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郭侃 《科协论坛》2007,(6):255-256
让与担保制度有效协调了经济人的融资需求与占有担保物之间的冲突,满足了现代市场经济降低交易成本的要求。本文将从让与担保的含义、有效性问题、积极意义和弊端及中国让与担保成文化的问题五个方面对让与担保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王岚 《科学与管理》2008,28(2):78-80
我国近年来在金融、房地产领域渐次引入了英美法中的按揭制度,其法律本质为大陆法系的让与担保。虽然因应实践发展之需要,我国已将按揭纳入立法范围予以调整,而让与担保也被列入物权法草案提交审议,但物权法最终未能采纳让与担保制度。尽管如此,让与担保所具有的弥补典型担保物权之不足的独特价值功能仍然使其顺应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产业融资的强劲需求,拥有广阔的适用空间。  相似文献   

3.
陈春 《今日科苑》2008,(12):210-211
物权法已经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在其起草过程中,学界曾有是否增设让与担保制度的争论,然而最终出台的物权法对此却没有规定。如何看待和理解上述问题?文章分析了让与担保的性质,让与担保与物权法基本原则的关系以及让与担保和动产抵押的关系,认为:现行物权法不将让与担保制度纳入其中,是值得赞同的。  相似文献   

4.
陈春 《金秋科苑》2008,(12):210-211
物权法已经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在其起草过程中,学界曾有是否增设让与担保制度的争论,然而最终出台的物权法对此却没有规定。如何看待和理解上述问题?文章分析了让与担保的性质,让与担保与物权法基本原则的关系以及让与担保和动产抵押的关系,认为:现行物权法不将让与担保制度纳入其中,是值得赞同的。  相似文献   

5.
渔业配额权的基本性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权利的角度,对世界渔业发达国家所实施的捕捞限额制度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两种权利形式,并将其中对配额支配利用的权利抽象出来,定义为渔业配额权.然后从财产权和物权的角度,对配额权的性质进行分析,认为配额权是法律赋予配额权人一定的利益范围的财产权,及对国家渔业资源配额使用收益的一种用益物权.在此基础上,文章对配额权与捕捞权之间的差异进行探讨分析.最后,该文分析了我国目前渔业权利的现状,强调了配额权性质的确定对我国捕捞限额制度的实施及渔业资源管理效果的作用,并就界定我国捕捞限额制度中的配额权性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土地抵押权是土地使用权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不转移土地占有而将土地使用权作为债权担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对土地使用权及其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依法进行处分,并以处分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担保性土地他项权利。土地抵押权作为抵押权的一种,具备抵押权的共同属性,适用抵押权制度的共同规则。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抵押权,是指抵押人以其合法的房地产以不转移占有方式向抵押权人提供债务履行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抵押人依照法律的规定,以拍卖被抵押房地产或以其他方式处分被抵押房地产而优先受偿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何军 《百科知识》2023,(14):53-56
<正>夫妻财产问题是《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问题,一直较为棘手。在司法实践中,争议最大的就是夫妻一方对外大额举债的情况。该案争议的焦点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配偶一方私自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了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标准。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标准基于共同意思表示所负债务其表现形式可以是事前的共同签字,也可以是事后另一方的追认。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基于共同合意做出的民事法律行为,应由全体行为人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夫妻之间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法通则》第 3 6条规定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 ,依法独立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从中不难看出法人与自然人一样具有民事主体资格。既然如此 ,依平等原则 ,法人就应该与自然人一样以其所有的或经营的全部财产对外承担无限责任。只有以其拥有的全部财产作为一般担保 ,法人才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参加民事活动 ,并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显然法人的责任应该是一种无限责任。但实际上 ,我们这里所说的法人的有限责任指的是法人成员的有限责任 ,也就是说法人成员仅以其出自于法人的财产对法人的债务负责 ,也…  相似文献   

10.
生本教育,是一项大型教育整体改革实践。这一科研成果被全国许多省市的教育系统所应用,它的丰富理论成果和坚实的实践成果,使许多学校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进步,其因为在于它真正实现了学生权利的回归。学习权、评价权、发展权全部回归给学生,这是生本教育的权利回归的核心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刘正明  郭宾 《今日科苑》2010,(2):150-150
我国新制定的《物权法》将占有制度单独分编,与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并举,形成了我国的物权法体系。事实上,将占有制度作为一编单独规定,一方面,体现了占有制度在物权法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它是时效取得制度、善意取得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前提。我国《物权法》将其单独规定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物权立法的进步;但是另一方面,占有制度在我国的物权立法中仅占五条的篇幅,许多诸如时效取得制度并未规定。这不得不说是我国物权立法的一大缺憾。本文以物权法原理为基点,浅析我国《物权法》中的占有制度,指出占有作为一种权利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并简要评价之。  相似文献   

