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数学里有个概率学,一个人买彩票中500万大奖的几率应该说极小极小。一个人在猴子撒尿的时候,被猴尿淋湿了脑袋,这个几率肯定比中彩票大奖的几率还要小得多。可是,法国人包罗·德米艾维尔就在猴子撒尿的时候,被淋了一脑袋。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谈到巴尔扎克时曾说:“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对于《红楼梦》来说也是这样。我们读一读清代历史,读一读流传下来的有关历史材料,了解一下《红楼梦》产生的时代背景,就可以看出《红楼梦》所描写的内容,比这些史料所记载的要具体、丰富、深刻多了,它在思想上和艺术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它确实是一部“现实主义历史”。  相似文献   

3.
二十年前,书华从江西来到南京,跟随我学习中国古代小说,虽说他学位论文的对象是明清英雄传奇小说,但是,对《红楼梦》的兴趣在当时已经露出端倪。记得毕业实习的时候,他为南京师大中文系九一届讲授的课程就选了《红楼梦》。毕业以后,他到江西一所大学任教,对于《红楼梦》的兴趣更加浓厚,开设《红楼梦》课成了他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选编了两篇观察描写动物的好文章,一篇是中国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童趣》,一篇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绿色蝈蝈》,同样是写小动物,观察的出发点、方法不一样,因而描写对象呈现的情态也大不一样。《童趣》记述作者小时候观察小动物,得到了很多乐趣。他看到夏天的蚊子很多,聚在一起发出雷鸣般的叫声,“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里这么一想,果然眼前出现成百上千只鹤在空中飞舞的情景。他还在蚊帐中用蚊香熏蚊子,蚊子飞着叫着,聚集到蚊帐的顶部,“作青云白鹤观”,“鹤唳云端”,真是美极了!很明显,这…  相似文献   

5.
《广东第二课堂》2009,(3):10-10
在南方康地的一个大森林里,住着很多猴子。一天,有个人到那里去玩耍,被这群猴子捉住了。它们把他围起来,讽刺他说:“这个人跟我们一样,但却没有尾巴,真是奇怪、可笑。”  相似文献   

6.
曹雪芹整理成《红楼梦》这本书,但他不是《红楼梦》的原作者。《红楼梦》里写的是真人真事,没有亲身经历是写不出来的。本文对《红楼梦》原作者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7.
关于《红楼梦》总纲问题的讨论,早当曹雪芹还健在,他的《红楼梦》未定稿仅仅在亲朋好友中传抄的时候,就开始了。从那以来,许多旧红学家、新红学家,还有力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评论《红楼梦》的红学家们,都对总纲问题发表过各自的看法。我想,在正面论证我关于《红楼梦》总纲问题的浅见之前,很有必要先对这一场延续了两百二、三十年的讨论作一个历史性的简明的叙述。 从《红楼梦》问世到一七九○年的三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红楼梦》是以手抄本日益广为流传的。曹雪芹的好友脂砚斋、畸笏叟等人在抄本(现已发现的有十二种)上写了大量的评注。人们统称之为脂评或脂批。其中讲到总纲的主要有三种见解。  相似文献   

8.
正小象和妈妈走散了,他正焦急地寻找妈妈的时候,突然看到泥塘里有只猴子在挣扎。泥浆里的猴子不断地翻腾,站都站不起来,连嘴巴里也塞满了泥土,样子很恐怖。小象犹豫几秒钟后,快速地冲向泥塘,用鼻子把猴子卷了起来。猴子被小象这突然一卷,一下子咳嗽起来:"咳咳……"小象以为猴子被泥浆呛到了,就卷着猴子奔向瀑布,一路上"滴滴答答"掉落的全是泥点子。来到瀑布前面,小象直接把猴子放到水里,猴子不再咳嗽,却喊起了救命。  相似文献   

9.
猴子种葡萄     
猴子很聪明,而且善于模仿人类的动作。猴子想学种葡萄,便走到葡萄园里。它见园丁正给葡萄苗浇水,就说:“原来种葡萄需要水,这还不容易!我要给葡萄苗浇更多的水,让它结更多的葡萄!”于是,他把一棵葡萄秧子插进河里,葡萄秧被淹死。猴子又来到葡萄园里,它看见园丁在给葡萄秧施肥料,就说:“哦,原来葡萄需要肥料。我要给葡萄施更多的肥料,就能结更多的葡萄!”于是,它把葡萄秧栽在粪堆上,葡萄秧被烧死了。猴子再次来到葡萄园里,这时已到了冬天,猴子看见园丁用稻草把葡萄秧包起来埋在地下,就说:“哦!原来我的葡萄秧栽不活,…  相似文献   

10.
蔡大嫂与包法利夫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小说家中,李劼人可算是塑造妇女形象的能手之一。早在新文学运动的第一个十年里,他在自己所写的《同情》、《捧的故事》、《程太太的奇遇》等许多小说里,就为读者塑造了众多的具有特色的女性,还专门写过以妇女为中心的《新新红楼梦》。去法国勤工俭学后,更是致力于法兰西作家关于刻划妇人心理的作品的研讨,且先后翻译了一系列法兰西作家所与的妇女题材的作品。如莫泊桑的《人心》、福楼拜的  相似文献   

