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论传媒经济是"权力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  杜远远 《新闻界》2008,(3):84-86
本文在对传媒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回顾、对媒介权力的实质和产生原因进行探讨、对"权力经济"展开重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传媒经济是"权力经济"的观点,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一观点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美司法规制传媒审判报道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避免传媒的舆论监督发生异化,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制定了司法规制传媒表达自由的系列规范,对于传媒报道审判活动更形成了完备的规制制度.本文对比中美两国在司法规制传媒报道审判活动的有关规范,并通过比较权力运用的正当性基础、使用司法权力规制传媒的报道活动等要素,力图对我国的司法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社会伦理、道德一直渗透在传媒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并且对传播活动的各个环节有着深刻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和传媒的高速发展.大众传媒活动出现了一些不道德的现象。本文研究社会伦理、道德对传播活动的影响.正是期望能从这样一个角度.找到积极引导传播活动的出路。本文认为加强社会伦理、道德建设.把社会伦理、道德建设作为一种具有稳定性的道德力从而影响传播活动的各个环节.然后再利用传媒对伦理道德具有的传承、建构、保持作用.实现传媒发展和伦理道德建设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4.
李蓓 《新闻通讯》2011,(5):36-37
对传媒伦理是什么的认知及对它的自觉体认和坚守,形成了我们最基本的传媒伦理观念。而传媒职业伦理观念的探寻直指传媒伦理研究的核心。在新闻实践中应该如何处理各种关系,应该自觉践行什么样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5.
实用和趣味的价值属于私域,权力一般不予干涉,但道德价值就不同了,一旦与"公共伦理"挂上了钩,它便属于公域,权力便可以用"人民"和"社会"的名义对之加以管制,进而限制公民们的某些个人自由与权利。因此,私域价值与公域伦理的切换必须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6.
戎融  吴铁鸣 《今传媒》2016,(12):28-30
随着网络舆论监督的不断发展,广大民众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权力监督和民主建设进行监督.因此,各级政府也在不断地通过多种技术措施和手段来改建和更新网络平台,并促使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网络舆论监督对权力伦理的构建是一个崭新的社会性话题,而且是有着深刻意义的社会热点问题.网络舆论监督和民主权力是近年来兴起的社会现象.那么,怎样合理的用好网络舆论监督这一李双面利刃,如何才能让监督真正的保障民主权力,又如何让网络舆论监督在大的社会环境下对权力伦理进行构建,在这篇文章中将会有一个基本诠释.  相似文献   

7.
2019年,《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出台、《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修订发布,显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对社会道德及传媒职业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同时,从年初的《甘柴劣火》引发"洗稿"讨论到岁末对《南方周末》"不寒而栗的爱情"报道的争议,2019年也是传媒伦理热点事件频出、引发热烈讨论的一年。与全球各国近年来就新闻伦理、传媒伦理所关注的要点相比(Plaisance,2018),我国在传媒环境快速变迁的过程中,新技术、新主体、新实践带来了诸多传媒伦理新问题,因此亟需深入研讨,促成共识,形塑规范。在此,我们与往年一样,在对2019年传媒伦理实践主要特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相关典型问题案例进行具体的介绍和评点,并对当前传媒伦理问题频发的深层原因、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罗彬 《新闻爱好者》2017,(12):39-42
任何一次社会的重大变迁在某种程度上都将催生一种新的伦理精神,当代中国新闻实践的变迁也需要新的伦理来支撑,这就是责任伦理。责任伦理拓宽了传统伦理学研究的范畴,也赋予了其新的道德维度。新闻传播责任伦理的建构应以"行为善"和"品德善"为其内在维度,形成当代新闻传播伦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大学图书馆学术管理中的二元权力存在是一种客观现实,制定相应的制度安排以实现两者的有效制衡是管理冲突的需要,更是促进大学图书馆组织有序发展的需要。权力的规制可以实现大学图书馆中各方力量的平衡和良性互动,消解"行政本位"的弊端,丰富管理层次和权力维度,并最终形成服务于共同目标的价值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我国的传媒企业也迅速地发展起来。但是,时下传媒的"低俗之风"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这些涉及到伦理问题的新闻事件,已触及到了社会道德的底线。对传媒企业来说,俗也可以是一种文化,同样也可以俗出人们喜闻乐见的新闻,但是,一些媒体为了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便走向了低俗化的极端。本论文通过对近些年陕西省传媒文化中"低俗之风"的剖析,指导传媒企业健康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封神演义》原著与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内容出发,基于叙事学的视角对《封神演义》原著中哪吒故事的隐喻结构进行分析,将其归纳为"理性--感性"、"龙王三太子--将军三公子"、"公--私"、"公理--权力的博弈"、"公理--权力的妥协"、"情理--伦理"六对范畴。并将哪吒故事之变迁归纳为"理性--蛮横"、"尊师--忤逆"、"自刎而死--抗天而死"、"正义一元--正邪二元"四对范畴。整体上看,哪吒形象与哪吒故事的变迁反映了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社会权力由集中到分散于人民、个人主动性的提高及可发挥空间的扩大。  相似文献   

