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清明上河图》题名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清明上河图》画的是清明时节的观点 ,是错误的。这个观点并不是历来就有的。它产生于明代的《清明上河图》造假活动之后  相似文献   

2.
《清明上河图》中人物的服饰,多为宋代的一般服饰,描绘时间以清明时节为主,图中人物的服饰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真实生活和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3.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品,在世界艺术长廊中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这是一幅表现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风俗世情的长卷。画面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的景象。初春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一片枝芽萌动的小树林,[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实地再现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繁华盛况,很多人认为图上所画是汴梁清明景色,殊不知,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清明上河图》所画并非清明之景,而是地地道道的汴梁秋色。  相似文献   

5.
阳春三月,我们乘车到了东阳横店影视城“清明上河图”风景区。《清明上河图》是北宋一大画家的名画。“清明上河图”风景  相似文献   

6.
自从郑振铎先生在《<清明上河图>的研究》一文中提出:“时节是‘清明’的时候,也就是春天的三月三日”之后,谈论《清明上河图》者多奉此说为圭臬。然而有趣的是,今年的清明节偏偏是农历的“二月十七日”。此外,在宋人刘昌诗的《芦浦笔记》卷五《赵清献公充御试官日记》中,也有三月“九日清明。雨、奏乞送焻字号卷重详定”的记载,由此可见,郑氏之说未必允当。史证表明,《清明上河图》所绘的季候,不是踏青扫墓,门上插柳的清明时节,而是新酒上市的中秋节前后,无征不信,下面略陈管见,希识者指正。  相似文献   

7.
《清明上河图》中“清明”该怎样理解石嘴山市三中陈焕祥北宋时期,绘画开始重视对现实生活习俗的描绘,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在风俗画中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可是,关于其中的“清明”二字应怎样解释为好呢?笔者在教学中广为翻阅有关材料,大体归纳为以...  相似文献   

8.
大多时候,教师选择的《清明上河图》存在版本问题,多将清院本与宋本混淆,殊不知历史上《清明上河图》有三个不同版本。  相似文献   

9.
陈铁梅 《江苏教育》2015,(10):60-61
<正>1.浏览初识。师:同学们,上周"美,我先知"学习单预告的是哪幅作品?生:《清明上河图》。师:我们今天就来一同赏析《清明上河图》。为了便于每个同学细细品味,我为五个小组各准备了一份复制品,现在请慢慢打开画卷。师:现在根据"美,我先知"上的提示,说说你对《清明上河冈》的了解。生1:《清明上河网》是北宋风俗画家张择端的作品。绢本,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原作现在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相似文献   

10.
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长卷《清明上河图》是社会风俗画杰作 ,是北宋清明盛世的历史画卷 ,艺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为艺术品 ,《清明上河图》同样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 ,是主客观统一的“第二现实”。因而研究《清明上河图》不能一成不变地使用考据方法 ;只有坚持研究方法和模式的多样化 ,才能不断拓展研究领域 ,揭示其深刻的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所表现的形象生动的各色人物、店铺林立的街道、热闹繁华的市场、卞河两岸紧张有序的漕运等入手,结合《东京梦华录》等有关史料,研究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的社会生活、市场经济、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与《清明上河图》的关系,分析这幅名画产生的社会渊源,为这一作品的研究提供另一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杜牧是晚唐一位很有才气的文人.不但咏史散文写得深刻精辟.就连写景短诗都显得闲淡舒雅,情致高远。如《清明》、《山行》,可谓脍炙人口,天下闻名。近年来随着旅游开发的兴起,很多地方都在争本土的历史文化内涵。《山行》中的“寒山”一词,就有人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14.
唐朝诗人杜牧《清明》诗载:"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生动描绘了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和风土人情。诗人何以"欲断魂"?这与清明节的传统相关。在清明的节日传统中,蕴含着深沉的德育情结。笔者结合杜牧《清明》一诗,系统分析了清明节的德育功能。同时对当代青年学生应该如何理解和度过清明节,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繁荣的宋元文化》。【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循环播放《清明上河图》)师:课前同学们都被《清明上河图》的介绍视频深深吸引,高科技的手段让我们可以如此直观地感受历史,享受艺术。你知道图中反映的是哪个时期哪座城市的景象吗?  相似文献   

16.
《清明上河图》(人教版第十二册第24课)是一篇说明文。课文比较详尽地评介了《清明上河图》这幅古代极其珍贵的绘画作品的内容、特点及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伫立黄河边     
陈刚 《新读写》2009,(1):56-57
因了对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倾心、仰慕,七代帝王的都城开封,成了我们这次中原之行的重要一站。  相似文献   

18.
l.课前谈话,导入新课。2.上网站查找资料,要求学生搜索《清明上河图》的有关知识材料,让学生对《清明上河图》有一个整体的感知。3.进入"情感剧场"相互交流。4.进行讨论,提出问题(BBS论坛)。(1)"清明"听上去一向是冷泠清清的,而为什么图  相似文献   

19.
小学六年级语文《清明上河图》是一篇选修说明文。教学目标是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描述画面,基本了解《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及其在我国绘画史和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教学重点是体会画面表现出来的美,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民间习俗于这一天扫墓祭祖。历代文人多以“清明”入诗,抒发感怀。本文拟从众多的《清明》诗中撷取四首,浅析各自所抒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