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秦国都城从平阳迁到雍城,此后一直到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迁都栎阳为止,共有19个国君在这里经营了294年.可是后来随着秦都的迁徙和秦朝的灭亡这个都城逐渐从地面上消失了.从1959年起陕西考古所雍城考古队就开始寻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在凤翔县南面找到了雍城遗址,搞清了它的轮廓,  相似文献   

2.
秦人出自赢姓,其先祖非子初居于西犬丘(今甘肃天水西南),周孝王赐之秦邑(约在今宝鸡市东),始称秦。秦德公元年(前677)建都于雍城(今陕西凤翔),自此至献公二年(前383)都栎阳止,雍城作为秦国都城时近三百年。经过二十位秦公的经营,秦国力渐强。尤其在秦穆公时,数败晋人,使“秦地东至河”,西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史记·秦本记》),从而为后世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记载说:“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正义曰:“卜居雍之后,国益广大,  相似文献   

3.
秦人自非子邑秦到定都咸阳.都城曾多次迁徙。学术界对秦国、秦朝都城的建筑布局研究尚少.在都城方向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本文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认为秦国、秦朝的都城,其基本布局大体上都是宫殿区在西或西南,手工业、商业、居民区在北、东北或东;宫殿区坐北向南;城(单城或双城)坐西朝东。  相似文献   

4.
十一 《红领巾》2010,(4):46-47
历史连连看 一个薄雾蒙蒙的清晨,秦国都城的南门前立着一根三丈来高的木头,上面还贴了一张告示:“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能得到十金。”落款是左庶长(秦国的官名)公孙鞅。  相似文献   

5.
秦都成阳可区分为秦国都城成阳、秦朝都城成阳和包括内史部分地区的“大成阳”三个地理范围,秦都成阳人口也可分为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实际人口三个人口范畴。将这两结合起来考察,得知秦国都城成阳的实际人口约25万,秦朝都城成阳实际人口的峰值为65万,“大成阳”实际人口的峰值为140万。  相似文献   

6.
袁红 《地理教育》1998,(4):46-47
在今天中国疆域之内,历代王朝和分裂割据列国的都城,总数达200以上,这在世界历史上是举世无双的,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创造,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一个朝代的定都,一个国家的都城建设,是关系一个国家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事。从历史上看,都城选址与经济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都城选址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看经济是否发达,而都城经济开发又推动着都城的发展与繁荣,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7.
秦立国关中的历史地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在进入关中以前,位于现在甘肃省的天水一带,后秦襄公由于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以诸侯,赐以岐以西之地,进入关中地区,并在关中建立都城。以后都城不断向东迁移,但始终未离开关中地区,诸如氵开、氵开渭之会、平阳、雍、泾阳、栎阳、咸阳。入关中后,秦由弱变强...  相似文献   

8.
西汉初年国都的确立与建设 ,经历了定都洛阳 ,建都关中的过程 ,而定都关中又有临时定都栎阳和最后定都长安的过程。而长安则是先确立建都 ,后命名长安 ,长安又是秦都咸阳的发展。汉初都城的确立 ,又和汉初的政治形势及刘邦与主要的决策者张良等人的建议有关  相似文献   

9.
西汉初年国都的确立与建设,经历了定都洛阳,建都关中的过程,而定都关中又有临时定都栎阳和最后定都长安的过程。而长安则是先确立建都,长安又是秦都咸阳的发展。汉初都城的确立,又和汉初的政治形势及刘邦与主要的决策张良等人的建议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重要的诸侯国,其历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例丰富课堂内容,教师在讲授秦国历史时经常拓展学习内容,在开阔学生对秦国相关内容的认识的同时可能存在对秦国一些内容缺乏论证的情况,如夸大秦国生产方式的落后、突出秦国礼制和文化的野蛮、刻意强调秦国在商鞅变法前的孤立和弱小等问题。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同时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显然,课堂教学中的这些现象有违中学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理念。基于此,本文就中学历史教学中秦国相关内容易出现偏颇的几个问题进行质疑与明晰,以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古都西安,历史上曾有11个王朝在此建都。建都时间之长和文物胜迹之多,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被誉为世界上少有的“天然历史博物馆”。现今耸立于市中心地带的西安古城垣,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其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宏大,均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宏伟的汉代“斗城’西安城墙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战胜了楚霸王项羽,建立汉朝,将都城设在今临潼县以北的栎阳。后在谋臣张良的建议下,迁都长安。新营建的汉长安城位于今西安城以北的龙首原北麓(今西安城西北5公里处的汉城乡一带)。因地形原因,城廓形状为不规…  相似文献   