12.
权利瑕疵担保制度追求对善意买方的合法利益的保护,是买卖合同中平衡买卖双方权利义务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民法公平和效益价值的体现.它起源于古罗马法,已为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和国际公约所承认,而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比较简单,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急需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合同转让,按照其转让的内容不同,将其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合同权利的转让;二是合同义务的转让;三是合同权利义务的转让。合同权利转让是合同债权人将其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受让人是只享受转让的权利,不承担原债权人的义务。那么我国合同法制度对其只有原则性的规定,操作起来不方便,审判实务中,也有千差万别的认识和审判结果。随着市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专利权质押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中国现行专利权质押担保制度存在的妨碍专利权质押担保功能实现的关键问题:限制出质专利权的许可实施、转让,质权人对出质专利权的实施、许可实施、转让情况缺乏知情权,质权人对基于实施、许可实施、转让产生的收益缺乏相应的控制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具体措施:赋予出质人对出质专利权享有转让、实施、许可实施的权利,赋予质权人对出质专利权的实施、许可实施、转让享有知情权并对因此产生的收益享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权.通过上述政策调整,将进一步完善我国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15.
黄泽苑 《中国科技信息》2011,(24):134-134,1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简称《合同法》,确立了建设工程款优先受偿权的法律制度,给工程款拖欠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对此权利的适用做出清晰的解释,我国也没有对该权利单独立法。对优先受偿权适用的优先效力、享有优先受偿权的适用范围以及实现建设工程款优先受偿权的方式适用情况做深入的阐述研究,在建设工程实际运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和经验,但是也存在规范层次较低、技术粗糙、上位法依据不足等缺陷.平衡并处理好权利冲突是黑名单制度制定者的重要任务,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知情权或食物权需要保障,而企业的营业权、商誉权同样需要尊重,我国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在适用情形、内容、程序等方面有可取之处,但是急需完善.  相似文献   

17.
鄂施璇  王兆林 《资源科学》2021,43(7):1419-1427
三权分置政策为宅基地发展权的实现提供了制度空间,在法律层面设定宅基地发展权,探索构建其权利结构与实现形式,对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归纳总结及法理分析,系统阐释三权分置下宅基地发展权的权利设置必要性、内涵及法律属性,构建其权利结构与实现形式。结果表明:①三权分置下宅基地发展权指宅基地向新产业新业态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途扩展时,产生了超越其居住保障功能的宅基地发展性权利。宅基地发展权是动态财产权利,衍生于宅基地所有权及其使用权,其母体是宅基地所有权,法律属性上是民事权利(私权),它是一种新型用益物权;②宅基地发展权主体为混合主体,其中农民集体享有所有权派生的一级宅基地发展权、农户享有宅基地使用权派生的二级宅基地发展权、社会主体享有宅基地经营权派生的三级宅基地发展权。实体形态的宅基地及其发展潜能应被作为一个整体而称为宅基地发展权的权利客体。宅基地发展权的权利内容是其主体权利和义务的总和;③实现形式上应明确集体经济组织为宅基地所有权主体,赋予其完整权能;立法上将资格权纳入农民集体成员权,建立统计台帐制度;创新宅基地发展权转移的“经营性流转”及“共享共建”模式,对其发展权转移过程中的增值收益需兼顾农民集体、农户及社会主体。本文的结果对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了理论参考及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商务管理信托又称表决权信托,指公司的全体或部分股东推举一家信托公司为受托人,将其所持有的公司股票过户转移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集中行使约定的权利,以控制公司业务活动的一种制度设计。本文通过对商务管理信托进行分析,总结出其对于改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克服国有股一股独大、且所有权虚置、经营机制不合理等现象的作用机理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保证期间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在此期间内要求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具体是指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到保证此期限所指示的日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称《担保法》)的规定,依当事人之间有无约定,可将保证期间划分为约定保证期间和法定保证期间;依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性质的不同,保  相似文献   

20.
在PPP项目(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营项目)中,政府部门为私人投资者所提供的政府担保将变成政府未来的或有债务。相对于直接提供资金的担保方式来说,政府部门更加希望能够提供不需要直接资金支持的担保方式,而私人部门面对诸多的不确定性则更加希望能够得到政府部门的直接担保。为解决上述矛盾,提出将政府担保转化为特许期延长的模式,利用实物期权理论计算出政府担保的价值,然后再将其转换为具体的特许期延长,最后利用实际案例进行验证,为政府担保方式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