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正>网络词语"给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红遍了大江南北,不仅入选了"2010年最流行词语",还登上了《人民日报》的标题。打开电视,很多节目更是以"给力"命名,湖南卫视就有"给力星期天""神马都给力"这样的栏目和板块。究竟何谓"给力"?有两个意思:一是作为形容词使用,形容事情做得很到位,或者形容某人或某现象使人为之振奋。人们经常用这个词  相似文献   

2.
烛心园     
《成才之路》2011,(2):98-99
"给力"流行线路图最早出现:网友给动画片配音"给力"到底最早是何时出现的?现在基本上有两派观点,一是认为这个词可能源自东北或闽南方言,有很棒、很精彩的意思,现多用来形容事物"够劲""使人振奋""感到力量"等。  相似文献   

3.
微型小说的结尾,很像相声里的"包袱",大多会给人一种出人意料的感觉。如果没有这个"包袱",小说就少了许多精彩,也很难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多作家在进行微  相似文献   

4.
在浩如烟海的高考复习资料中,作文版块的复习资料向来是编得最单薄的。每次讲评学生作文时,我一般把本次作文的审题立意一分析,指出学生作文存在的几个毛病,讲几点方法技巧,再找几篇优秀作文一读就满满的一节课了。学生对当次作文有了点感觉,可是换个材料或换个题目,他们又不依规矩来了。所以给学生指导作文时总有照本宣科、捉襟见肘的感觉。但每到要讲作文或者写作文时,我还是大量查阅作文指导方略,精心制课件,甚至给学生给模式,什么"起承转合式""引议联结式""橱窗式""层进式",什么"比较求同段""并列求异段",什么"排比开头""警句结尾",结果常常是一套  相似文献   

5.
【片断一】(出示):水平如镜、清泉潺潺、碧波荡漾、洪水滔滔师:请同学们读读这几个词语,选择一个或几个说说读了以后的感觉。生1:"清泉潺潺"让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水声;生2:"水平如镜""碧波荡漾"让我看到水的不同形态;生3:"碧波荡漾""洪水滔滔"都写了水,但给人的感觉不同。前者让人愉悦,后者让人提心吊胆;……  相似文献   

6.
本真与平等     
我当校长十一年,在这之前,做过十一年教育机关的公务员,再在这之前,我在教室里教了十二年中学语文。我从没有认真思考过我的"管理哲学"或我的"管理观",老实说,我对这些原是不屑一顾的,我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人,会很极端。比如,在对待校长与学校关系这个问题上,我就不喜欢用"管理""经营"这些词。我也反对动辄就使用"校长领导力"这个词,什么"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校长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力",诸如此类。我以为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不同,在学校这个学习型组织中,每一  相似文献   

7.
<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习",通常被认作"温习""复习",因为学的是经义与"道",时时复习,思而有悟,或进而为智,因此这个"时习之"才会成为智者的快乐。今之普通教育的"学而时习之"之"习",则多指"时时复习""时时练习",强化记忆。"复习"的作用,不是为"悦",而是要对付没完没了的考试。所学不足,"复习"则多到滥。大概的情况是,初中三年六个学期,有两  相似文献   

8.
争与不争     
"争"这个字,字典里释义为"抢夺、较量、争论",单看或许显得很尖锐;而"不争"往往给人一种颓败、失落的感觉。其实,在"争"或"不争"的故事里添加生活的真实韵味,也一样能给我们带来感动与思考。不争,要有甘于平凡的豁达贾雨欣的感动来源:  相似文献   

9.
正"须"与"需"大不一样"须"和"需"音同而形义不同。"须"常用义指"一定要",多为副词用法,如"须要""必须""务须""须知""须采取措施"。"需"常用义指"需要"现一般不单用,只能组成合成词或固定短语,如"需要""必需""需求""各取所需"。这两个字音同义近,又都能与"必"组合成词;"必须"和"必需"就容易用混,因此很有辨析的必要。"必须"是副词,侧重于"一定得要",不这样做不行,只能用在动词或形容  相似文献   

