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样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必须要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小康社会这个重要的概念。本从小康的由来,邓小平提出的小康新概念,准确地把握我国当前的小康社会水平和江泽民对小康概念的创新发展等方面对此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2.
《吉林教育》2004,(5):4-6
随着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我省经济社会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必须站在全局工作的高度,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形势。当前,首先应该看到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教育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  相似文献   

3.
从增加农民收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密切关系,正确认识增加农民收入在我国小康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其中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同时正确认识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准确把握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时代发展,正确认识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积极探索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来的奋斗目标。要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小康水平,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目标是宏伟的,也是能够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理论上主要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以下四个关系,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系以及与社会稳定的关系。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首先,必须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有区别的。我们对“小康社会”的提法比较熟悉,并一直认为小康社会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目标。而“和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必须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在世纪之初的奋斗目标。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的,在解决了温饱之后的农村,其精神文明的建设尤为重要,面对市场经济给农村精神生活带来的种种挑战,尤其是面对“六合彩”给农民思想带来的全面;中击,必须正确认识其中的各种利害关系。采取措施引导农村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绘制了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正确认识和实践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纲领,对于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对于进一步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必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20.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