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博览     
「散文式新闻」的提法更准确徐占焜在《散文式新闻漫谈》一文中认为:「散文式新闻」较之「散文化新闻」提法更准确。它是指在新闻中要以新闻文体本身的特点、规律为主,运用散文笔法,增加散文色彩。运用散文的优势来克服僵化的新闻八股。它是有主有次的。而「散文化新闻」的提法则不够准确,「化」的意思一般解释为「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这就容易理解为把新闻「转变」成散文,把新闻化成散文。  相似文献   

2.
博览     
「工作角度」和「新闻角度」有人说,目前报纸上的经济新闻,一是不算少,二是不耐看。经济报道中,至少有「半边天」是从工作角度发新闻的,而「工作角度」往往是各种业务活动的叙述,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成:领导作用 业务活动 效益数学=经济新闻。这种写法缺少新闻价值,读者不感兴趣。因此,经济报道如何把「工作角度」更多地转向「新闻角度」,是改革经济新闻写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博览     
新闻活动是社会的认识活动长期以来,我们都是讲新闻事业的性质,也就是报纸、电台、电视台等等新闻单位的性质,从‘阶级斗争的工具’到‘社会舆论工具’或‘社会舆论机关’等等,见仁见智,不一而足。不管这些说法对还是不对,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报刊等自己的活动当成整个新闻活动看待的。把报刊活动看成新闻活动,而注重新闻事业的性质,这是从办报人的角度着眼的。眼光局限于此,使我国的新闻理论长期以来停滞不前。十年新闻改革,好不容易提出了一个按新闻规律办事。什么规律呢?报纸要“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但是,早在一百多年前王韬就提出了这个思想。‘耳目喉舌’的比喻,梁启超早就几次提到,这也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了。艰苦跋涉一大圈,回到了原来的老地方。后来引进的西方‘大众传播学’,注重从传播的技术技巧形式上去研究,也避开了新闻活动是什么性质的活动这一问题。‘大众传播学’中的受众,也还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我们如果从读者这一面来看问题,他拿起报纸的时候,并不知道上面要说些什么。惟其不知,他才看,谁会反复不停地看昨日已看过的报纸?  相似文献   

4.
博览     
提倡「三个观念」马达在《新闻改革中需要研讨的课题》一文中说:在新形势下,我认为报纸工作中,要提倡「三个观念」。一是「信息观念」。要使每个记者在采写各种新闻中都要捕捉最新的信息,捕捉广大读者最关心的信息。二是「读者观念」。要使每个记者想到,你采写这个新闻要告诉读者什么,读者共同关心的是什么,并使读者对你的新闻报道产生普遍兴趣。  相似文献   

5.
全国新闻学会为第二届学术年会拟定了十四个课题:(一)从「十年」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闻事业的特点和规律。(二)从「十年」看党应该如何正确领导新闻工作。(三)从「十年」看新闻观念的转变与新闻改革的关系。(四)从「十年」看经济体制改革与新闻事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唐有「新闻」一词,指新的知识领域。宋赵升《朝野类要》卷四:「……故隐而号之曰新闻。」《红楼梦》第一回:当下雨村见了士隐,忙施礼陪笑道:「老先生倚门佇望,敢街市上有甚新闻么?」又:「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相似文献   

7.
博览     
邵建武在《新闻纵横》上撰文提出,新闻改革在「走向生活」、「走向文学」之后,还应该「走向哲学」。他写道,近些年来,新闻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新闻工作者在认识纷繁复杂、倏忽多变的外部世界的同时,还面临着一个如何进一步反思的问题。所谓反思,最根本的内容之一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新闻到底应该如何把握?  相似文献   

8.
博览     
我国新闻学发展现状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的现状怎样?总的来说,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研究,正处于从传统理论进入现代学说探讨的「拉锯」阶段,并从「书斋」走向社会,使新闻学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个学科已得到了正式承认。第一个历史性的转变:从为所谓「资产阶级新闻观点」正名到向西方新闻学的引进和借鉴。在实践方面,引进了西方盛行的全盘采访、立体写作、中性新闻以及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等形  相似文献   

9.
赵阜在《记者摇篮》一九八九年第十一期撰文认为,「喉舌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石,如同「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一样。正因为如此,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在新闻领域里,总是把攻击矛头指向「喉舌论」。新闻媒介作为一种舆论工具,从来就是某个政党或政治集团的喉舌。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的是,资产阶级试图掩盖这  相似文献   

10.
中共河北省委最近对领导活动的宣传报道作了以下规定;(一)领导同志的活动、讲话、报告报道与否,一要看指导性,二要看新闻性,三要看群众性。这三者要尽量统一起来。(二)要坚持「少宣传个人」,着重反映集体领导和解决的主要问题。部门召开的业务性的会议除有重要内容、有新意和普遍指导意义者外,一般不作报道。「要人行踪」、「会议动态」坚决取消。领导同志活动的图片新闻、电视新闻要严格控制。对党代会、人代会等事关全局的重要会议,要按照新  相似文献   