12.
图穷匕见     
<正>战国末期,秦国比较强盛,就不断出兵侵占其它国家的领土。一次,秦国攻占了赵国的都城,并且一直打到北部的燕国。燕国的太子丹焦虑不安,决定派勇士荆轲到秦国去刺杀秦王,并  相似文献   

13.
秦国占据西部关中地区,其都城不仅易守难攻,且地理位置尚佳,农业基础扎实,修建郑国渠工程更是让秦国农业发展如虎添翼,在大面积耕地土壤作为后背支撑的条件下,为秦国一统六国提供了丰富的粮草储备。同时,秦国地区虽然偏居西北,但社会环境十分稳定,人口数量尚可,兵源较为稳定,地区适宜养马,从而为秦国兵力大幅度增强战斗力。此外,秦国在天子守边,少数民族威胁下,还可保持头脑清醒,更是为日后统一帝国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秦都咸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咸阳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王朝的都城,本文就秦迁都咸阳的原因、咸阳都城的设计思想、咸阳无外城郭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接近公元前4世纪中期时,梁已纳入魏国版图。在梁未成为魏国都城前,它已是魏国镇守东部地区的重要都会,发挥着军事、外交等方面事务的功能。由于西邻秦国的改革和发展,国力迅速增强,迫使魏急王子三十一年(公元前340年)退出了河西之地,将都城由西部的安邑迁到东部的大梁,以全力经营东方,因品而入了魏国的衰落阶段。  相似文献   

16.
秦东陵考论     
秦东陵是秦公帝王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秦咸阳陵区的一部分,是继秦惠王和秦武王在秦咸阳西北建立陵区后而由于秦都城向南迁移新建的一个陵区。通过对秦东陵的研究,可以明确其在秦公帝王陵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可以了解当时秦国的政治、经济、化等情况。  相似文献   

17.
“殽之战”中言及秦国都城的位置,课本没有作注;“教参”所附“形势图”,以“咸阳”为秦都。这与历史事实不符。   《史记》上说秦国曾有六七个都城,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大都,即“西”都、“雍”都和“咸阳”。据《史记·秦本纪》记载,“肴殳之战”所发生的秦穆公时期,秦国的都城在“雍”,即今天陕西省凤翔县境内。 1986年,考古学家在凤翔县城附近发掘出了“雍都秦公大墓”,印证了《史记》所载雍都位置的可靠性。秦穆公为了与晋国争夺中原的霸权地位,曾不顾大臣的反对,“劳师以袭远”,从吴中西部出兵,去攻打远在河南的郑国。在…  相似文献   

18.
咸阳     
咸阳,位于关中平原中部,九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东距西安25公里。两市周边街道毗邻,它是我国历史上秦王朝的都城所在。从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十二年)到公元前207年,计达144年,秦始皇继承先业,在这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促进了历史的发展。咸阳作为秦朝的都城,也就成为驰名中外的古城。西汉十一个皇帝,其中有九个埋葬在咸阳北深。唐代在关中埋葬十八个皇帝,其中有九个帝王陵墓安置在咸阳地区。在这些帝王陵墓附近还陪葬了众多的皇亲贵族、公候、将相、达官显宦。形成了极其壮…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战乱纷争,诸子争鸣,勘称我国历史上一大乱世。在这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的背景下,秦国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引领时代的健儿。秦国在独特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上萌发出来的大一统的文化思潮及独具匠心的文化格局成为其统一中国的重要因素。这些最终促使秦人走在历史的前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较的成功的一次变法活动。在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变法中,秦国取得了最大成功,促进了秦国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的发展,为秦国统一全国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和军事支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引用一些史料促进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