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课堂设计指导思想: 1.人教版新编教材《中国历史》第三册的“洋务运动”一课和统编教材“洋务运动”一课,在教材编排上,有很大变化。统编教材的章目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把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相联系。新编教材的课题是《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把政局变动与洋务运动相联系。怎样的编排更好,可以进一步研究,。但新教材是从一个新角度去分析这一段历史。把握好这一点,是讲好这节课的关键之一。 2.中国近代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国各阶级各阶层寻求富强道路的探索史。洋务运动是这一  相似文献   

2.
人教社2000年11月出版的《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必修)下册在第75页有这样叙述: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了二十多所新式学堂。而2004年版的《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下册在第72页却这样写到: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了三十多所新式学堂。那么,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到底是二十多所还是三十多所呢?  相似文献   

3.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在“自强”、“求富”口号下推行的以举办近代军用及民用企业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涉及外交、军事、经济、文教等领域。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上册讲述洋务运动一节时,指出:“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笔者认为以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作为判定洋务运动失败的惟一标准,未免过于主观臆断和简单化,是难以折服人的。甲午中日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这基本上是史学界和教学界的共识。那么,此定论的依据何在呢?…  相似文献   

4.
2003年3月修订后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这样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破产”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谓彻底失败”,那么洋务运动真的是到甲午中日战争就“彻底失败”了吗?我认为甲午战争的失败不能等同于洋务运动的失败。  相似文献   

5.
我说课的题目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为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9课;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课题及教学内容的认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特色及实施。  相似文献   

6.
“提出质疑”在报刊上出现的频率较高,可遭到的质疑也较多。据笔者狭隘的视野,就有4篇文章涉及它。它们是:1.戴婉莹《报刊语病若干例》(《汉语学习》1983年第2期);2.罗永久《“提出质疑”之我见》(《咬文嚼字》1995年第10期);3.文非《质疑“提出质疑”》(《语文天地》2001年第6期);4.张士先《“质疑”何须“提出”》(《读写月报》写作版2002年第7期)。这4篇文章,从时间跨度看,连头带尾是20年。然而,20年的“围剿”,“提出质疑”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且越战越勇,从使用频率上…  相似文献   

7.
《中国青年报》(2010年9月30日第11版)刊载了一篇题为《死亡少女体内检出“K粉”成分》的文章。第二段内容为:  相似文献   

8.
正一、教学立意必修二经济史教学一向以内容枯燥、难于讲解著称,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更是概念繁多,体系复杂,怎样让学生理解和消化,对教师来说一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主要体现在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笔者的家乡南京正是一个近代工业相对集中的城市,外资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一个子目是“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其中传统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遭到破坏过程中的两个“分离”.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新增加的表述.是过去人教版统编教材中所没有的内容。从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很多师生反映两个“分离”不好理解。可供参考的资料也很少。  相似文献   

10.
陆常东 《教育文汇》2010,(12):37-37
最近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4课《少年王冕》时,我注意到文中这样一段文字:“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青一块,紫一块;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支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38页: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它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私利,使企业难以发展。二、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举步惟艰。三、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仅凭地方上几个热心洋务的总督、巡抚去搞,力量既分散,又有限,难成大业。  相似文献   

12.
最近,徐泰来同志在《洋务运动新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版,以下简称《新论》)中对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新论》认为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虽然与同洋务运动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这只是“洋务运动发生助产士”,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除了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一、它是世界近代运动的一部分。中国的洋务运动发生在资产阶级时代,“是这个时代世界性的近代化历史潮流所卷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专题复习目标:1.掌握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认识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三学生对洋务运动有基本认识:这是一次地主阶级在危机下的学习西方技术的失败自救,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深渊的命运。基于这样的情况,本课设计试图以“挑战和应战”为重点,围绕材料主题整合教材,将理论认识贯穿其中。通过“时代的挑战…‘中国的应战”“历史反思”“继续应战”四个环节引领学生认识洋务运动:通过材料,分析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影响;借助材料呈现的不同观点,多维度评价洋务运动;通过联系与对比,认识中国近代在挑战和应战中器物之变到制度之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专题复习目标   1.掌握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认识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2 .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及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3 .概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进程 ,总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史学界一般把洋务运动看做是“清王朝封建政府投降国际资本帝国主义并和他们相结合的产物”,认为洋务运动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清政府拍卖民族权益,换取国际侵略势力的支持,以巩固封建统治的过程”(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1  相似文献   

17.
研究历史的意义不仅在于客观公正地了解和评价过去,更重要的则是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以古鉴今,给后人以启迪。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的洋务运动是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宗旨的封建地主阶级的经济改革运动。对于这场运动的性质和作用,史学界的观点褒贬不一。但至少有一点取得了人们的共识——洋务运动客观上顺应了中国当时经济结构变动的潮流,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本文试图从商务观念和企业体制对洋务企业的影响作浅略探讨,为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是一个急剧变动的年代。经济思潮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洋务运动以前从重农抑商思潮向重商思潮演化,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从重商思潮到振兴实业思潮演化。这两个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对于先进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认同和皈依。  相似文献   

19.
余红 《教书育人》2002,(7):13-14
爱因斯坦说:“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设疑、质疑,教会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呢?现以江苏省教版初三政治第五册第四课第一框《资本主义依靠暴力掠夺起家》为例简要说明。一、标题引导质疑。政治教材的课、框、节的标题一般体现了这一课、框、节的中心。围绕标题创设疑问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教材结构,学会整体把握教材。围绕标题创设疑难情境,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一种非寻求不可的意境,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向导。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对《资本主义依靠暴力掠夺起家》这一框题分析、…  相似文献   

20.
洋务运动是什么?沉淀在学生心里的洋务运动又是什么?在时间和感情上,晚清离我们有多远?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痛苦会不会被学生漠视?基于这一系列的追问,我有了这样的认识与设计思路:历史研究需要思辨的意识、分析的方法,在思辨、分析中缩短距离拉近情感,有事实、有情感我们才能衡量今天和历史的距离;每节课都要有“灵魂”。不同人对于历史的解读是不同的,站在不同的角度,历史解读的深度也不一样,结合学生情况,试着从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结构变迁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让学生明白洋务运动是“中国人”对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