12.
李蓓 《传媒观察》2011,(5):36-37
对传媒伦理是什么的认知及对它的自觉体认和坚守,形成了我们最基本的传媒伦理观念。而传媒职业伦理观念的探寻直指传媒伦理研究的核心。在新闻实践中应该如何处理各种关系,应该自觉践行什么样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3.
1987年我党首次提出的新闻传媒"舆论监督"的新功能突破了"喉舌论"的理念下的媒介权力与党(政治)权力的单一的从属性结构模式,这一突破建构了当代中国媒介权力监督党(政治)权力的最初合法性,推动了当代中国新闻传媒反腐败报道的实践中所出现的官方"规定动作"之外的"自选动作"--"揭腐报道"的兴起.但是,由于突破之后,媒体权力与政治权力之间一直未能建构起新的明晰的结构关系,因而导致了新闻传媒舆论监督的具体实践的历程上充满了权力双方的博弈与角逐.而"揭腐报道"实践的起伏,也正反映了媒介权力与政治权力结构关系的动摇不定.  相似文献   

14.
马正华 《视听界》2015,(1):28-30
媒体融合正在引领传媒发展的走向。传统媒介与新媒介融合,传媒伦理如何建构?媒体融合不仅打破了传统语境下传媒伦理的横向与纵向结构,也改变了传统语境下传媒伦理核心问题的现实基础。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有可能让媒介从业人员、媒介传播活动和媒介组织运营在实践中陷入传媒伦理困境。一种基于融合理念的、整合式的传媒伦理形态成为媒体融合能否顺利实现的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15.
马缘园 《新闻通讯》2014,(11):30-31
新闻伦理研究是传媒伦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传媒伦理研究始于美国,我国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才开始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快速发展。随着大众传媒对个体认知、社会价值判断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引发了一系列道德伦理问题的反思,传媒伦理课题尤其是新闻伦理研究在近年再次进入研究视野,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对于新闻伦理的界定,早在1993年出版的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词典》中,将新闻伦理学定义为研究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形成及其规律的学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新闻伦理与新闻职业道德及新闻职业规范之间的含义几乎是等同的。  相似文献   

16.
郑宇丹 《新闻实践》2010,(11):20-23
记者的人脉思维异化并非全部是自我选择的结果,其中包含了政治、经济、大众乃至技术的多重制约,尤以互联网文化和权力寻租的现实环境所起作用最大。不能说人脉思维的异化等同于伦理的退化,但从社会影响来看,异化了的记者人脉思维还是会制约媒体公信力的提升、独立性的坚守和公共性的捍卫。因此,重构新闻人的社会身份,建立以问责为主的自律机制是媒体自我矫正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7.
浅议传媒伦理研究中几个相关概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  杨纯 《新闻知识》2006,(9):57-59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传媒伦理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核心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新闻伦理”和“新闻道德”、“传播伦理”和“传播道德”、“传媒伦理”、“广告伦理”和“广告道德”以及“网络伦理”和“网络道德”。在这些研究中,特别是以“传播伦理”和“传媒伦理”为核心概念的研究中。其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极其相似。笔者试图探讨一下这儿个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民主制度中,传播媒介、记者以及舆论监督的神秘力量在于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神圣化传媒和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只是一种权利而非权力,媒介并非第四种权力,记者也不是特权阶层。在社会转型期,传媒面临深刻的转变,而最根本的一点是要去除其神圣化的身份。  相似文献   

19.
王璐璐 《新闻世界》2014,(2):130-131
当今已进入消费主义的时代,广告愈发扮演着制造人的欲望、张扬人的消费快感的角色。消费主义中的消费已从使用价值转向交换价值的消费,由此导致了人的异化和广告的异化,广告作为社会与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介所面临的困境引人深思。正视当前的广告伦理困境,以寻求适宜的解决之道,才是对人本与媒介伦理的关怀。  相似文献   

20.
一、媒介伦理失范现象及原因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隐私权、名誉权、知情权等各种权力;而新的传播手段和技术的运用却使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因为媒介的关注而成为"透明人",使媒介增加了更多违背社会伦理,非法干预他人正常生活甚至诱发社会冲突的可能,面临着更多伦理失范问题。这也使得媒介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如何把握好媒介伦理尺度,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