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现象的研究是汉语语法学界很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到目前为至,对动词重叠现象的揭示与描述已有诸多结论,但目前的结论还不具有普遍的解释力。本文拟就不同语体风格动词重叠形式在实际语用中分布上的不平衡现象做一浅显探究。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使用的规律需要从具体的动词上面作更全面更细致的考察分析。对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截取的19个动词(含21个义项)仔细分析后得出了以下认识:动宾结构与其他类型的构词方式比较起来,重叠使用的比率明显高得多,基本上都表现为部分重叠,即前一语素重叠,而后一语素不重叠;并列结构关系的复合动词大都有动词重叠形式,表示恳求的语气;专业性强、公文体或语体风格庄重严肃的动词一般都没有重叠形式。  相似文献   

3.
重叠是近代汉语、现代汉语以及现代汉语方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在汉语中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现代汉语用词法上的重叠,可以出现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和拟声词等诸多词类中,具有丰富多样的重叠形式,而且还能充当各种句子成分,表达多种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4.
重叠无论在普通话还是方言中,都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而壮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最庞大的一员,壮语中的动词重叠现象更是形式多样,并且具有很强的语法功能和语义表达功能。文章以语言事实为依据对壮语中动词重叠结构进行分析,主要揭示壮语动词重叠的形式、基式和重叠式语法功能的异同、重叠的语法意义及重叠的"量"范畴变化。  相似文献   

5.
重叠是汉语中的一种普遍语法现象。《金瓶梅词话》作为明代晚期一部白话小说,内中大量运用动词的重叠形式。文章分析比较了《金瓶梅词话》中的双音动词重叠形式ABB式、AAB式、ABAB式、AABB式在语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特点,并揭示了这四种形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65):52-53
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又常见的语法现象。从语法形式上看,动词重叠大致可分为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和双音节动词的重叠两大类,每一类又可细分为几种不同的小类。本文从构词法、语法性质、语法意义三个角度分析了动词重叠的几种形式,参考各位大家们的观点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其一定的含义,也有其不同的重叠形式。如AABB式的,一般是形容词,ABAB式的,一般是动词。不过,“一般”并非“绝对”。名词、动词、形容词也有特殊的重叠形式。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使用的规律需要从具体的动词上面做更全面更细致的考察分析。对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截取的23个动词(含26个义项)仔细分析后得出了以下认识:连动结构动词表现复合行为,影响动词重叠使用;动词的概念意义对动词能否重叠起重要作用;动词的语体风格影响动词重叠的实现;动宾结构动词的部分重叠形式具有单音节动词重叠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祁东位于湖南偏南部,属湘语永全片。在祁东方言中有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即动词的重叠形式。本文拟从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三个方面出发,通过具体的方言实例对祁东方言中"VV"式动词重叠形式进行分析研究,力求能够全面体现出祁东方言中"VV"式动词重叠这一特殊方言现象的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10.
动词具有重叠用法是现代汉语的一大特点,历来多有著述讨论其重叠形式、重叠条件、语法意义、语用意义等方面.总的来说,动词重叠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纵观各家说法并深入比较,可以发现仍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关于动词AABB重叠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的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成AABB式,以形式上看,动词AABB重叠式有“AB”扩展式和“AA+BB”式两种。重叠式的语义也有了某些变化。重叠式的语法功能主要是充当谓语、壮语,也可以充当定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很少充当补语。  相似文献   

12.
刘艳生 《文教资料》2013,(15):33-37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有两类:"轻音式动词重叠"和"重音式动词重叠"。"轻音式动词重叠"表减量,"重音式动词重叠"表增量。我们把"轻音式动词重叠"叫做"甲类重叠式",把"重音式动词重叠"叫做"乙类重叠式"。"甲类重叠式"和"乙类重叠式"看似毫不相关,然而我们认为从"乙类重叠式"到"甲类重叠式"源于认知心理学上的"图象——背衬"倒换。就AA式动词重叠式而言,"甲类重叠式"语义重心在左,表现为负向持续,中心与边缘结合紧密;"乙类重叠式"语义重心在右,表现为正向持续,中心与边缘结合不紧凑。在韵律节律上,"甲类重叠式"重叠部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弱化,"乙类重叠式"重叠部分弱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国内《现代汉语》教材论及的大都是双音节动词ABAB的重叠形式,本文探究双音节动词的另一重叠形式AAB式。从动词结构类型的角度剖析了双音节动词的ABAB、AAB这两种重叠形式,主要对AAB式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清代长篇小说《儿女英雄传》中的动词重叠现象已经大量出现,格式也十分完备,本文将在穷尽式搜集该书中动词重叠形式用例的基础上,从重叠格式、重叠特点及重叠条件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有关动词重叠的来源,过去广有影响的认定是动补结构的V一V式,其后补语成分虚化而形成;由其中的数词再省略而成VV式.本文选择具有典型性的"看看",描写以它为中心的单音节动词重叠在唐宋元时期的产生发展情状.认为该形式是通过词义的引申,辅助以句法手段,从而实现了由重点表时量向重点表尝试、由侧重表时长量大向侧重表时短量小的转移.它和V一V在元曲里边殊途同归,并在<西游记>里边初步奠定了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以往有关动词重叠式的研究,围绕汉语动词重叠式在句法分布上的一系列限制进行讨论,涉及的现象包括该结构与动词补语、否定词、体标记等成分之间的制约。此外,通过分析双音节动词重叠"ABAB"式和"AABB"式的句法表现差异,提出动词重叠式在词库和句法层面的不同特点:词库内的重叠形式能产性低且句法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句法层面的重叠形式能产性高且句法表现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句子范畴内的动词重叠具有“事件性”。事件都是在具体环境中发生的,语境就成为制约它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对动词重叠的研究必然要涉及到语境。语境不同,同一个动词就有了可重叠也可不重叠的“双重”形式。本文旨在通过大量实例,考察动词重叠的语境制约,分析同一个动词处在不同的语境中,既可以重叠又不能重叠的“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18.
言语的生成是一个动态过程。实际使用的句子总是有语境的、相同的语法形式 ,在不同语境中体现不同的功能。动词能重叠使用是现代汉语的一大特色 ,集构句功能、表意功能于一体。文章试图在分析重叠形式所体现出来的意义与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动词重叠的翻译不可停留在词汇层级上 ,而应以语篇为翻译单位 ,以意义与功能等值为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动词的重叠形式是表示动作量的。朱德熙先生说:“所谓动作的量,可以从动作延续的时间的长短来看,也可以从动作反复次数的多少来看。前者叫做时量,后者叫做动量。”在现代汉语中,动词重叠都表示“时量短”或“动量小”,如“看看书”、“理理发”之类。(《语法讲义》第66页)  相似文献   

20.
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考察了《穆斯林的葬礼》中单音节动词的重叠情况,包括"AA"式、"A了A"式和"A一A"式。主要列举了小说中所有的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并从单音节动词重叠后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两个方面来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