11.
国际新闻圈     
路透社改革编辑方式路透社宣布,该社从九月一日起对其编辑方式作一些改革,以提高新闻传递效率。这些改革包括:一、重大突发性新闻以下列两种形式发稿:快讯——用于最重要的突发性新闻,最多不超过十个单词;简讯——用于重大突发性新闻,亦可作为快讯的续篇,由一句话(最多不超过三十个单词)构成;急电——用于其它重要新闻,亦可作为简讯的续篇,一般由二至三段文字构成,后有连续报道。二、用具体日期取代原来使用的「今天」、「明天」和「昨天」。三、除电头之外,新闻中不再出现「路透社」这个词。四、每页新闻后面用大写字母标明记者和编辑的名字。  相似文献   

12.
我爱新栏目     
《新闻知识》从今年以来,先后增设了「记者成名之路」、「通讯员与成才」两个新专栏,很吸引人。它使广大新闻工作者学有目标,赶有榜样,也使大家认识到新闻这行也有状元,只要你肯下功夫,也能成才。第四期又增设了「专业报道讲座」专栏,帮助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博览     
综合消息的「三偏」新闻改革中,「综合性新闻」的改进要差些,老一套的、读者看后不明所以的,多半出自这一类稿件。有三种「偏向」值得注意:一、偏多。报纸的新闻宣传讲究「典型宜多,综合宜少」,目前版面情形常常相反。大事大综合,小事小综合,无事硬综合,事件本身讲得不透,枝节面面俱到。只要有了观点,找上点  相似文献   

14.
正引导社会舆论是党报的重要职能,而新闻评论则是党报引导社会舆论不可或缺、极为重要的手段和工具,具有着独特的优势,发挥着其它评论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社会正处于急剧转型期,各种诉求多元,社会舆论纷繁复杂,党报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肩负着更加繁重的任务,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难题与严峻挑战。如何有效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是当前党报新闻评论面临的亟待解决的课题。党报新闻评论的地位和作用党报新闻评论的地位和作用,是由党报的性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据国际安全机构调查,记者是世界最危险的职业之一。一九九四年,全球至少有一百一十五名记者在采访报道中遇害,一九九五年遇难的记者也超过五十人。但是,记者仍然是人们羡慕的职业,仍然被冠以「无冕之王」的美称。在中国,所谓的「无冕之王」恐怕只能算传统体制下的新闻机构的一部分「皇家」记者  相似文献   

16.
博览     
报纸新闻是不是商品?新闻的商品性问题,是我国新闻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一九五七年就有人提出过。一九八二年以来,新闻界又重新开始讨论,现将讨论中谈及的几个主要问题综述如下:①新闻属于意识形态,而不是商品:杨飙认为:新闻是观念形态的东西,不存在「转手」和「过渡」形式的交换。樊勇修认为:我国新闻是劳动产品,但不用于交换,所以不成其为商品。  相似文献   

17.
博览     
新兴的「多透视」新闻学「多透视新闻学」指的是新闻要运用多透视的方法,从总体上反映现实,给人以透视感,而不只是去拾缀一些零碎。它与传统的新闻学观点的不同在于:第一,多透视新闻反映的题材将更多地集中于民众和国家的关系上,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只片面地报道政府或政府官员与国家的关系。它将注意寻找那些能鼓励或反映「民众爱国、遵守宪法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新闻报道题材。  相似文献   

18.
博览     
报纸新闻是不是商品! 新闻的商品性问题,是我国新闻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一九五七年就有人提出过。一九八二年以来,新闻界又重新开始讨论,现将讨论中谈及的几个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①新闻属于意识形态,而不是商品:杨飙认为:新闻是观念形态的东西,不存在「转手」和「过渡」形式的交换。樊勇修认为:我国新闻是劳动产品,但不用于交换,所以不成其为商品。  相似文献   

19.
博览     
评论带点感情色彩,其论点将更加鲜明。但是,新闻评论,特别是党报上的政治评论,它既要有感情,也要善于控制感情,切忌冲动。因为「冲」应有「冲」的方向,「动」要有「动」的范畴。写评论要讲究准确性,注意政策,尊重事实,尽量少用些极端词句。评论的冲动,其实是评论员的冲动。这就要求评论员在冲动时,学会控制,先凉一凉,冷静  相似文献   

20.
《新闻知识》今年第四期,在题为《真实性的原则不可动摇》一文中说:「……这位科长亲自用笔在我复写的稿子上改了一个字……」。在题为《在「深」「新」二字上作文章》一文中写道:「……他亲自目睹和听说到千百个感人事例……」。以上二例中的「亲自」一词均应删去,因系蛇足之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