脸的社会,职业选人的标准就是要"长得好",其他的问题可以先放一  相似文献   

7.
法国的面包     
人们对法国大餐印象深刻不仅限于法国菜,还有法国面包。法国人对面包如同中国人对米饭一样,食者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贫富贵贱。但有一点不同的是,中国人不是一天吃三餐米饭,只午餐和晚餐吃,西方的面包可是从早吃到晚,顿顿都有。中餐讲究什么菜配什么饭西餐则什么菜都能配面包。面包涂黄油加咖啡是典型的法式早餐,午餐和晚餐不用说了,连喝汤吃面都有面包配餐。我们在中国餐厅吃饭,米饭是单叫的要付费,不叫没有。西餐中面包不用叫,待者自动端上面包,而且不要钱,多吃也设关系。 连没到过法国的人都知道,棍子面包起源于花都巴黎。…  相似文献   

8.
<正>"正直的人们,听啊,葡萄收获的季节到来了。"自14世纪开始,葡萄酒的小贩沿街叫卖的单调旋律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诗句、文学作品中的优美韵律,还在继续向我们讲述葡萄酒和葡萄园的美丽故事。从古至今,作家们用千万种方式表达了对葡萄酒的赞颂。但是我们在诗中,在小说的段落中,或是在戏剧剧本的片断中,  相似文献   

9.
<正>"香槟"一词,与快乐、欢笑同义,因为它是一种庆祝佳节用的酒,具有奢侈、诱惑和浪漫的色彩,也是葡萄酒之王。在历史上没有任何的酒,可以媲美香槟的神秘性,它喷涌而出的样子给人带来一种纵酒高歌的豪放气氛。香槟酒的味道醇美,适合任何时刻饮用,配任何食物都好。如举行大的宴会,用香槟来活跃现场气氛是再恰当不过了。在婚礼和受洗礼的仪式上,也是最适合用来庆祝的酒。香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说拉图红酒是葡萄酒中威武刚猛的男子汉,那么玛歌红酒就是葡萄酒中温柔贤淑的女士。在法国,玛歌红酒有"红酒皇后"的美誉。有历史学家认为玛歌酒庄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2世纪,但那只是一个猜测。12世纪,法国的波尔多地区只有一个村庄叫"拉莫特玛歌",而拉莫特玛歌确实是现在玛歌庄园的所在地,但历史学家无法证明,叫"拉莫特玛歌"时的村落就已经开始酿造葡萄酒。这很可能是法国人为了向世界弘扬自己的葡萄酒文化,而有意识  相似文献   

11.
《寻根》2017,(1)
正一在史前的传说时代,古希腊人造出了葡萄酒,并尊奉狄奥尼索斯为酒神,酒神教会人类制酒的秘诀。高卢人和葡萄牙人造出了啤酒,他们的酒神是苏塞鲁斯。龙舌兰酒是中美洲神圣的饮品,他们尊奉的神是女神玛雅胡尔的儿子。这些文化或进入神话传说,或被雕刻在古老的神庙里,或进入传统史诗和歌曲,一代代流传下来,并被人们虔诚地纪念着。我们不妨对中国酒文化中的"仪狄造酒"进行剖析:中国的酒神就是仪狄。  相似文献   

12.
法国著名化学家和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曾说过:"葡萄酒,是最洁净、最保健的饮料.没有葡萄酒的一餐,如同没有阳光的一日."所以,法国不仅是葡萄酒的消费大国,而且也是一个葡萄酒的生产大国.比我国海南岛面积还小一点的波尔多地区,就有9000多个酒庄.  相似文献   

13.
请客     
正儿子一走,家就空了。男人还行,男人天天上班,没什么感觉;女人不行,儿子一走,女人的心也空了。儿子在家待了五天,她跟着忙碌了五天,儿子一走,她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望着儿子留下的那些痕迹:散乱的被褥(儿子总是不愿意叠被,她其实最讨厌不叠被,但她能容忍儿子),吃过的小食品袋,想着儿子懒散的模样,就什么也干不下去了。女人的生活本来很有规律。提前退休后,她也焦躁了一阵子,和所  相似文献   