11.
5月27日,来自土耳其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在与中国读者聊天时,披露了他对中国文学的偏爱,“我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上世纪40年代,我就阅读了土耳其文有关孔子的文章。60年代,我读到了鲁迅的《呐喊》。80年代初,我去了美国,在那儿我读到了英文版的《红楼梦》。”帕慕克说,《红楼梦》非常好,当然是一部经典。此次在北京,帕慕克还亲眼看到了《红楼梦》中所描写的那些场景。帕慕克透露,他最近开始读一些孔子的著作,“另外我在20世纪60年代读过鲁迅的作品,那时,鲁迅的作品已被翻成了土耳其语,实际上我自己就有一本1968年的土耳其语版的鲁迅作品,我这次会把它带到鲁迅的故居。”  相似文献   

12.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开头题了一首深有感慨的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诉说了他创作的甘苦和他难以直言而深怕不被理解的衷曲。作者自云“荒唐言”和诗前所提及的“假语村言”也说明了《红楼梦》的语言风格与传统的古典小说是大不相同的,清代邹弢在《三借庐笔谈》里说“《石头记》笔墨深微,初读忽之,而多阅一  相似文献   

13.
火中取栗     
火中取栗这个成语源自于外国的寓言故事。十七世纪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诗《猴子和猫》,这则寓言讲了这么一个故事:猴子检到一颗板栗,放到火堆中想煨熟了吃,可是板栗太烫,它又不敢伸手去取。狡猾的猴子骗猫说:只要她敢从火堆中取出板栗,就分给她一半。猫信以...  相似文献   

14.
赵淮青 《学习之友》2011,(11):20-22
1967年夏天,诗人田间和河北省作协主席远千里被造反派监管在一间房子里。有天早晨,远千里迟迟不起床,田间有点纳闷,掀开他的蚊帐,眼前的一幕使他差点憋过气去:远千里用剃须刀割断了血管动脉,身上和蚊帐上都溅满了鲜血。田间赶紧去找领导,  相似文献   

15.
<正>"火中取栗"者并未得利"火中取栗"典故最早见于《伊索寓言》,后来法国诗人拉·封登把它改写成《猴子与猫》。寓言说:狡猾的猴子哄骗头脑简单的猫替它从炉火中取栗子,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的栗子,都被猴子吃光了,猫不但没吃着栗子,还烧伤了爪子。后人就用"火中取栗"比喻冒着风险替别人卖力,自己吃了苦头,却得不到一点好处。例如郭沫若《郑成功》:"我们目前自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黔东南州的侗乡侗族人民在建设和发展本民族文化时,善于吸收汉文化,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大量引用汉族文学故事到本民族的文学作品里,运用于日常的社交活动之中。从侗家人写的三首诗《题宝钗黛玉》、《赞刘姥姥》、《评凤姐》和从江县佰伍花桥里的《红楼梦》人物画,可以看到《红楼梦》在黔东南侗乡的传播和侗乡人对《红楼梦》的感悟与理解。  相似文献   

17.
1.道德的起源实验人员把5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5只猴子都会淋一身湿。先是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被淋湿了。之后每只猴子在经过几次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成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淋到。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一只猴  相似文献   

18.
<正>你觉得《红楼梦》闷死人吗?我到现在都还是觉得《红楼梦》很闷,更不用说小时候了。有人跟我说《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对付人的手腕特别厉害,我都很困惑:王熙凤这样就很厉害吗?有比妈妈的那些朋友厉害吗?大概因为我家里常常有很多"王熙凤"进进出出,所以我看《红楼梦》时,就觉得王熙凤还算"蛮正常"的嘛!也有人跟我说《红楼梦》  相似文献   

19.
朝三暮四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成语解释原比喻聪明的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物。后来比喻反复无常。◆成语故事战国时候,宋国有一个老人,非常喜欢猴子。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左邻右舍都称他为“狙公”(狙,古代指猴子)。日子一久,狙公和猴子居然能沟通了。狙公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橡子。几年之后,他的手头越来越不宽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他想把每天的橡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还是照例给你们四颗橡子,而晚上给你们三颗橡子,不知你们同意不同意?”猴子们听…  相似文献   

20.
<正>我学生时代的阅览室便是家中旧书架前的方寸之地。书架上放着父亲在他的学生时代读过的书籍,从《诗经》到《野草》,从《红楼梦》到《牛虻》……放学回家,我便来到书架前,拿出一本本早已泛黄的旧书,席地而坐,沉浸在被文字镌刻的时光里。书里的文字,像一位生活艺术家,将平凡的日常生活和内在世界转化为一首美学之诗。我的文学启蒙之书是作家叶梦的《小溪的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