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郑文光是我国最重要和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之一,被喻为中国的“科幻小说之父”。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协科普局《科学大众》(即本刊)编辑、《文艺报》和《新观察》记者。1976年他到中科院北京天文台,从事天文史研究。1954年他发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他的科幻小说《火星建设者》获“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科幻大奖”。他发表在《科学  相似文献   

2.
郑文光是我国最重要和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之一,被喻为中国的“科幻小说之父”。他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协科普局《科学大众》(即本刊)编辑、《文艺报》和《新观察》记者,并从事过天文史研究工作。1954年他发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他发表在《科学大众》上的作品《火刑》,多年来一直是全日制高中课本中的语文教材。上世纪80年代初,他因脑中风无法握笔写作,但仍以坚忍不拔的精神重返科幻文坛,发表了一系列优秀作品。1999年4月,郑文光荣获迄今为止中国科幻领域惟一的“终身成就奖”。20O3年6月17日逝世,享年74岁。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科幻之父”郑文光.于1954年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并用精确的科学术语.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小康和大同社会的理想。他是迄今为止惟一荣获国际科幻奖的中国科幻作家.他注重把精力放在预言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上。他说.“我的作品主要反映中国人民在实现现代化历程中的欢乐、痛苦、爱情、挫折、胜利、斗争……”晚年.他亦用科幻来抨击人性中的丑恶现象。  相似文献   

4.
<正>《今日科苑》自2016年5月推出科幻栏目"微型科幻小说"以来,吸引了许多科幻作者投稿,刊登作品也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认可。为了鼓励和发掘更多原创科幻小说作者,《今日科苑》将与蝌蚪五线谱网共同举办第六届"光年奖"原创科幻小说大赛。大赛于2017年4月6日正式启动,获奖作品将获得主办方奖励,欢迎广大科幻爱好者积极投稿。  相似文献   

5.
“思想者”是法国雕塑家弗朗索瓦·奥古斯特·罗丹的雕塑作品。它是罗丹1880年接受国家订件,为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场馆大门所作的大型雕塑作品《地狱之门》中位于门顶中央、统帅全局的一个雕塑。罗丹创作《地狱之门》,是受但丁《神曲》的启发,表达了与诗人但丁相一致的人文主义思想,他们对人类的苦难遭遇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和悲痛。“思想者”塑造了一个身体强壮的男人,他低头沉思,在为人类的一切烦恼冥想。  相似文献   

6.
正王侃瑜,青年科幻作家,毕业于复旦大学创意写作硕士专业,2014年在《萌芽》杂志连载科幻作品《云雾2.2》,2015年创作《重返弥安》参加"彗星科幻"国际短篇科幻小说比赛并获优胜奖,小说见于《收获》《萌芽》《上海文学》《香港文学》《科幻世界》《南方人物周刊》等,多次荣获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并被刘宇昆、胡绍晏等人翻译成英语收录于美、加等国的选集,现出版有个人小说集《云雾2.2》。王侃瑜是一位从科幻迷中诞生的科幻作家。她是上海科幻迷组织"科幻苹果核"的发起人和核心成员,在进行创意写作硕士学习时才开始正式的科幻创作。  相似文献   

7.
好莱坞科幻大片《异星战场》,讲述了美国内战时期的前军官约翰·卡特无意中从地球穿越到了火星的“科幻传奇”。由于引力不同.卡特在火星上顿时变成了力大无穷、弹跳如飞的“超人”,也因此卷入了火星人族群的战争冲突中。那么,人类的身体真的能因重力不同或其他因素而突破人体极限变成“超人”上,哪怕体温降低仅仅几度.人体就会立即产生由于“体温过低”而引发的各种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8.
《与拉玛相会》、((2001:太空奥德赛》,这是科幻迷耳熟能详的作品.它们的作者是英国科幻大师阿瑟·克拉克0。克拉克先生著有60多本著作,他的影响力遍及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一一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科幻作品,也因为他的一个天才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正>新闻背景8月23日,我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小说《三体》,荣获2015年科幻文坛大奖"雨果奖",这被称为科幻文学界的诺贝尔奖,也是亚洲作家首次获此殊荣。在科幻小说《三体》中,用到了大量的物理学设定。我国著名物理学家、科普作家李淼先生在不久前出版的《三体中的物理学》一书中,对这些知识做了深入浅出的生动讲解。虽然有些内容不乏艰涩,很烧脑洞,但其中自然科学知识的ABC,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读者来说也很有必要了解。  相似文献   