14.
山歌儿     
<正>打锣锣,烙馍馍,鸡儿叫,狗儿咬,舅舅来,吃啥哩?吃白面,舍不得;吃黑面,羞得很;吃荞面,肚子胀;吃豆面,豆腥味;宰公鸡,叫鸣哩;宰母鸡,下蛋哩;宰鸭子,看门哩;……我们齐声唱歌,因为我们看见,对面的土路上,那个推自行车的人,向着我们的村庄走来。那是我们的舅舅。那是碎舅舅熟悉的身影。我们村庄的地形是一个狭长的扇面状,西边的入口是扇子的把儿,东边脚下依次铺开的平坦土地,是扇子的面。绵延起伏的远山,以蓝天为背景,划出一道道波纹,恰似扇子轻轻一挥,扇出一缕缕清风的波痕。  相似文献   

15.
放眼世界的民族,几乎都有人类起源的美丽动听神话故事。在古埃及是奴姆神在陶器场内造出了男子和女人;在希腊是普罗米修斯神用泥土造出了人;在基督教是上帝用泥土造了男人亚当,亚当又抽一根肋骨变为女人夏娃。我们中国古代流传的神话故事,则是女娲氏用泥土造男人和女人,吹了一口气使他们又有了生命,与“神”或“上帝”造人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6.
这种不能飞起的巨大禽类,以其丰富的瘦肉成为世界上数以百万人计的人们所选用的超群佳肴。康乃尔大学的食品学教授罗伯特·贝克以顾问的身份访问了以色列。在访间期间,他曾几次在亚美尼亚式的餐馆中与以色列人一起吃烤肉串。在他们进餐时贝克说:"你们知道吗,用火鸡来代替这种小山羊,吃起来不会有什么区别。孙另外几位和他共餐的人不信;其中的一位喊来了饭店的经理并重复了贝克的话。贝克解释道:"我并不是在抱怨小山羊。它的味道确实十分鲜  相似文献   

17.
<正>酒出自农作物,是饮品,更是文化。在中国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里的"酒"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及"至人"的精神境界。在西方的古希腊罗马神话寓言中,在《圣经》及各类史诗中,酒是奖赏也是禁忌。可以说,酒与人类的文明、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自始至终都浸淫在文学、戏剧、绘画、音乐中。本期新增"文化交流"栏目,由"康熙为什么爱喝葡萄酒"说开去,旨在系统介绍葡萄酒的历史、典故及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8.
正Debra和李志延,两人是同期(2008年)考出的葡萄酒大师,又都常驻中国香港。媒体习惯称Debra是亚洲第一位葡萄酒大师,李志延是全球第一位亚裔葡萄酒大师。一直到杰西丝·罗宾逊(世界三大葡萄酒品酒师之一,有"葡萄酒界第一夫人之称")出现之前,当代葡萄酒品鉴向来是被男性垄断的天下,更不用说是男权主义牢牢扎根的亚洲。而从男女生理特征来看,这样的状态并不合理,大量研究发现,就葡萄酒鉴赏所依赖的嗅觉和味觉两方面,女性远比男性敏锐,更能分辨  相似文献   

19.
一个美国人第一次到法国工作一段时间后,别人问他对法国的印象。他说,这里的男人都打领带,女人都不穿裤子。和美国人的轻松、随意风格不同,法国男人上班期间一律打领带,哪怕质料不好的领带;而女人一般都穿裙子,哪怕冬天也很少穿长裤,特别是正式场合。但你可知道,法国女人为了得到和男人一样穿长裤的权利,经过了约100年的奋斗。其中,女作家乔治·桑的作用非凡。1804年7月1日出生在巴黎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是被其同时代人公认的最伟大作家之一。雨果说:“她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特别是,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惟独她是女性。”乔…  相似文献   

20.
忘带雨伞最糟糕的地方: 假如印度梅加拉亚的切拉彭吉镇连续一年每天只下半英寸的雨,那么,居民就会议论纷纷,说天旱了。在切拉彭吉,日降雨量平均高于一英寸。创记录的降雨量每天接近三英寸。穿超短裙最糟糕的地方: 在非洲国家马拉维,各公共场所禁止穿露出膝盖的裙子,除非在假日人们常去之地。女人穿短裤和便裤也受同样的限制。男人不得留长发、戴假发,穿裤子不得把裤脚边翻得太宽。开海味餐馆最好的地方: 每个日本人平均一年吃鱼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