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心城市处于区域城镇体系的核心地位,城市集聚带动能力的强弱对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中心城市集聚带动能力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对安徽省16个地市的集聚带动能力进行评价并排序,探讨安徽各中心城市今后发展的方向及推动安徽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实施合淮同城化,是响应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贯彻安徽省委、省政府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推动"以省会经济圈为中心,以皖江城市带和沿淮城市群为支撑"的发展格局早日形成的需要,构建省会经济圈,将打破区划界限,促进合肥、淮南两市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关系、功能差异化定位、体制和政策统一、交通与信息无人为障碍畅通,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实质性城镇化进程开始于新中国的建立。山东省城镇化具有进展较快,但波动性较大的特点。山东省总体上已进入城镇化进程的中级阶段,城镇化水平排在全国各省市的前列。山东省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快速阶段,2020年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0%,届时将有1366万人口由乡村进入城镇,为此应实行以城市为主体,城市与中心镇并举,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人口规模作变量.运用城镇体系的异速生长模型和Zipf维数模型,分析了1984-2001年湖州市城镇体系时空结构的生长状态,结果表明,在一个中心城市相对弱小、自然资源基本均匀分布、主导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区域内,中心城市并无竞争优势,相反由于次级城镇资源人口集聚的低成本,资源人口集聚速度高于中心城市,最后资源和人口在体系内均匀分布,区域无法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增长极,从而影响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必须采取相应措旌,使区域城镇体系时空结构生长呈优化的分形状态,促进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淮分水岭地区是安徽省的欠发达区域,也是重点治理区域。城镇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出的江淮城市群是江淮分水岭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新机遇。借用现有成熟的引力模型和潜力模型,研究本地区的城镇等级体系,而且不再局限于单个城市,而是通过潜力模型得出城市区域,然后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研究城市之间的引力并得出引力路径,这有利于本地区的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和城镇化规划,进而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重庆城镇化水平与西部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21世纪,中央作出了西部地区大开发的重大决策。对西部经济增长点的选择,是西部开发的前提。城镇是区域的核心,是生产力、科技力量集中的地域。城镇建设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本从人口、社会、经济指标三个方面分析了重庆市的城镇化水平,试图揭示城镇建设也是西部开发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清代安徽沿淮地区共产生165位进士,是安徽科举格局中的凹地,后期落后局面略有改观。沿淮地区进士群体区域分布呈现出鲜明的非均衡特点,淮南地区的科举水平明显高于淮北地区。沿淮地区进士群体姓氏分布具有层次性特点,与科举发达地区相较,姓氏集聚色彩并不突出,由此反映出科举家族在该地区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落户城镇带动了消费与投资,此外高职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技能人才.安徽省高职院校地域分布不均,且安徽省高职教育输送的人才地区分布不均,高职院校的地域分布及人才的区域分布不均必然导致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不平衡,通过对比安徽省各城市的人均GDP及城镇化水平,得出安徽省高职教育资源丰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因此各地需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挖掘学校潜能;加大地区间高职院校合作,共享资源,促进安徽各地高职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安徽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贵州区域就已出现行政建置。明清时,贵州区域的社会经济急遽发展,贵阳、安顺、遵义、镇远等重要城市在规模和建置上发生了较大变化,成为贵州人口密集的城市。贵州建省以来,贵州区域城镇的兴起均与经济、政治、交通重心的出现、设置、转移直接关联。经济中心的形成发展促进了贵州区域城镇化的兴起。贵州城镇兴起的历程,对推进贵州区域城镇化的进程和发展贵州社会经济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湘江经济带的空间结构现状及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江经济带是湖南省经济发展条件最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生产力要素最密集的区域,是连接珠江在角洲开放区和长江沿岩开放带的走廊和纽带。本区域的经济空间结构不仅直接影响湖南省的产业空间布局,而且对整个南中国地区的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形成和演化有着重要影响。湘江经济带产业化空间结构的调整应从三个层面进行:(1)在地域分工理论指导下,选择合理的区域开发空间模式;(2)重点优化轴带内的“发展极”--即各级各类中心城市;(3)加强区域内外空间联系,既充分接受珠江三角洲的辐射带动,又积极参与长江沿岸经济带的开放、开发,强化“大武汉经济圈”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皖江城市群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江城市群进入了国家宏观发展战略视野,具有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环境良好等有利条件,存在经济总量偏小、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严重、经济发展外向度明显偏低等问题。发展皖江城市群区域经济的主要对策是:培育皖江城市群支柱产业,发展侧翼培育“中心增长极”,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策略,主动融入长三角。  相似文献   

12.
选取皖江城市带8个地级市和5个县级市为样本,分别利用人口和建成区面积来表征城市规模,并最终借助于首位度理论和分形理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城市市区规模的分布隐含着更多的城市集聚,处于城市经济的持续爆发性增长阶段,土地城市化的速度快于人口城市化,同时合肥作为首位城市的优势并不突出,双核中心的城市格局开始凸显,皖江城市带整体规划的推出有利于要素的集聚和重新整合,并基于此提出,做强大城市的同时发展中小城市、发挥皖江城市带区域中心地位的突出作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当下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良好机遇,依托安徽省所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资源禀赋,并就经济结构现状结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分析研究安徽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便合理有效地利用本地区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从而有力地推动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促进"美好安徽"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以及国家相继出台的多项支持物流业发展的重大举措为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这一背景下,以安庆市为例,分析皖江经济区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区的环境、价值及其市场需求,为政府、企业等投资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区提供参考借鉴,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安徽经济发展状况、经济转型期变化特点和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战略目标,对安徽制造业转型发展中面临的机遇进行了分析。根据地区间经济基础、资源环境、转型发展等不同特点,本着产业相对集聚、人口相对集中、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思路,划分城市联动及制造业发展、粮食能源化工发展、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等三大区域,并从战略的高度抓住区域发展的关键要素,定位每个区域的主体功能。从而实现国土资源和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促进安徽经济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城镇化效率、城乡统筹六个方面,选取了33个因子,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1年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马鞍山、合肥城镇化水平较高;安徽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与人口城镇化水平不甚匹配;安徽省各市人口规模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呈一定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经济主要由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以北京、天津为双核的大北京城市圈以及以粤港为中心所圈定的大珠三角地区华南经济圈带动。其中华南经济圈是距离梧州最近的经济发展极。梧州可以通过参照长江三角洲城市圈中苏州与长江三角洲主要经济体上海的经济良性互动的发展经验,从城市定位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城市特点,加快融入珠三角经济圈的步伐,以获得经济的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Chongqing is the largest municipality under the 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 (MCG) in terms of administrative area and population and is now the most important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 of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and Three Gorges area. The Three Gorges Dam project, one of the largest world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causes a great deal of immigration to Chongqing and results in the rapid urbanization of the city, and it has brought in a great deal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which is a global concerned issu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ity profile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and its urbanization impact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The demand and the trend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built environment (building and transport) have been analysed.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Chongqing residents and the local energy efficient policy have been introduced. Finally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key issues of the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of Chongqing.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作为现代化的主旋律。正在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经济带的城市发展模式的比较。依据辽宁“五点一线”的政策。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城市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培育和构建以大都市连绵带为主导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区域城市经济辐射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安徽省需要通过发展自身的中心城市来引领全省经济参与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然而,从政府合作的角度来看,安徽省内行政区之间依然存在恶性竞争关系。这需要通过强化中心城市的核心地位和推进其对资源由集聚向扩散的转变速度,改革对中心城市政府的考核指标,强化省级政府对投资的宏观环境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能力等措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全省经济实力,以全面参与长三角区域的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