10.
台湾自上个世纪50年代出现本土科幻小说以来,台湾作家在科幻文学方面的努力令我们瞩目。本世纪初,为鼓励、促进中文科幻小说创作,台湾设立倪匡科幻奖;2011年2月,为推广华人科幻文化,中华科幻学会在台北成立。从本期开始,我们与中华科幻学会携手台湾科幻作家,为广大读者陆续奉上引人入胜的台湾科幻佳作。本期刊载的,是出版了近百万字奇幻作品、并连续两届获倪匡科幻奖的著名作家李伍熏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牛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推出了一本题为《科学火星人》的专著,介绍了5位伟大的匈牙利科学家。该书作者Istvan Hargittai也是匈牙利人,标题中用了“火星人”的说法,是因为与这5位匈牙利科学家都熟悉、出生于波兰格但斯克的物理学家弗里茨·豪特曼斯(1903-1966年)曾经开玩笑地说,这5位是“实实在在的火星来客”,意指其才能是人间罕见的。  相似文献   

12.
根据风靡全球的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改编的好莱坞大片已于近期在全球同时上映。故事开篇即给读者呈现了这样的一个悬疑:巴黎的某个午夜,卢浮宫博物馆的年迈馆长雅克·索尼埃被杀害于陈列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老馆长挣扎着脱光了衣服,明白无误地用自己的身体摆成了达·芬奇的一幅著名绘画作品《维特鲁威人》的样子,并在尸体旁边留下了一串费解的数字……在小说中雅克·索尼埃的孙女索菲·奈芙在卢浮宫现场一眼就看懂了祖父在一息尚存之际,将自己的形体刻意定格为《维特鲁威人》式的姿势,并猜到了祖父在喻示与达·芬奇存在着某种关联。应…  相似文献   

13.
提起科幻小说的鼻祖,很多人都会想到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但实际上,最早的科幻小说,却出自一位英国著名女小说家之手,她就是玛丽·雪莱。其因1818年创作了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或译《科学怪人》),而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也许这位女作家对大多人来说并不是太熟悉,但是,提起她的丈夫——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珀西·比希·雪莱就可能耳熟能详了,玛丽是雪莱的第二任妻子。或许是志同道合,他们走到了一起,这也是文化界  相似文献   

14.
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早在1877年撰写的作品就提到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他预言,未来的人类社会中,“机器人”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大一部分人类的智能将会被它们所取代,并发扬光大。多年来,我们曾相信人工智能只存在于科幻影片中,但现在至少已有的信息技术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些科幻与现实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以虫治虫”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王心喜对生物界的互相制约的现象.中国人早有深入的观察和认识。有关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小宛》的“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螟蛉泛指鳞翅目多种昆虫的幼虫,蜾赢泛指胡蜂科、泥蜂科、蜾蠃科的昆虫。《礼记·郊特性》的“入...  相似文献   

16.
科技大事记     
《科学》杂志报告称火星上的水资源非常丰富,“远超过普通人的想象”,这对于宇航探险事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好消息。美国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的天文学教授威廉·波音顿介绍说,火星上肯定有一个巨大的冰库,面积相当于密歇根湖(位于美国和加拿大大交界处),而且它的潜藏深度距地面沙层可能只有1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 博物馆》卷(以下简称文博卷)于1993年1月正式出版发行。该卷在谢辰生、吕济民同志的主持下,由文物、博物馆界著名专家学者组成了“文物编辑委员会”和“博物馆编辑委员会”,参加撰稿的专家学者计617人。经过数年辛勤耕耘,终于编纂完成,出版面世。文物、博物馆工作在我国第一次得到了科学地全面地总结与论述,这确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  相似文献   

18.
火星与政治     
作为科学课题,火星生命探索已经历100多年历史,清晰地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877—1959):从当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斯基帕雷利发现“水道”到向火星发射飞船前一年,此阶段天文学家通过望远镜观测火星,积累了丰富的火星知识,但由于仪器限制,许多天文学家联想火星上有火星人,经过科幻作家改编,大肆渲染,使得人类探索火星生命的热情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9.
科幻世界里的单轨铁路 阅读几十年前的科幻小说很有趣,我们可以把文章中描写的景象与现实科技进展进行对比:小说中描述的什么技术现在已经实现了,现在的什么高科技,小说没有预料到。例如50多年前畅销的科幻小说《随时飞往火星》,文中描述了在飞往火星的途中,电脑几乎没有起什么作用,而这与现实是不符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信息》2003,(14):50-50
欧洲航天局(ESA)基本上完成了对“火星快车”星际自动站全部系统的测试,“火星快车”现正处于飞向火星途中。测试结果表明,大多数系统工作状态正常,但是仍发现一些问题,首先是计算机一个存储器组件的信息输入出现问题,几天后这些问题成功获得解决。 而最棘手的问题是供电装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