10.
本真与平等     
<正>我当校长十一年,在这之前,做过十一年教育机关的公务员,再在这之前,我在教室里教了十二年中学语文。我从没有认真思考过我的"管理哲学"或我的"管理观",老实说,我对这些原是不屑一顾的,我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人,会很极端。比如,在对待校长与学校关系这个问题上,我就不喜欢用"管理""经营"这些词。我也反对动辄就使用"校长领导力"这个词,什么"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校长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力",诸如此类。我以为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不同,在学校这个学习型组织中,每一个教师都具有"领导力",不能把校长看得太高。每一个教师都是校长。我在学校不断重复这个观  相似文献   

11.
许骥 《大学生》2012,(Z1):131
至今为止,我听过对世界各地最精彩的描述是这样的:其实,不同地方会给人不同质地之感,例如欧洲给人的感觉是"石",一提起欧洲就会想起巨大的城堡;日本给人的感觉是"木"、一提起日本就会想起京都的神庙;美国给人的感觉是"塑料",一提起美国就会想起拉斯韦加斯的巨型广告牌和赌筹……内地给人的感觉是"土",有大片的"黄土地"和农民,以及沙尘暴。那么,身为"东方之珠"的香港又是甚么质地的呢?——玻璃,我觉得是。  相似文献   

12.
给力:“这首歌真给力了”“这个老板很给力”。2010年9月,网上开始盛传“给力”一词,类似于“带劲”“酷”,顾名思义则是给予力量的意思,是当某个事件或某个现象给人以强烈的刺激,让人精神为之振奋,就可以说:“太给力了!”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班主任需顺应潮流,以班主任名师工作室为支撑点,通过"给力制度""助力导师""合力活动","共研""共享""共荣""共进",拥"器"握"术",化"法"寻"道",不断提升专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享受教育幸福。  相似文献   

14.
卢有霞 《海外英语》2011,(7):179+215
2010 年的网络世界,备受大家青睐的新词"给力",频频出现,以至一直延续到很"给力"的 2011。文章从"给力"的来源探讨其内涵,从而分析其文化语境,进而根据翻译的原则探讨汉语对全球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听了南通市祝禧老师执教的《水》一课,深受启发,下面做些赏析。【片段一】师:(出示:水平如镜、清泉潺潺、碧波荡漾、洪水滔滔)请同学们读读这几个词语,选择一个或几个说说读了以后的感觉。生:"清泉潺潺"让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水声。生:"水平如镜""碧波荡漾"让我看到水的不同形态。生:"碧波荡漾""洪水滔滔"都写了水,但给人的感觉不同,前者让人愉悦,后者让人心惊。……  相似文献   

16.
刘继莲 《班主任》2006,(11):38-38
暑假去学开车.第一天上车紧张得很,腿一个劲发抖.教我的李师傅鼓励我:"车就是给人开的,别害怕,很简单."在李师傅不停地鼓励下,我的胆子逐渐大了起来,接下来的几天,李师傅一直夸我,"当老师的领悟得就是快""学物理的操作能力就是强",夸得我心花怒放,感觉自己好像有开车的天赋一样.每次刚下课就又盼着去教练场,学车太有意思了!  相似文献   

17.
车牌     
佚名 《高中生》2009,(24):35-35
有一个人去买车,车商给了他一个车牌号,是"00544",这个人觉得这个号不好,但车商说:"这号多好呀,你看,00544,动动我试试。"这个人很高兴,开着车上路了,没开多远就和另一辆车撞了,这个人怒气冲冲地问另一人:"你没看到我的车是00544,动动我试试吗?"另一人很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你看,我的是44944,试试就试试。"  相似文献   

18.
基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情境出现了许多变味、走调现象,诸如滥情境、伪情境、虚情境、冗情境等。有效的数学情境一定是"好吃又有营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疑境""动境""用境"等引发学生"做情",启迪学生"悟情"。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导",繁体写作"導",从道从寸(手),会意字,意为用手给人指路。语文教学中,"导"是指在师生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对学生有困惑的问题和学习方法进行"引导""指导""启发",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教师何时引导,如何引导,才更有效呢?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  相似文献   

20.
<正>很多老师都对学生说过,写作文要调动生活体验,写出既有个性又有生活与生命气息的作文。春天来临之际,老师们都让学生写过"春天"之类的话题作文。我也未能免俗,就是因为这个话题学生再熟悉不过,对于"春天",他们一定早有感觉,一定积累了丰富的体验。我预想学生这次定会写得不错,可结果却大吃一惊。大部分作文要么内容空洞,要么落入俗套。很多同学习惯用"和风送暖""阳光明媚""万紫千红"之类的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