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从汉字传入日本到日本文字"假名"的形成,大约经过六百多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日本通过汉字还吸收了大量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迅速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日语语言文字的发展。最终,日本人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日本文字——日语。  相似文献   

2.
日语中的汉字是日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表意的汉字与表音的假名混用是日本文字的显著特征 ,因此 ,学习日语必须重视汉字部分的学习。汉字是中华民族创造并长期使用的文字 ,这给中国人学习和理解日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 ,汉字传入日本后 ,经过与日本民族文化的融合、改造 ,已成为日语中的一部分。相当数量的日语汉字在书写、语意、发音上已与汉语毫无共同之处 ,或已发生了部分偏离。所以 ,要正确掌握日语汉字 ,不能简单地从汉字的角度来理解和处理日语汉字 ,应当正确识别二者有哪些不同 ,找出其内在规律。一、日语汉字在形体和写法上与…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日语外来语的英译问题张红深众所周知,日语的文字源于汉语。日本人不仅把汉字原封不动地作为词根接受,而且根据汉字的偏旁和楷化的草书创造了假名。利用这样一种独特的文字体系,日本人民同样创造出了辉煌的文化。一方面,他们照搬了大量相同概念的汉语词汇;另一...  相似文献   

4.
汉字传入日本,为日本的零文字历史填补了空白,同时也为中日两国相互了解,文化沟通与交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主要阐述了汉字的传入途径,以及汉字在语音,文字,词汇方面对日语产生的影响。汉字的输入,使日本产生了“假名”,日本人又根据汉字的特点,用“六书”遣字法,遣出了日本“国字”,最终使日本形成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5.
日语中为何会有汉字,这是很多人的疑惑。其实,在古代日本并没有自己的文字,伴随汉字的传入,日本才得以结束几千年的无文字历史。并且,日本通过对汉字的吸收、创新创造了假名。此外,汉字还贯穿了日本的历史文化,是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纽带。从这些意义上来说,汉字对日本语言文化的发展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6.
日语表达方式.是按照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使用日本文字、语言进行表达的形式.只有理解了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才能说出一口地道的日语.这样,在学习者看来,有些难于理解的日语表达方式,其实是与日本人思维不同所造成的.针对这些表达方式问题.通过分析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帮助学习者加强对日语表达方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如果想说一口地道、流利的日语,对于日本的文化、习惯、以及日本人的思维方式的理解是不可或缺的.学生们学习日语时,都希望学成之后能够和日本人用日语进行正常的交流.日语教师在实际教授日语的发音、单词、语法等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地告诉语言实际使用的场面、状况、对象以及与说话者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日语.同时,日本文化、风俗习惯的导入还对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朴英花 《考试周刊》2012,(28):87-88
寒暄语代表一个国家国民的文化素质和语句表达特点,一个国家的言语,可以充分展现其固有的文化特征。日语中常见的问候语,看似简单容易,却蕴含深厚的日本文化底蕴,表现了日本人的一种思维习惯和文化习俗。语言和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承载着文化信息。日本是礼仪之邦,人与人交往时都使用寒暄语,而且寒暄语在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学好寒暄语是更好地与日本人交往的必备条件之一。日本人有着极强的集团意识,"和"与"恩"的理念甚至影响到言语方面。本文通过日语寒暄语中的例句,找寻日本文化的一些踪影,为日语学习者熟悉和了解日本文化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9.
日本文字的产生,与中国汉字有密切关系,日语汉字是日本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有效地引入日语汉字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把日本学界对于中国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介绍给学生。  相似文献   

10.
日语中有汉字,似乎对中国人学习和翻译日语提供了便利.其实不然,反而容易使人望词生义.给汉字的日汉翻译带来错觉.思维的本性;翻译的过程是深入了解民族思维差异性的过程,要找出难点,正确翻译,真正起到文化载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庆委 《高教论坛》2007,(3):173-176
从中日学者在汉字研究方面的共同点中,我们可以看出汉字所蕴涵的丰富文化信息,汉字与汉民族、汉字与汉字文化圈的各种关系,汉字研究的种种方法以及中日两个民族间相互取长补短的学习过程,并意识到中日学界今后仍需进一步互相交流与切磋,深入开拓,共同发展,以此推动汉字学的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日本民族在吸收我国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国字和和制汉语,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成为表记日语的重要手段,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反映了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和民族性格,折射出日本汉字文化。  相似文献   

13.
以认知心理学中有关汉字加工的研究为基础,结合双语学习理论,对不同母语背景的日本学生和欧美学生在汉字语言识别方面的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依据错误趋向对汉字别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两种语言背景的学习者具有形声字和声旁意识,但日本学生对汉字的形音了产结要明显好于欧美学生,二者在汉字语音识别中采用的策略也有所不同,根据其汉字加工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汉字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4.
在日语中对于日本汉字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中日两国较为相似的文化背景和同处于汉字文化圈的缘故,两国语言中有许多同形语的存在。文章试通过对两国的同形汉字的研究来分析其产生原因以及相关时代背景,旨在能过通过对汉语与日语中的同形词的研究给日语教学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对日汉语文化教学与研究起步于 90年代初。近 10年来 ,在日本国民性及文化背景对汉语学习的影响、汉语习得中“文化迁移”、中日语言与文化比较和文化课教学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也存在着问题和不足。我们应重新认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 ,合理设置课程 ,借鉴并合理吸收国内外文化学、认知心理学、外语教学研究的成果 ,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对外汉语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6.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由我国传入日本后,成为了日本文字的造字基础.日语汉字的音读来源于我国古汉语音,而现代汉语的读音与古汉语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日语汉字与现代汉语读音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研究汉日两种文字的发音,有助于日语音读汉字的识记和正确掌握汉语拼音,对学习汉日两种语言具有积极、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和製漢語」是日本创造的汉字词,现已在汉语、日语和韩语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和製漢語」在汉语、日语和韩语中存在一些词形相同而语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同形类义词,因而容易导致误解和误用。在查找出汉日韩语中存在的同形类义的「和製漢語」的基础上,对它们在汉日韩三国语中的语义和用法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为在汉日韩三国语中正确学习和使用「和製漢語」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从周代至清代末期,汉语识字教学的发展轨迹和教材演变情况,指出了主要的经验和缺陷;勾画出了从20世纪初期至今,汉语识字教学的螺旋式演化过程;分析了分散识字的弊端,介绍了60年代以来多种集中识字实验的思路及经验,并联系日本有关专家的论述和实验成果,对90年代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存在的矛盾加以揭示,提出了今后汉语识字教学改革和理论研究应注意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和汉朗咏集》将汉诗与和歌并列编集的双语体例在中外文学关系史上罕见其偶。其中浓郁的汉文学特色与鲜明的日本文化性格奇妙组合一体。该书既显示了古代中国文学的跨文化魅力.也表征了古代日本文学的双重传统。自古以来被日本学界视为珍贵经典的该书理应进入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